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河南、安徽和江苏部分地区飘着小雨,这给参加15届国家赛的赛鸽归途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南京赛区放飞5283羽,当日归220羽,归巢率4%;截至5月10日18点,归巢937羽,归巢率17.7%。郑州至南京,这是鸽友们公认的黄金赛线,这么低的归巢率让人匪夷所思!
盲目引进外血 归巢低的主要原因?
现在鸽友的文化水平、经济条件,与老一代鸽友已不能同日而语,赛鸽的营养保健和赛前训练也不是老一辈鸽友当年能想象到的,但是近年各地赛鸽的归巢情况却屡屡不尽人意,这是为何?鸽种不适应当前赛制,还是养功不到位导致赛鸽不能委以重任?赛鸽过于娇生惯养,不能适应远距离飞行;还是交配无章,导致遗传不稳定?这不禁让很多鸽友怀念起了玩老血统(俗称的“国血”)时期的长距离鸽,大家查找原因的同时也在反思着:盲目引进、用药不当、急功近利,也许是归巢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近二十年来国内赛鸽运动发展迅猛,借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鸽友们引入了大量的国际优秀赛绩鸽、优良血统鸽以及先进的赛鸽理念,在育种交配、幼鸽饲喂、成鸽训放等方面,让中国鸽界有了质的飞跃。
赛鸽笼才是主因:拥挤如鸡笼
纵观近年各地赛事,500公里赛鸽两天内不回家,归巢希望就很渺茫(记得20年前,赛鸽十天半月归巢是常事)。归巢率逐年不升反降,分速难创纪录,鸽友们年年喊难放,季季叫不好飞,我们往往忽视了最后一个环节:赛鸽进入赛鸽车到开笼放出的这十多个小时。赛鸽离开主人的最后十多个小时,还没上天它们已经筋疲力尽,鸡笼般的赛鸽车无法转身,更别说喝水吃食了,这样的条件下,赛鸽能回来已不简单,能飞出好成绩才怪。这真是养兵千日,毁于一夜!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南方地区用竹笼集鸽,每笼放30-40羽,笼底铺着稻草,赛鸽在途中的舒适度高。我们再看看国外的赛鸽车,更是宽敞通透。现在各地鸽会用的赛鸽笼,是从台湾鸽友那里学习来的,台湾赛距短,赛鸽在笼内时间也短,不会像我们这样停留在笼内一至两夜,或因天气原因压笼至更长也有之。
这次南京地区的国家赛集鸽,五千多羽鸽用了几辆车不得而知。从当时集鸽现场可看到,每层鸽笼都很拥挤。赛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两夜一天,上笼时的巅峰状态早化为乌有。从这两年本舍和周围鸽友们了解的训放比赛归巢情况看,鸽子在笼内和飞出笼门时的受伤概率,高达百分之十以上。
希望各地鸽会领导层能够认真吸取教训,抓紧对鸽笼的改造升级,集鸽时尤其要严控各单元格的赛鸽数量。赛鸽的最后冲锋,不能断送在我们鸽会的组织者手里。
拥挤的鸽笼和悠闲的鸽笼,决定了我们的赛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