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激素与赛鸽生理机能状态
|
性激素的不同,其结构与功能也有差别。如雌激素系甾体激素中独具苯环结构,其中雌二醇(又称动情素或求偶素)的活性最强,主要合成于卵巢内卵泡的颗粒细胞,当雌性鸽子主动迎合雄鸽求偶行为,并表现出同意交配行为阶段,说明该鸽体内雌二醇的水平处于较高的生理状态。自从发现了雌二醇的功能和作用后,科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雌激素的影响下。它的靶组织为子宫、输卵管、阴道、垂体等,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和调控副性器官的功能。现还发现,不仅经典靶组织具有雌激素受体蛋白,许多重要的中枢或外周器官如下丘脑、肾上腺等也均有不同数量的受体或蛋白分子。雌激素在鸟类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对脂肪代谢也有影响。雌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性分化中也起重要作用,与儿茶酚胺等神经介质能竞争有关酶系,从而形成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桥梁。
雄激素在雌鸽和雄鸽体内均可以合成,有研究证明:睾丸、卵巢及肾上腺均可分泌雄激素。睾酮是睾丸分泌的最重要的雄激素。雄激素具有促其生长并维持其功能,也是维持雄性副性征所不可少的激素:如家禽的冠和鸟类的羽毛等。通过雄鸽全身羽毛表面的金属光泽能反映出当时雄性激素水平的状况。有研究表明,雄激素的分泌不像雌激素,无明显的周期性,然而也与垂体促性激素形成反馈关系,睾酮是在血液中运转、负责反馈作用的形式,但在细胞水平起作用时,睾酮常需要转化成双氢睾酮,后者与受体蛋白结合的亲和力高于睾酮。从雄激素的功能来看、当雄性赛鸽体内雄激素水平处于较高的生理状态时,它们会一刻不停地追逐自己的配偶、甚至连取食和饮水都顾不上。由于雄鸽的情绪处于高度注意配偶的激情状态,这一时期体内雄激素的水平是相当高的。
性激素对赛鸽生理机能状态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它对一定的组织或细胞发挥特有的作用。赛鸽体的每一种组织、细胞,都可成为这种激素或那种激素的靶组织或靶细胞。赛鸽作为飞行运动的个体,它们在空中飞行活动的肌肉收缩运动成为了雄激素的靶组织。 |
|
性激素水平及性征表现
|
根据科学家对鸟类的研究发现,鸽子作为鸟类,其性激素的分泌水平表现出雄性和雌性之间的差异。例如雌鸽性激素中的雌激素的分泌量的水平出现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在雌鸽体内孕育鸽蛋的过程中,孕激素的生成和分泌量的水平明显增高,一但体内鸽蛋完全形成并下齐一对鸽蛋之后,体内孕激素的水平明显下降。从而显现出雌鸽体内孕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而雄激素的分泌不像雌激素,无明显的周期性,但是与垂体促性激素形成反馈关系,如睾酮作为反馈作用的形式,需要转化成双氢睾酮而起促性激素的作用。因此,雄激素在细胞水平如下丘脑等组织中受鸽子情绪的影响,当雄鸽通过视觉见到雌鸽,或者雌鸽通过视觉面对求偶的雄鸽时,再或者配偶雄鸽通过不间断的呼唤般的鸣叫声的刺激作用。能够有效促进鸽子性激素分泌量的增加。这种受视觉和听觉刺激的作用在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已经证明与鸽脑的性分化有重要的关系。
赛鸽属于鸟类动物,在幼鸽时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性器官组织和系统也在不断地生长和发育成熟。有实验研究证明,幼鸽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发育即可出现体内性激素增加的外部特征表现和求偶交配的行为。例如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沿海一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影响下,三四个月的幼鸽即出现交配和产蛋的现象。甚至出现在中距离竞翔赛的前10名至30名中,四至六个月的幼鸽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奖位。随着幼鸽性器官发育成熟,体内性激素的分泌量水平不断提高,因此,鸽子副性征的表现也显现出来。如鸽子的羽毛,眼睛的光泽度,和叫声的突然转变等。首先来看鸽子羽毛的变化。本人不上一次从介绍优秀赛鸽的文章中了解到这样的现象,先前还是不太吸引鸽主注意的幼鸽,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发育过程,当它脱去一身旧羽毛再长出一身新羽毛时,无论是雄性鸽子还是雌性鸽子的副性征的表现,均能使鸽主不相信这就是原来那只并不起眼的幼鸽。或许正是这种副性征的表现,最终使它能够成为最优秀的赛鸽吧!随着幼鸽副性征越来越突出的显现。性激素的水平还从幼鸽眼睛的光泽度上表现出来。一般认为,性激素水平较高的赛鸽,眼睛显得十分明亮有神、眼砂结构的立体感很强。
赛鸽表现副性征最典型的部位在颈部的羽毛上面。赛鸽体内性激素水平较高时,颈部周围的羽毛显现出十分醒目的蓝色金属光泽。此外,全身羽毛表面富含脂粉,细腻光滑柔软。
赛鸽性激素水平在它的飞翔行为中表现出来。随着幼鸽性器官的不断生长发育,体内性激素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发现这一时间段的幼鸽特别喜欢飞翔活动,它们成群结队,飞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活动范围大。但是,随着鸽子配对成功,鸽子主动家飞的表现明显减弱。甚至表现出在棚舍内不出去或者另找其它地方做窝的情况。由于赛鸽性激素水平能够通过副性征的羽毛、眼睛及其行为活动表现出来,为我们充分了解赛鸽性激素水平并且运用于竞翔训练和比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
性激素对赛鸽的影响
|
第一,性激素只对一定的组织或细胞(如靶组织和靶细胞)发挥特有的作用。鸽体的每一种组织、细胞都可成为这种或那种激素的靶组织或靶细胞。而每一种激素又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组织、细胞作为本激素的靶组织或靶细胞。虽然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以及性激素的分泌与调节,但同时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活动。因此,赛鸽性成熟发育时期及其性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时期,有利于幼鸽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增强。
第二,性激素分泌量的增加能有效促进赛鸽情绪和激情行为的发展。例如,幼鸽处于性成熟的发育阶段时,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明显增加,它们在家飞活动中的飞行速度和持续时间及其飞行活动范围都明显提高。
第三,除了性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之外,肌肉组织也充当了雄性激素和甲状腺素的靶组织,从而能够促进鸽子飞行活动能力的增强。例如,当雄性鸽子在追逐自己的配偶阶段,雄鸽体内雄性激素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的生理状态。雄鸽的行为除了获得交配之外,甚至整个的情绪状态和注意力都集中在雌性配偶的身上,一刻也不离开。雄鸽追逐配偶的激情状态可以在空中紧贴雌鸽的飞行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可以在它们疾步快速追赶雌鸽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赛鸽这种行为表现说明性激素对肌肉组织的兴奋性活动的促进作用。
第四,性激素对赛鸽体内许多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等。有研究证明,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通过促进肝糖元分解和加强糖异生作用,直接向血液输送葡萄糖,以满足赛鸽在飞行活动中肌肉收缩运动对能量物质的需要。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促进肌糖元分解,间接补充血糖。同时通过刺激骨骼肌细胞,使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通过糖异生途径来补充血糖,从而为赛鸽保持高速度和长时间的飞行运动提供能量。因此,可以说性激素通过调节赛鸽自身的蛋白质、糖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水、盐等代谢过程,维持较高水平竞翔状态的动态平衡作用。 |
|
性激素与训放管理
|
由于性激素对赛鸽生理状态的促进作用,幼鸽生长发育过程也是性器官和性激素分泌的发展时期,实验比较证明,幼鸽体内性激素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它们放飞训练和竞翔比赛的效果。观察研究发现,幼鸽经过几个月的饲养和家飞训练之后,当它们脱去一身旧羽毛焕然一新的时候,是幼鸽放飞训练和竞翔的最佳时期,由于幼鸽体内性激素水平较高,但尚未出现明显的发情行为,从近到远的家飞训练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幼鸽放飞训练期间同时采取雌雄分棚饲养管理方式(称寡居制),能很好地调整和控制赛鸽的求偶、配对和交配的行为活动,使赛鸽的性激素在体内维持较高的生理水平。这样有利于使幼鸽的生理状态从放飞训练一直持续到竞翔比赛的结束。
幼鸽生长发育阶段也是性器官生长发育和不断成熟的阶段。在这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和雌雄鸽混棚饲养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鸽子交配的行为,雄性经过多次交配能使体能素质急速下降,雌鸽经过多次交配和雄鸽“顶蛋”的刺激作用、体内孕激素的主要作用转化为体内鸽蛋胚胎的发育过程,一但雌鸽下完一对蛋之后,体内性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如果雌鸽体内性激素的水平要恢复到下蛋前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能恢复之后才能复原。因此,许多有经验的爱好者依据这个原理,采取了雌雄分棚饲养管理的方式。并且根据赛鸽的体能状态和性激素水平,选择那些状态较好的鸽子进行训练和竞翔,通过雌雄分棚的管理方式,将赛鸽体内性激素的水平调整到比较高的水平,以适应竞翔比赛的需要。
|
|
性激素理论在公棚赛鸽中的运用
|
公棚赛鸽选送应根据性激素理论的指导,充分考虑赛鸽生长发育与性成熟的最佳年龄,使参赛鸽在预决赛阶段达到最佳的生理机能状态,或者说在这个时间段的赛鸽性激素的水平与竞翔运动的需要相适应。如果赛鸽年龄超过了性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最佳时期,则直接影响竞翔运动的效果。如果赛鸽的年龄过小,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尚不成熟,性激素水平达不到竞翔运动的要求,同样不可能获得优异的赛绩。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的差异和赛鸽遗传特性的差别,早熟的赛鸽在5-6个月龄就能表现性成熟的特征,并在竞翔中表现出颠峰状态和高位名次,而那些稍晚熟的鸽子可能在7-9个月龄达到性成熟的程度。因此,爱好者应根据鸽子性成熟及性激素水平的最佳生理时期的表现,从种鸽配对、孵蛋、雏鸽的生长发育的时间,去精心安排和调整。 |
|
性激素理论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
|
已知赛鸽性激素水平是它们颠峰状态的生理基础,因性激素具有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强度和激情情绪的作用,因而备受爱好者的重视。但是,在空中飞行运动时,受地球引力和天气条件的影响,赛鸽自身的素质结构等因素制约了性激素的功能和作用的实际效果。在赛鸽实际放飞训练和竞翔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注意解决:
第一、神经活动类型的个体差异问题。由于赛鸽的遗传差异,不同神经活动类型适应不同竞翔距离和天气条件。虽然赛鸽在同样的一次竞翔活动中,它们性激素水平处于较好状态,受先天遗传的影响,赛鸽的归巢速度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正因为爱好者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很容易误导人们对性激素理论的错误认识。因此,赛鸽的先天遗传是获得竞翔成功的基础。而通过性激素理论指导饲养、管理和调整赛鸽的竞翔状态,这是有效的方法和具体的手段。
第二、形态结构与适应环境条件的问题
赛鸽属于空中飞行的鸟类动物,由于竞翔回归路线特殊的地理条件差异,顺风、逆风或静风天气条件的差异,高位名次赛鸽的形态结构表现出许多共性特征。例如,由骨骼确定的体形结构来看,逆风天气条件的高位名次赛鸽大多属于中小体形,如果逆风的风力稍大一些的话,小体形的名次鸽占据绝对的优势。不仅如此,在遇到不同风向的条件下、赛鸽飞行羽毛的结构特性也出现十分明显的差异。逆风条件的高位名次赛鸽的主副飞行羽毛稍短(比较而言),单羽毛稍窄,但羽毛之间的整体排列十分紧密,展开飞行羽毛时,主羽尖端的外缘成圆弧形。而顺风条件下高位名次赛鸽的主副飞行羽毛的结构有所不同,主飞行羽毛的第七至十支羽毛稍长,单羽毛的结构明显较宽,展开翅膀时发现主副飞行羽毛之间的整体排列稍松一些,羽毛尖端外缘好似尖刀的形状。如果说,我们用一羽适应逆风竞翔的赛鸽去参加顺风条件的比赛,或者将适应顺风竞翔的鸽子去参加逆风条件的竞翔,可以肯定地说赛鸽很难表现出最佳的飞行速度。虽然我们运用性激素理论来调整赛鸽的竞翔状态,甚至赛鸽自身的生理状态处于非常好的程度,但是自身素质的结构特征不适合竞翔环境的地理条件和风向条件,它们仍然不可能获得高位名次。
第三、过量饲喂导致体重增加的问题
赛鸽必须依靠双翅的飞行活动来完成竞翔比赛。如果自身的体重不能适应它们保持高速度的飞行和长时间的肌肉收缩运动,赛鸽很快进入疲劳状态。由于赛鸽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性激素分泌量的水平不受自身体重的影响,我们很容易把那些性激素水平比较高、状态也很好、而体重超标的鸽子送去参加比赛。有的鸽子一去不复返了,有的鸽子明显延期归巢。这种现象也很容易导致人们对性激素理论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最近看了国外一些文章,关于通过饲喂量的把握控制赛鸽体重的问题,有的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每日饲喂量控制在15克-20克/每羽,还有的认为每日饲喂量控制在20克-30克/每羽。当然,由于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同,虽然饲喂量差不多,合理搭配必须根据营养科学来指导。事实上许多爱好者在饲料控制过程还存在问题,只要鸽群表现出强烈的求取饲料的行为,就害怕鸽子饿着了,过量喂料的结果导致体重的增加。尽管我们采取了性激理论调整赛鸽的状态,但竞翔结果一定不会很好。关于赛鸽饲喂量的控制,既有我们对营养科学的认识和理解问题,也有鸽友自身的心理问题。我们以后将从科学理论和实践运用方面来探讨。
第四,幼鸽性早熟与性晚熟的时间问题
由于鸽子遗传的差异,加之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有的鸽子表现出性早熟特性,还有的鸽子性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晚了几个月。早熟的幼鸽五至六个月龄在500公里级别竞翔中获得高位名次;而稍晚熟的赛鸽需在7至9个月龄进入性成熟阶段,更晚熟的鸽子可能在10个月以后进入性成熟阶段。因此,爱好者需要准确掌握自己赛鸽的性成熟的特定时间段。使得由性激素调控的生理状态达到最佳的程度。
第五、“蜂王浆”具有促性激素作用
国内外许多爱好者和研究者使用“蜂王浆”添加饮水中供赛鸽饮用。营养科学研究证明,“蜂王浆”中的有效成分中的一部分具有促进性激素的功能和作用,虽然蜂王浆本身不具有性激素的功能和作用,但促性激素的功能和作用能够促使赛鸽体内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加。通过性激素的生理作用,使赛鸽的生理状态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以适应竞翔比赛的需要。事实上除了蜂王浆之外,许多植物的种籽及植物本身具有促性激素的功能和作用,如刺蒺藜、刺五加、菟丝子等等。用这些植物添加饲喂赛鸽同样具有促性激素的功能和作用。
综上所述、赛鸽性激素的水平是其生理状态的生理基础,也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