手机版
中信网
丁培新
编辑词条

    “飞轮系”创始人丁培新(1929-2007)是我国鸽界前辈、上海市信鸽协会荣誉委员,在几十年的赛鸽生涯中,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并培育了擅长超远程赛的“飞轮”鸽系,受到了广大鸽友的尊敬。
基本信息
姓    名: 丁培新所属地区: 上海鸽舍名称: 
起棚时间: 铭鸽展厅: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饲养品系: 飞轮系
个人简介
    丁培新生于1929年,上海川沙人,鸽界前辈,上海市信鸽协会荣誉委员。于2007年4月10日早上5:15在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78岁。

    1945年起开始养鸽,19岁时购得一羽脚圈有飞轮标记,号码为44-1019桃花雄鸽,经与日本军鸽配对,育出一代一代优良赛鸽。1949年比赛无锡、常州,连连获奖。1951年获杭州、诸暨、镇江、扬州、南京五项冠军。他连同“飞轮”的名声从此在鸽界传扬。

    “中国胜利信鸽协会”更名上海信鸽协会后,1950年他参与组建“中国信鸽会”。1952年至1956年会址设在峨眉路239弄14号其家,1957年迁至武进路以后的上海市信鸽协会所在地。曾为生计,制作足环谋生,为各信鸽协会提供大量赛鸽足环。1954年起,决心以他饲养的飞轮(雨点桃花)为主血,培育新的品系,经过三四年的努力,他培育的赛鸽在比赛中不断获得佳绩。1957年获蚌埠第3名、兖州第2名,1958年获滁县冠军、亚军,开封冠军,1960年比赛西宁第4名。

    文革开始后,被迫停止养鸽,直至1986年才恢复养鸽。他经验丰富,阅历资深,常应一些省市鸽协之邀作辅导报告,撰写《必须重视定向培育》等论文。

    我所熟悉的养鸽家丁培新先生(文/刘胜利)

  丁培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养鸽家,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不少都知道他。虽然丁先生已驾鹤西去,然而,他的音容相貌、一件件往事,却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使我难以忘怀。

  我认识丁先生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那时我还在读小学,父亲有时带着我去他家玩,他住在上海大厦附近一座上海老式房子的阁楼里。一到他家,映入眼帘的就是他鸽子获奖的奖杯和镜框,几乎放满了小半间房间。鸽棚就在阁楼旁,虽低矮却还宽敞。坐在阁楼的椅子上喝茶聊天,可以清晰地听到鸽儿们欢快的叫声。

  丁先生热情地抓鸽子给我们看,一边还介绍每只鸽子竞翔的成绩。丁先生腿脚不便,但他很灵活,要抓哪只鸽子就一下子抓住了。他的鸽子不多,一共只有30多只,但一个个都气宇轩昂,风度翩翩。他的鸽子都是清一色的雨点,而且几乎都是桃花眼。我清楚地记得,只有一只体型呈三角形、羽毛呈鱼鳞状的雄鸽是黄眼,丁先生告诉我们,这只鸽子多次获奖,飞516公里徐州还夺得冠军,含有一点周延禧的美国鸽子AU血统。最令我惊奇的是,他的鸽子很听他指挥,他把棚门一拉开,鸽子一下子就窜上天空,一下子飞到远处,飞了一个多小时后又飞回来,在棚顶上盘旋几圈后就全部落在鸽棚顶上,丁先生一吹口哨,鸽儿们马上排着队争先恐后地钻进鸽棚,在一个10岁出头的孩子眼前展现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解放前丁先生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工厂,全家日子倒也过得宽裕。丁先生孩童时,有一次发大水,黄浦江,苏州河的水都倒灌到岸上来,丁先生和其他小朋友都去玩水,玩久了不知道沾染上什么毒气,回到家里,双腿红肿起来,结果落下了腿脚不便的残疾,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痛苦。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鸽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凭着他的聪明好学善思,终成一代养鸽名家!

  一个外国人背着一个口袋,口袋里有一只鸽子,丁先生花了17块银元买下了这只鸽子,鸽子脚上的足环是44·1019,还有一个飞轮的图案。据说,丁先生的“飞轮”系就是由这羽飞轮鸽培育出来的。

   “其实,飞轮系里掺进了许多其他优秀信鸽的血统,有日本军鸽京都灰、鸠协,还有美国信鸽AU……”丁先生对我实话实说。有一次他告诉我,周延禧先生转让给他两只日本原环军用鸽,他的一个小外甥不小心把鸽笼的门打开,一只鸽子窜出来逃走了。“幸好,留下那只‘鸠协’没逃走,不然,培育‘飞轮’系就遇到麻烦了。”丁先生善于把其他优秀信鸽血统汇拢来,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爱培育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系。他给我看了上世纪50年代初他培育信鸽的血统表,父母鸽的足环、血统、眼砂、这只鸽子平时的表现、竞翔时的表现都写得清清楚楚,详详细细(见下图:信鸽血统表)。可见,他培育信鸽倾注了多大的心血!他还和我说,他走在马路上常常观察人的脸型,人的不同脸型是否和遗传有关系?他在思考,信鸽的遗传是否与此有相似的地方?

  1957年,丁先生家庭出现了变故,全家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什么都自己动手,丁先生说,身上穿的戴的,除了袜子,他都会做,而且都是他做的。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精心培育他的鸽子,因为培育出一个优秀的信鸽品系是他的终身追求。

  这段时间,在上海信鸽协会发的红榜上,他的名字仍然总是名列前茅。

  丁先生是上世纪40年代开始养鸽的。我以为,他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那个时代信鸽竞翔是从100多公里开始比赛,一般比到700多公里,偶尔也放北京1000公里。上半年主要是成鸽赛,下半年主要是幼鸽赛,幼鸽赛只飞500多公里。丁先生喜
个人赛绩
    上个世纪50年代曾在100-600公里的竞翔中获冠军数十次。在超远程竞赛中,他获得的具有代表性的赛绩有:1960年西宁-上海1900公里第4名;1991年哈密-上海2720公里第6名、第20名,同时也是上海市虹口区的冠军和殿军。
其他信息
    上海飞轮系的特点:一般以黑雨点为主,黄眼砂眼均有,鼻溜中等上翘,肌肉和羽毛又有很很大的提高,在近距里和中距离也称得上是一路强军。翅膀在李鸟与吴淞鸽上有了提升,前四根大条有了破风优势,开始分叉。

    上海育鸽名家丁培新经验谈(作者:潘久武 祁崇贵 )   

    1、中国信鸽的体质不行,要改良。这就好比中国男足与国外优秀的男足相比,中国队上场的前15-30分钟还行,后来越踢越不行,关键是体力与素质不行,信鸽也是如此。 
    2、人要善于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每一个成功的养鸽人靠的是平时勤奋学习,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3、养鸽要有基本功,训练、鉴别、管理三者不可缺一。首先要提高鉴别的水平,学会观察与选择。观察是要看懂自己鸽队飞行中冲在前面的尖子,日后培养定有回报;选择要注重四紧,在选鸽中关注“眼皮包得紧”、“鼻子扣得紧”、“毛羽贴得紧”、“耻骨生得紧”;在送超远程决赛时,观察自己的信鸽能做到60-70%归巢的水平。 
    4、李梅龄育鸽大师曾对我们说:“好鸽出好鸽”。这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深藏着育鸽聪慧的玄机,关键是怎么理解这句话。“好鸽出好鸽”的第一要义是“好鸽是怎样形成的?”这是认识信鸽的主要学问,要把来龙去脉搞清楚,才能进行选配和定向培育,李梅龄大师这句话至今使人难忘。 
    5、有人问:“飞轮”系是怎样培育成功的?这里仅作简要的回答。“飞轮”系由荷兰雄为主线,渗入日本军用鸽和美国雌(比利时司达沙×法国西翁),在竞翔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育种是赛鸽家必走的崎岖小路,我主张“亲而不近,亲而有异;掌握有度,循序渐进。” 
    6、信鸽育种可以以金鱼培育为例。比如,金鱼是从鲫鱼发展而来的,开始发现有颜色变异的鲫鱼,就把红鲫鱼配红鲫鱼;后又发现有花白颜色变异的鲫鱼,再进行新的定向培育,起初用白金鱼配花白金鱼,会产生青色、黄色、花白、白色金鱼,那就选择白金鱼配白金鱼提纯。信鸽配种也是如此,要在竞翔中敏锐地抓住变异现象,进行科学配对、逐步筛选、自成一家。但信鸽与金鱼又不一样,信鸽还需要繁育后代参加竞翔,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7、我每每观察路上的行人,有时看到脸长得漂亮而又相象的男女,总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假如这样的男女相结合,其子女会漂亮吗?会聪明吗?事实上,很漂亮又相象的父母,其子女不一定漂亮,更不一定聪明。 
    8、我以上海超远程冠军作为统计对象,坚持了十多年,统计分析了十几羽冠军鸽,其中,父母鸽黄眼×砂眼的比例占60%以上,说明互补型选配出赛鸽的优越性,也是杂交出优势遗传规律的生动表现。 
    9、解放初期,我荣获的竞翔奖章很多,从近程、中程乃至远程。当时上海赛鸽高手如林,有李梅龄、钱可久、黄钟、李祖尧、陈飞鸿等鸽界前辈;我送鸽参加竞翔5-6羽,而有的人送鸽竞翔近百羽。为什么我能赢,关键是训练(当时我的鸽质不比上海高手强)! 
    10、信鸽训练极其重要,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区别地训练。我虽是个残疾人,但我每天坚持定时放鸽2次,每次飞1.5小时左右;在信鸽翱翔中发现少数几只“领头羊”,我还进行强化训练,使之成为摘金夺银的佼佼者;我还尝试晚上吃食训练,由灯光下进食,到灯包布(逐渐加厚)进食,最后能在无灯黑暗中进食,目的提高信鸽在外觅食的能力;我进行由近至远的晚上训放,放在笼内适应吃食饮水训练,入棚快速诱因训练等等,使信鸽在多种可能的条件下始终保持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状态。 
    11、信鸽之间的交流是正常的。运用其他鸽友的具有优秀赛绩的奖鸽、平辈、子代作为种精并渗入到自己信鸽品系之中,使之充满活力,提高赛绩,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育种效应。比如,我的“飞轮系”哈密6名,就渗入无锡魏振武玉门冠军、江阴潘昌仁玉门冠军、杭州陈忠良玉门冠军和魏吉生玉门亚军的优秀血系。“飞轮系”哈密20名,也渗入上海马卫国玉门13名、西宁60名的血系。又比如,我有一羽京都灰中国52-5557传给同泰路米店“小开”张文郁,后被汪顺兴买去,其直子放飞北京荣获中国信鸽会5名,并成为汪顺兴主力育种鸽系。 
    12、育鸽之人心胸应宽阔些。在追求赛绩的同时,应当交好鸽友和提升鸽德,除此之外,还须做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赈灾、支援希望工程、拍卖义捐等等。我曾珍藏上海信鸽会(HSC)1937年数枚足环,这是中国信鸽发展史中很珍贵的文物,随着中国信鸽协会的诞生和对外交流的增多,我把这种稀罕的足环在不同场合曾赠送给香港的许

上一词条↑
下一词条↓
若本词条还不能满足您的疑惑,请前往天下鸽问提问,更多专家为您解答。
词条图册
52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中信网鸽事百科中的词条内容均由鸽友提供,不代表中信网鸽事百科立场。
中信网鸽事百科欢迎您参与编辑,在开始编辑前,建议您先学习如何完善词条
本词条还不够详细,我要继续完善

词条评论
查看评论
收起评论
手机中信网友:不得不说,他是个人才,培育的鸽子短距离长距离都得奖
 5楼  2019/6/26 21:18:17  回复( 0) 
手机中信网友:短能飞,长能飞,这才叫鸽子
 4楼  2019/6/26 21:17:55  回复( 0) 
中信网友:以上的丁的采访,自己都说是田螺,
 3楼  2016/8/6 10:57:55  回复( 0) 
中信网友:想神话了?
 2楼  2016/8/6 10:57:02  回复( 0) 
中信网友:我朋友买过哈蜜六名平辈贷真.不过现在不行了听说老前离世了.他的儿子是个不仁不义的东西
 1楼  2015/8/22 14:13:16  回复( 0)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匿名
内  容
  回页顶
  词条统计
  词条名称:丁培新
  搜索次数:
  编辑次数:2 次
  创建时间:2013-9-6
  创 建 人:pidxlvfs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