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台湾赛鸽理念进入大陆,有一个“当了棉被去插组”的典故相当激励人。说的是初入鸽赛的某新锐鸽手,蒙家传鸽学颇有成就。其父在交接棒时指点:鸽子养到有赢的感觉了,可以把家里不用的冬被拿到当铺作当,去插组比赛……我相信跟我一样鸽龄的朋友还记忆犹新。
那些年,很多人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投身鸽赛。二十年间,有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人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人棉被当了,连裤衩一起输光,在鸽界尽情裸奔;有人却用当掉的棉被,换来后半生的衣食无忧,住行无恙。回首这段往事,旁观身边鸽事,大多数人只看到别人风光,却没看到别人硬扛。学到别人嚣张,却没有为嚣张打底的遍经沧桑。所以,有人是虎,很多人跟着反学成了犬。养鸽的人,权谋深、兵法多、内幕厚、口舌贪、眼光杂、预计险,因此就“构思过度”。聪明人、有钱人满世界乱窜的鸽界,稀缺的恰恰不是聪明、有钱,而是一心一意,孤注一掷,一条心,一根筋“当了棉被去插组”,把汗水与心血堆积在鸽子上的人。
武汉鸽界张高明,就是这样一个“当了棉被去插组”的养鸽人。谁会想到一个自来水公司的普通工人,实实在在的鸽界草根,仅用五年时间,从几千块钱投入职业赛鸽,随即赢来人生第一桶金——十七万元。而后,17万到40万,40万到400万,400万到800万,赢奖金额年年跃升,直至2014年成为武汉赛场千万赢家,跻身土豪!
这样的点金圣手,本该是鸽媒追捧,坊间热议的对象。然而关于他,正应了“上了赛场老子天下第一,下了赛场夹起尾巴做人”,张高明多次婉拒鸽界媒体约访!2014年初,武汉市信鸽协会《黄鹤鸽志》曾企划一次本地强豪访问,张高明是计划对象之一。考虑到张高明的交际圈里有我不想交集的人,为免生交道而产生的是非,我把采访委托给长沙朋友游早。游早二十年前在武汉工作期间跟张高明就是不一般的熟悉,一同进出张高明的师傅张木年处,兄弟情一直保持至今。近年游早又在张高明的电话遥控下奋战长沙赛场,把一路杨登元麻雀血系飞得让人眼热心跳。游早的鸽识文字和与我交情,张高明这个面子恐怕不给也不行。由他执笔最好不过,而我只是对访问稿进行了一些润色和修改,于是就有了《张扬个性高明赛手——江城奇骏张高明》。
游早告诉我,张高明对鸽媒采访的确有些抵触,因为他有点迷信“见光死”——一旦赢了大奖,媒体关注采访了,第二年肯定是输!他鸽棚周围几百米内的多位超级强豪都没逃过这一怪事。况且靠比赛赢奖金,也不指望靠出名卖鸽子,所以这种吃力不讨好热脸挨冷屁股差事就不要交给他了,人家还不一定领情。我笑,别人真不敢说,但你看看宗勇过手的赢家采访对象,那一个不是越写越赢。说不定过了这篇,他就该讨个口彩主动约访了。
秋赛过后,游早电话我:这次又被你乌鸦嘴说中,张高明主动约访。这几年他的路走得太辛苦,太艰险,肯定是要找个人倾述一下放松。我让他看了你专栏写的一些赢家访问,看来你是一个蛮好的倾述对象。
我笑,既然这样,这次就该由我来谈条件了。首先不要谈收费或者赠鸽之类的俗事,免得到时大家都难堪;鸽文怎么谋篇布局由我来,不能干预;我怎么写,别人骂我我不管,但文章发表后可能引起的外界非议必须有心理准备。这几点能接受我可以亲自作一次补记,但必须有你游早在场见证,仅作一个前面采访的补充随笔吧。
鸽棚风水局
登上张高明的鸽棚,我没有把话题向鸽子上引,而是问了句,“这个地方,你是不是请大师看过,布了风水局”。这倒不是恭维他,而是第一次上这个棚,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细一回想,精于堪舆易术的山人兄处房屋型式、鸽棚布局、设施摆放与张高明的鸽棚格局不正好相似么?特别是十年前山人兄就特别为家宅、鸽棚鱼缸的摆放提点过我——水为阳宅或鸽棚的财运,鱼缸在风水说中有挡煞与招财的功用,运用得当会有事半功备的效果。而张高明鸽棚内外两个硕大金鱼缸的摆放方位和型制,正好暗合了这两种功用。张高明呵呵一笑,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不过还是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这两缸鱼的确在关键时候救过自己命!因为这么多年地玩大特比环,只要鱼发生了食欲减退或有死病,保准参赛鸽不出两日就会有不一的问题出现,这相当于为自己提前发出了警报,马上进入选手鸽的预防和治疗程序,数次让自己化险为夷。
他还在鸽棚边上建有龟池,养有一大群各式龟类,而对好友送的各式名贵鸣赏鸟类一概拒之门外。因为他认为养鸽子的人,龟与“归”,“玩鸟”与“完了”谐音,对养鸽子有非常灵验的心理暗示作用。某年,养了多年的一只鳄龟不慎摔下楼,几位本地强豪垂涎美味大快朵颐,结果当年比赛一概全灭,直到现在还是鸽友间的一段笑话。
张高明以自己的直觉知性和敬畏心无意间应验了风水迷信和赛鸽的因果报应,开启了一个新鲜有趣的奇异境界。这也是这么多年国内的名家访问多关注成功者的鸽种手法,而鲜少像台湾鸽刊访者和受访者在鸽文中提到的鸽子以外的赢家成因——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成功者提及的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吃亏是福
张高明投身职业比赛,有几段阴差阳错的插曲。每一次都好像当时吃了亏,最后结果却是他占了大便宜,说出来很让人搞笑。
某年,一位跟张高明有经济往来的鸽友,把刚从鸽会买的十只特比脚环作价给了他。张高明作出十只选手鸽,连同身上仅有的几千块现金指定,一场比赛赢下十七万奖金。
有了第一桶金,张高明计划在自家旧棚相邻的宿舍顶层购置一个单元房搭建鸽棚。挨家挨户打听,有一户愿意出让,这个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筒子楼,开出房价高出周边同类房价十几万。家人朋友劝张高明不要做赔本买卖,买居住条件如此恶劣的住房,仅仅只是为了养鸽子。谁也想不到,张高明在原房主的价格上又主动加价两万元,就为抓紧时间,抢在新一轮特比幼鸽家飞前建好新棚。当季特比环就在这个新棚赢下奖金四十万,收回大部购房的投资。
至于武汉圈中某些人和事的稀烂,张高明也难免搅入其中。有些鸽子纠缠、人际关系、比赛龉龃、奖金瓜葛之类每个养鸽人都会遇到的事,他也都遇到过!写出来恐怕引起当事人的一些不适,当作是非来传,本人在此省略三千字……不过张高明都以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心态面对。旁人看来吃了大亏,而对于最后的结果却是“吃小亏,赚了大便宜”,相反让很多当事人自黑!
这也是国内一线强豪为什么只要到武汉打比赛,就把寄养张高明鸽舍作为首选的原因之一吧。
教练团队
如今功成名就的张高明身后是一个强有力的教练团队。
在很多人眼里,赛鸽教练无非是打扫鸽棚,喂食添水,提笼训鸟的活计。张高明认为赛鸽教练应具有很强的策略性,最高境界应是能体现一种别人替代不了的对鸽子的理解,以及经手发现优秀选手鸽,通过细心观察来发掘选手鸽的特点和性格。快速变化的鸽界,新技术与新知识的作用日益增加,简单刻板的育种、训养模式是不能塑造出抢金团队的。
他需要富有新知、富有创新性与富有说服力的柔性思维,很大程度上要有自己的热爱、自己的特长,这是张高明对助理教练的要求。而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率先垂范、积极沟通、多面视角、善于适应,即使站在高处,也要懂得从低处做起;对于具体操作有独特的感受与指导能力;还能超越某个特定领域而更有跨界特点;还得考虑大局,却往往能从小处抓住着力点而以小见大。
现在的张高明比赛运作模式已相当明晰,金沙和福齐赛事都有相对固定的鸽舍和教练,不混在一起养训。他认为只有对选手鸽的成长发育和训练最熟悉的人才能为它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要注意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大到每一场赛事,小到每一只选手鸽都要制定单独的训练计划,而且这个训练计划要根据训练情况随时调整变更。在这方面人要跟着鸽走,教练不能死吃经验。人的经验在比赛鸽的个性特征面前是相当无力的。赛鸽的调教期一般也就半年时间,要是自以为是地采取不当的训练方法,一棚比赛鸽的运动生涯就毁了。不要以为筋骨皮肉才叫伤害,其实对选手鸽最严重的伤害是自信心。所谓一次不合适的家操和路训就可以毁掉一只优秀的选手鸽就是指这说的。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很难挽回。张高明的信条是:只有人的错误,没有鸽的错误!那些输了比赛拿鸽撒气的,趁早还是不要投入到职业的赛事中去。
营养方面,他还真没什么特别研究,不过既给它们吃大锅饭,每只鸽也单独开点小灶。仔细观察,见它们爱吃什么就喂什么。个性化发展就得个性化培养,不通过操训把选手鸽的个性带出来就别指望鸽子给你赢!总之,赛鸽就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一丝不苟,有爱心和责任心。
成功启示录
很多人都说张高明运气好,胆子大,鸽子狠,手法硬。在我看来,由最低层做起,每个工作环节和程序都亲自参与其中并了如指掌,并不肯幕后受人摆布,所以能不折不扣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忠于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理念和手法,这才是关键。其实鸽界最终能夺得大奖的,都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逢迎的,而是最务实的人,吃得了亏的人。通过多年风风雨雨,一个全凭“搏”和“悟”比赛的草根,已成长为真正领略运作比赛真谛的土豪。与靠伎俩或是时运,曾经大火过,如昙花焰火一般,一现便走,只亮刹那的有钱强豪比,他在成长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应变于比赛,自我学习完善的本能才是最有价值的。
这也正应了乔布斯所说的——过去学过的东西、做过的事,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对你现在做的事情有用,时间长了,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一段白费。鸽友一个一个地逢,鸽粪一铲一铲地铲,比赛一场一场地拿下,打职业比赛不急功近利,有长期苦战、争取少输多赢的决心。
张高明的成功告诉我们,草根出发,尤其是不具备玩大的条件时候,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引种买大牌鸽,倒不如找个好地方,建立能够符合自己理念手法的赛鸽舍,储备一批可进可退的符合本地比赛环境的种鸽梯队。完善了先决条件,经济宽裕,也可以通过寄养形式接触名家名系,高级鸽可以教人更多的东西,在比赛中更多地完成人与鸽的互动。不过张高明在近年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后,也没去欧洲买大牌鸽王冠军招牌鸽,即使合作者寄养的选手鸽出自世界顶级鸽王血系,并经自己亲手飞出成绩,赛后他也不张口选留,全部归还鸽主。而他自己的种鸽都是自己近年一线比赛留下的赛绩鸽。读者可能想不到的是,张高明正计划打算融入自家血脉的却是别人高龄除役或因为种种原因用不上的闲置种鸽,只要自己看上了,拿来就用,哪怕是与自己百万身家的种鸽配到一起。对那些慕名而来和偶然闯入访客的讶异,他总抱以招牌式的微笑。二十年前我认识的张高明,眼睛里闪耀的就是这种微笑,这其实是一种经历过风雨也看见过彩虹的平和与透亮,也许正是这种平和谦虚掩盖了他的思绪和野心,也使我在满足了短暂的好奇心之后回归思考。
鸽圈里经常发出嘘声的人,一定是打算当观众,而警剔自己的人,肯定是在随时准备投身战场。我见过太多的赢家都有“我比别人厉害”的优越感。看到别人做不好,不光会暗爽在心,还会津津乐道。但与张高明交流,你会发现,他是在观察别人为什么没做好,然后警剔自己,尽量不要犯相同的错。他追求的是最在乎的目标,其余都可让步,所以达成目标的机会就比别人高。刚开始,最在乎学经验,不计较钱;进入真刀真枪比拼,最要紧是钱,那就不计较面子。若又想学经验,又要赢得多,又要有面子……如此美事,有得等啊。
养鸽,无论什么世道,都是个常新的事业,常新的职业。真要有什么格局的话,应当是众多鸽家各尽其力,各逞其能,若灿烂的星空,若逶迤的群山。今天这颗星升上来,明天或许会落下去;今年这个山峰最为秀美,明年或许会耸起新的峰峦。谁也别存独霸鸽圈的雄心,谁也别做运筹帷幄的蠢事,真要有本事,还是多做些实事,至少育出几只让人看得过眼,值得涂鸦几笔的鸽子。
鸽界从来不缺聪明的人,缺的是高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