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能够从几千公里外顺利归巢,靠的是什么?是和候鸟一样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吗?是靠磁场定向的吗?还是靠太阳定向?有人说是经纬线,还有人说是温度和地标法。根据这些论点都不能完全解释信鸽定向的奥秘!据本人的研究体会是无线电波在起主导作用。
众所周知,信鸽无论东南西北都能顺利归巢。有的地区是由高温向低温地区飞翔,而有的鸽会则正好相反。还有的地区司放点与归巢点温差则变化不大。这都说明了信鸽定向不是单一的生物行为,而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本能。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在鸽子身上或头部固定一小块磁铁,借此来判断磁场对鸽子定向的影响,但实验结果与对比组无多大区别。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信鸽靠的是磁场定向,那么南北向归巢率和东西向归巢率肯定不一样。应该说东西向归巢率要比南北向高,因为纱西向正好切割磁力线,易于定向。但事实上,从全世界各地来看,并无多大差别。所以说仅用磁场定向学说来解释信鸽定向确实有点牵强附会。有人说信鸽定向靠的是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角度,信鸽根据自身所处的位置与太阳所处的位置不同来判别方向,但是在无阳光的雨雾天,就不好解释鸽子靠的是什么定向。还有人说晴天靠太阳,雨天靠磁场;有太阳的时候归巢率高,说明大部信鸽靠的是太阳定向,只有在雨天才启动磁场定向功能。这说明信鸽有两套定向功能;那么鸽子应该说丢失率很低。无论晴天或阴雨天皆能归巢。特别是品种优良的鸽子,应该说天气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但事实上,无论多么优良的鸽子遇上恶劣气候,归巢率和飞速都是很低的。
温差定向学说,提出了鸽子是根据气温的差异来定向的。设想信鸽在异地司放后,由于温度与巢居地不同,从而迫使鸽子寻路归巢。也就是所说的温度差异定向法。事实上有许多地方司放点与鸽巢温差是接近的或者差别不大,那么鸽子又是根据什么定向的呢?
经纬线坐标法,有人近几年提出了鸽子是沿经纬度线来寻找归路的,或者是沿经线归巢的;这种说法的理论根据是某些人发现一部分鸽子总是偏离直线而或北或南来归巢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就会出现司放点的不同,导致归巢率的很大不差别。例如,某点A是东经38度23分38秒,经纬101度25分21秒;而鸽巢是东经43度56分10秒;北纬105度12分26秒;而另一司放点B是东经38度23分13秒,北纬102度25分42秒;A点和B点由于纬度线不同,因而鸽子想要归巢,首先就得寻找105这条纬度,其结果必然是B点快而A点慢,这是因为鸽巢的纬度线距B点近的缘故。事实上却不然,由于A点较B点平坦而没有高山阻隔,反而归巢速度快。又比如,鸽巢是点O,一个司放点是C,而另一鸽司放点是D,O点是东经103度41分20秒,北纬43度45分25秒;C点是东经103度20分50秒,北纬37度40分20秒,而D点是东经100度25分40秒,北纬43度45分20秒;那么到底哪一条赛线归巢容易呢?不知道的人一定认为是D点易而C点难,但经验告诉我们D点归巢率很低,因为这条赛线高山落差很大,气温变化大,鸽子很不容易归巢。而C点相对比较容易,一条是向东而另一条是向南,二者悬殊很大。所以说经纬线定向法不能成立。
还有的人说鸽子定向是温度和地标在起作用。不可否认,鸽子在定向归巢中,地标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近距离上,距离鸽巢越近起的作用也越大;但在远距离上,鸽子并不是依靠地标来定向的,多数情况,放飞的鸽子大多数是第一次远离所熟悉的地域。但是距离越远定向反而越快,说明鸽子并不是靠地标才能定向的,地标仅仅是飞行盲点的补充。温度对候鸟来说显得相对比较重要。因为候鸟只是根据气候的变化而南北迁徒而非南北定向。信鸽则不然,它具备各个方向的定向功能,而不是根据气温的变化而趋向于适宜的温度因此说温度对鸽子的定向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那么信鸽究竟是根据什么来定向的呢?根据本人的初步研究,我认为鸽子的定向取决于一种电波的作用。众所周知,蝙蝠是靠一种声波来辨别方向和位置的;根据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鸽子的定向功能远远大于蝙蝠的能力,它不可能依靠声波来定向,而是功能大且远的无线电波才能做到。凡是影响无线电波发射与接收的因素都影响鸽子的定向功能。鸽友们请想一想,太阳黑子、磁暴、地震、无线电发射中心、矿山、阴雨雾天等等。无论放鸽子是多么的晴空万里,只要发生这些现象,必定影响鸽子的归巢率。这些例子多的不胜枚举。
信鸽定向功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鸽子本身所发射的电波强弱与接收信息的灵敏度。每只信鸽都有一个小型雷达,这个雷达所处的位置大约是鸽子的鼻根部与大脑相连接处,鸽子的脑实质前庭部有一个计算机中心,它发出指令或接收信息。鸽子的鼻子相当于雷达的天线,通过它来发射电波和接受反馈电波,然后传导到分析中心进行处理,从而判断归巢的方向和自身所处的位置。信鸽由于日常的家飞训练,使之对自己的巢穴的地物地貌反射波倍感熟悉,这些反馈信息深置于鸽子的脑海之中。一暗无天日将鸽子携至异地放飞,鸽子立即会在空中盘旋寻找熟悉的反射波,从而确定方位的方向,定向灵敏的鸽子能够立即确定方向,迅速归巢。定向迟钝的鸽子寻找的时间较长,盘旋的时间也较长,甚至有的鸽子定向不准或根本不能定向,其结果不是丢失就是随大溜归巢,但下一次跟错了队自然丢失。有人说鸽子怎么可能从上千公里探到巢穴的放射波呢?其实鸽子并没有探到千公里的功能,而是分段进行定位的,鸽子接受反射波的功能也只有上百公里的距程,再远就探寻不到熟悉的反射波。而且还要具备没有高山阻隔。鸽子的这种电波,是属于超短波的一种类型。它的作用原理显非常象雷达,它的功率和原始的雷达基本上一样,远没有现在的雷达功率大,但近几年由于鸽子的进化,功率也有回大的趋势,距离也有加长的可能。远程鸽距程远,但近距离定向不很准,近距离快速鸽近程程定向快而准,远距离则不能定向,易丢失。在过去,欧洲人短程和远程鸽不互相杂交,所以在上距离上,速度不快。远距离上也较慢,短距离上,短程鸽无耐力,遇上恶劣气候易丢失。近几十年,由于短程鸽和远程鸽相互杂交育种的结果,使中远程鸽速度也比较快,短程鸽也有一定的耐力。
其实鸽子的定向功能,源于生存能力的结果。刚开始时,鸽子为了觅食,外出打野。渐进的锻炼了定向功能,由于人为选配培育的结果,使之逐步演化成了今天的信鸽。鸽子之所以能从千里顺利归巢,主要是种鸽的选配和管理的得当,司训的成功。至于育种和管理方面不属于本篇论述的内容。司训放飞的目的,一使鸽子适应比赛的环境,借此训练鸽子的续航时间;二是锻炼鸽子寻找归巢的能力,也就是定向能力。在幼鸽训练当中,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当第一次抛飞训练当中,幼鸽由于对陌生地的惧怕心理,急于归巢,从而启动定向导航系统。由于距程近,鸽子由鼻瘤所发身出来的超短波,向四周放射,遇到阻扰而反射回来的放射波,又被鸽子接受后传导到大脑中枢进行分析处理。一旦鸽子接收到熟悉的信号,立即就会判断出归巢的方向。只有鸽巢的反射波,鸽子才比较熟悉,其它的反射波鸽子感到陌生,因此鸽子不会向其他方向飞行。只有定向能力差的鸽子才会乱飞,从而迷失。当第二次放飞点,比第一次放飞点远许多,鸽子不能探到鸽巢的地物标志反射击波,就会寻找第一次放飞点所熟悉的反射波,或者它所熟悉的的地物反射波,然后就会向这一方向飞行寻找归路。以此类推,鸽子就能够从上千公里外顺利归巢。如果将鸽子放飞的距离过于远,鸽子就会以放飞点作为中心点,东南西北四周寻找它所熟悉的地物反射波,如果不不以找到归路,鸽子就会扩大寻找范围,直到找到熟悉的反射波为止。定向灵敏的鸽子归巢并不困难,但迟钝的鸽子就会延迟归巢。群飞的鸽子定向快而准,因为鸽子所发射出来的超短波都是同一频率,所有的鸽子都能接受到这种反射波,但灵敏的鸽子接受快而准,迟钝的鸽子慢且判别方向不精确。群体越大定向越快也越准。反射波只能起到大致定向的作用,最后还得靠鸽子的眼睛依据地标来寻找鸽巢的位置。所以信鸽归巢定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过程。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鸽子归巢的现实情况。本人曾作过这样的试验,将从未训练过的四月龄幼鸽和一岁成鸽分作两组,每组五只鸽子,携至110公里以外单只抛飞,结果是成鸽组归巢率为60%,最快三天;幼鸽归巢率为20%,两天归巢。另一次实验是将成鸽和幼鸽各四只,一次带至220公里以外作群体放飞,其中有刚比赛过15天的三只鸽子,其结果是当天归巢2只幼鸽和3只成鸽,第三天归巢一只成鸽为复放鸽,归巢率为75%。次年3月12日天气晴间多云,也无其他不利放飞的因素,在同一地点,将3只复入成鸽和2只幼鸽作220公里单只放飞,其结果是全军覆没。从以上例子中可大致看出以下几个问题:(1)鸽子对训放点的地物地貌有短暂记忆力,最长不超过期个月。(2)信鸽的探寻距离一般不超过200公里,但距离越远探寻距离可以越长,这可能与气候温度等其因素有关,距离越近探寻距离越短。(3)群体越大回声越强,鸽子接受信号也越容易,单只鸽子所发射出去的电波弱而小,定向难而归巢慢。
我们引进种鸽的目的是为了育出飞速更快的赛鸽,而赛鸽飞速的快慢,与鸽子的定向功能密不可分。那些定向灵敏且准的鸽子才是我们引进的主要方向。什么样的鸽子才具有这样功能呢?一是品系鸽;二是多次复放快速成归巢鸽。原因很简单,货真价实的品系鸽具有定向功能基因浓缩、遗传稳定的效果;多次复入快速归巢鸽,说明它本身具有定向灵敏准确的能力,才能够做到多次快速归巢。至于能否育出好赛鸽来,那就要看育种者的育种水平如何了。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鸽友,远程鸽和中、短程快速鸽的定向功能是不一样。这是人为选择的结果。
我们在现实实践中,发现鸽子遇上阴雨天,归巢率很低,这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汽有影响无线电波传导的结果。比如我们在阴雨天收听无线电广播,总有一些杂音的干扰影响。地震、磁暴、太阳黑子等,都有这种干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