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公棚 · 协会 · 商城 · 鸽舍 · 鸽问 · 日记 · 分类 · 鸽业 · 寻鸽 · 播客 · 鸽友通 · 投稿 · 帮助 · 会员区 |
|
|
|
信鸽也有摄影师 2006-02-27 金陵晚报 |
|
□金陵晚报记者 韦晔
【金陵晚报报道】石鼓路有间特殊的摄影工作室,来这里的顾客都提着笼子。您千万别以为他们是带宠物来拍照。
“我先给你演示一下吧。”工作室的主人许双玖把一只铝合金箱子打开了。几张白色塑料板,还有数码相机和62mm微距镜头,“手绢和小棍也很重要,跟着我10多年了。”
许双玖麻利地搭起一个白色的方格,这就是摄影棚了。
知道吗?这是要给信鸽拍标准像,不光拍全身,最关键的是眼睛。
“鸽友在一起交流的时候,都要通过眼睛的照片来展示。外国信鸽的眼睛清晰、鲜亮,而中国信鸽的眼睛凝重、干老。”
许双玖告诉记者:“南京像他这样的‘专业摄影师’就那么几个人,做信鸽摄影这一行,只有真正养鸽子,爱鸽子,懂鸽子的人,才能真正知道要怎样拍鸽子。”
51岁的许双玖和同龄人一样,经历很复杂,当过工人、售货员,还在剧组做过美工,自从1998年辞去工作就一直在给鸽子拍照片,至今已有上万件作品了,我们就叫他老许吧。
老许小心翼翼地把鸽子放进方格中,用手抚摸两下,用一只手拿着小棍“纠正”鸽子的姿势,另一只手就伺机抓拍了。
拍眼睛的时候鸽子就要受点委屈了,老许用手绢把鸽子包住,就露出脑袋。一只三角架用来支闪光灯,还得加一盏灯补光,尽量让鸽子的瞳孔缩小。
姿势摆好了,老许把相机架在泡沫塑料做的方块上,调好焦距,就开始等待时机了。
“拍眼睛命中率要高,否则光线反复刺激,鸽子就不配合了。”咔、咔、咔响了3下,“就是它了。”老许指着相机LCD屏幕告诉记者,稍微剪裁一下就能打印了。一张标准像,一张眼睛特写,老许一般要收100元。
眼睛里面学问大
信鸽的眼睛很复杂,从颜色上区分就有黄眼、牛眼等,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色素会加深,生病体质下降时则减淡。老许在向记者介绍信鸽眼睛的结构时用了一大堆专业名词,同心圆、宽带状、锯齿状、胡椒粒、速度线还有育种线,这些都代表着信鸽的血统,适不适合繁衍后代,有没有快速飞行的潜质都能看得出来。
“这是‘路易麦克思号’的眼睛,我们管它叫‘黄眼’,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典型的种鸽。”老许告诉记者,这只比利时詹森兄弟培育出来的贵族,特点是软羽毛、有力的翅膀、圆而软的肌肉,而且骨架特别硬扎。詹森兄弟虽然是普通的工人,但却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赛鸽家,他们拥有的鸽子不足200羽。”
总是物以稀为贵,买“路易麦克思号”花了老许6万元,尽管后来不少鸽友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他一直舍不得转让,现在“路易麦克思号”老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宗接代。
和哺乳动物不同的是,信鸽必须要靠近亲繁殖保证血统的纯正,老许自己的200多羽信鸽都有详细的“家谱”,比如他的‘路易麦克思号’,就有父、祖父、祖母、母、外祖母、外祖父6位长辈的名字。
有点闲,有点钱
尽管没有传统意义的“工作单位”,但老许过得很潇洒,典型的玩家。
南京从事信鸽摄影的人很少,老许经常能接到大订单,就在记者采访时,上海的一家信鸽俱乐部又邀请他去制作画册了,“大概有200多羽要拍,得忙三五天了。”在他的拍摄档案里,有北京、广东甚至新疆的信鸽,人们一般只会给最优秀的信鸽拍照片,所以全国各地的好鸽子他都见过,在名鸽鉴赏方面,老许的水平自然不在话下。
除了拍照片,鸽友间的信鸽交易也是他收入的重要来源,用他的话说,叫“以鸽养鸽”,他曾在2000年到比利时花费48万元引进了27只鸽子,几年来的传宗接代早就把成本收回来了。
前年,老许又和朋友合伙投资,在栖霞区靖安镇开发区建了赛鸽公棚,并在去年成功举办了500公里信鸽公棚比赛。
(编辑 涵烁)
|
发布时间:2006-3-1 9:21:06 | 【收藏该文章】 【打印】 【关闭窗口】 |
|
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