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
|
鸽子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的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上消化道真菌传染病。白色念珠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其形态因来源不同有较大差异。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3~5微米,能够生芽、伸长而形成假菌丝。其菌广泛的存在于禽类的口腔、嗉囊、腺胃等以及动物和人类的皮肤与粘膜上。土壤和某些植物的花、根茎中也存在。可侵害信鸽皮肤、口腔、食道、气管、肺等部位。
念珠菌对理化因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对青链霉素不敏感;对部分消毒药也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用1%氢氧化钠溶液,2%福尔马林溶液作用1小时才能将其杀死。在土壤中更不易被消毒药所消灭。 |
|
流行特点
|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在所有养鸽地区(鸽舍、公棚)都存在着散发或小流行,各年龄段的鸽子均能被感染。乳鸽和童鸽有着较高的易感性与死亡率;成年鸽子对此菌有一定的耐受性。一般轻微感染多不表现症状,而呈隐性经过,只有严重感染或者继发、并发其它疾病才表现明显症状或有死亡出现。
鸽舍、或公棚,潮湿、拥挤、饲料霉变、不洁净的饮水、保健沙等以及在应激状态下,或鸽子低抗力低下时可诱发本病发生,尤其是在秋季阴雨连绵时节更易诱发此病,或加重加速此病的流行与爆发。此外,本病还易引起鸽子毛滴虫,鸽子副伤寒等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鸽子软嗉囊病、嗉囊下垂等疾患。
此病除鸽子外,还能感染鸡、火鸡、鹅、孔雀、和长尾小鹦鹉等其它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也能感染本病。 |
|
传播途径
|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途径传播,可直接感染。如被念珠菌污染的鸽蛋直接传染给下一代或通过呕鸽、接吻等直接传播。一般讲较小的乳鸽被念珠菌所感染的原因一是父母鸽子患病;二是鸽蛋被念珠菌所污染。另外,本病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保健沙、垫料、鸽具、巢盆、集鸽、比赛,以及被污染的尘埃,飞沫等间接传播。 |
|
临诊症状
|
患念珠菌病初期,仅见鸽子口腔有白色点状小突起,此时鸽子从精神状态到饮食没有什么异样,只有作口腔检查时方可见到病灶初起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点状突起逐渐增多、聚积变大,融合、生成白色干酪样物。此时患病鸽子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呆立少动、闭眼,生长发育受阻,口腔开始溃烂、唾液增多且粘稠,口气酸臭,有时还会出现下痢。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病菌逐步侵害到嗉囊、腺胃等。极易诱发鸽子毛滴虫病、软嗉囊病、嗉囊下垂及其它继发症或并发症。此时,患病鸽子精神萎靡,张口呼吸、嗉囊胀大、下垂或有波动感;不思饮食、羽毛蓬松、很快消瘦、行动迟缓或不愿走动,有的不停低声鸣叫。
剖检可见嗉囊粘膜皱褶加深变粗,粘膜增生糜烂,上面有白色条纹或圆形隆起的溃疡病灶;肌胃角质膜糜烂。该病病程一般为3~10天。 |
|
诊断
|
1.可根据病史和典型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同时应注意有无其它疾病混合感染。
2.诊断时注意和鸽子毛滴虫,鸽痘等病区别诊断。
3.取病灶溃疡面坏死物涂片镜检,发现酵母状孢子体和菌丝体即可确诊。
4.也可将病料作分离培养,观察菌落特征。并对菌体作形态学检查或动物接种感染试验
|
|
治疗
|
主要采取对症疗法:
1.在信鸽患病初期,可用药棉蘸取碘酪铜溶液涂擦口腔、咽喉部附近粘膜,然后轻轻抹取病灶干酪样物、再涂以碘甘油。
2.对继发软嗉囊病患鸽子可用2%硼酸溶液,或0.05%过锰酸钾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嗉囊。对嗉囊下垂患鸽可灌注食盐水或苏打水等摧吐,对较严重的鸽还可灌注油类,如植物油并轻轻按摩,然后将鸽子掘起,尾向上,头朝下,轻按嗉囊逐渐排出内容物。然后关闭绝食一天,并给以抗生素,助消化药等(健胃消食片一片、或酵母片2片或多酶片3片)土霉素每只鸽子一次一片或罗旋霉素0.5片和制霉菌素每次每只5~10万单位一日二次连用五天,隔3天再用2~3天。
3.对严重感染鸽子可配合肌肉注射恩诺沙星等。或者庆大霉素每天1次成鸽每次8000~1万单位,雏鸽5000~8000单位,连用3天。
4.发现患病鸽子要及时隔离,并对所有患病鸽子增喂助消化药,同时应把多种维生素含量增加到平时用量的1~2倍,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含量。
5.治疗本病用制霉菌素有特效,按每只10万一15万单位混料喂给,或按每只1/4片(每片50万单位)喂服,每天2次,连用3—5天。严重的按喂服量配成悬液,先灌洗嗉囊,后灌服,每天1次,连续3天。曲古霉素按每4000—10000单位混入1餐的饲,料中供饲用,每天2次,连用5天。克霉唑按每只2~4毫克混料喂给或用水悬液灌服。另外,用药棉蘸0.5%高锰酸钾液清洗假膜,然后用牙签挑除口腔和咽喉内的粘附物;再用碘甘油涂在感染部位,效果很好;还可用1%一5%克霉唑软膏涂抹感染部位。
|
|
预防
|
1.改善鸽舍、公棚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按时清扫鸽舍、清洗鸽具、定期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确保饲粮、饮水、保健沙的清洁卫生,禁用发霉变质饲粮。
3.加强鸽群疾病普查工作,对患病鸽子及时隔离与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