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中国信鸽信息网
中信网
手机版
中信网
在线铭鸽展售
鸽具饲料展售
鸽子为何也会“一见钟情”(下)
2016/3/8 22:52:59
分享

鸽子为何也会“一见钟情”(下)

——谈种鸽的“自由配对法”与自然法则

陈仲铭

  那么这些鸽子是怎么会产生“一见钟情”的呢,又是怎么能找到自己最合适的“情郎”与“爱妻”的呢?对此又具有哪些现实实用意义呢?科学家对此现象多年来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和研究,归纳分别叙述如下:

  从“人类社会学”现象分析:“一见钟情”通常发生在人类社会。西方学者就曾经提出过一种解释,认为每个年轻男女都会有自己崇拜的对象,比如自己的父母亲人或偶像。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与自己崇拜的人物相吻合的异性,那就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爱恋之情,于是就非常容易会产生“一见钟情”现象,此现象又称为是一种“替身效应”。

  依据遇到人的类型不同,这种“替身效应”大致可以分为“亲缘型”和“偶像型”两类:亲缘型指的是一见钟情的对象很像其父母、祖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等家人。倘若比起亲人来,这些非亲非故的人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将会更深,那么就更容易与这些人“一见钟情”,这正是偶像型的表现。如果一个小女孩比较痴迷于某个明星,那么可想而知,她一旦遇到了与这位明星相类似的人,与对方一见钟情的几率就会非常之高。鸽子同样也是如此。

  从“性信息素”角度分析:性信息素有雄甾乙烯酮和雌甾四烯,是雌雄体内分泌的二种不同激素,这两种信息激素,对鼻上皮极度丰富而敏感的鸽而言,却是轻易而举的事情。于是当我们在遇到鸽子性别鉴别困难的时候,不妨就求助于鸽来帮助判别,就将此鸽放在鸽笼中,另外放入一羽性欲旺盛的雄鸽(雌鸽同样也可),只要让它们接触片刻,究竟是同性还是异性,一下子就被分辨得清清楚楚。

  人也能“闻”出他人的性别。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两种激素是公认的性信息素,实验分别准备含有雄甾二烯酮、雌甾四烯的丁香花油溶液和纯丁香花油溶液三种溶液。这三种溶液都具有丁香花的气味,但闻起来并没有丝毫差别。含雄甾二烯酮溶液使女性倾向于判断为男性,但对男性并不起作用;相反,闻含雌甾四烯的丁香花油溶液却能使得男性倾向于判断为女性,但对女性也并不起作用。通过以上实验,笔者深信对于嗅觉器官非常发达灵敏的鸽子,完全有可能甚至还会大大超越人类的辨别能力,以致才会有“嗅觉导航学说”的产生。

  从“DNA基因信息外泄—体味”学说分析:以上研究还获得了“DNA基因信息外泄”学说的支持。科学家认为体味—DNA基因信息外泄能够帮助人找到“合适的另一半”。这也是在现实社会中确确实实存在的,如恋爱中的“亲吻”还能帮助判断一段关系是否需要继续。人类通过亲吻的亲密接触,运用味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更深层次地了解对方。国外资料研究发现,59%的男性和66%的女性表示他们曾因“接吻的感觉不对”而结束一段婚恋关系。事实上,一个男人的体味可以在女方的潜意识里,留下有关自己DNA的线索,而那些吸引我们的往往就是基因上最为匹配的人。

  从“基因互补”角度分析:“一见钟情”确实是存在的。科学家们经过周密地调查研究发现,人类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各种感官,发现是否同自己基因能够互补的对象。换句话说,人们可以找出与自己基因相互匹配最好的那个人。所以,当这个最佳对象出现的时候,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或她所有的举止、声音、气味都能让自己产生愉悦感,为之而倾心动容甚至动情。而且正是这种先天本能的存在,一种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自然形成先天获得的本能,才能使得此类物种能够长久赖以生存。而与之相似而运用最多的,常出现在我们的电视相亲栏目之中,异性双方轻轻地拉住对方的手,双目对视片刻,如双方都产生有犹如“过电”般的感觉,于是就有了“感觉”,相亲的成功率便会大大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的相互接触中,也会有类似情况的发生,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俩人相聚片刻就会产生相见恨晚“一见如故”或“话不投缘半句多”的分流现象。

  从“适配指数”深入分析:相似动物﹙鸽﹚异性相吸程度与两性之间的DNA相似性匹配程度密切相关。鸽配对相互吸引力﹙适配指数﹚均来自存贮于雌雄鸽体内的DNA密码之中,是由适配密码中的重合性数量多少﹙适配度的比例大小﹚所决定,这也是通过对人类的夫妻相像探索研究中所发现的。人与人相互接触时,人体中会散发出一种称之为费洛蒙的信息素物质,人类通过嗅觉等感官接收它,达到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等作用,即有没有相互吸引的感觉﹙情感﹚。男女双方接触﹙尤其是在双方相亲初次接触时﹚的过程中会产生这种特殊感觉。想必鸽子同样也是如此,由于鸽子大脑中的嗅觉中枢—嗅球,要比人类所占有的比例大得多,自然也就发达得多,于是鸽子比人类会更快更容易地产生亲和感或排斥感(其中尚有性激素参与其中)。于是,当两羽异性鸽相遇的时候,便很快能产生亲和感或排斥感。亲和度高者立马发出求爱信号,向对方频频鞠躬“点头求欢”。反之,则产生排斥,甚至“恶恨相加”立马冲上去赏以“棍棒”,用喙狠狠地啄头皮或用翅膀击打对方,凶狠者甚至一会儿就把对方啄得头破血流。

  于是,建议鸽友不妨也可以将心目中的合适配对鸽,双方先和原配隔离一个时期,待等雌鸽和雄鸽求偶欲都旺盛之机,将数羽同样求偶欲旺盛的雌雄鸽一起放在一个开阔的鸽舍空间,在动态中观察他们之间的适配度(如是寡居制或鳏居制鸽舍,在春季繁殖季节进行试配的效果将会更好,但其中不可有原配对鸽),如其追逐最理想的配偶且与我们心目中为它们设定的配对方案图一致,即可大功告成,如若两羽鸽相见似前世仇敌,则可八九不离十地告诉你,它们的适配指数很低,并不适配。如若我们仍然强行配对,它们用实际行动告诫鸽友“强扭的瓜不甜”不必过于勉强。

  从“夫妻(家族)相像”现象分析:“夫妻相像”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科学家们对此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除了以上所述子女自出生就生长在这个家庭或家族中,与父母双亲朝夕相处,也看惯了兄弟姐妹和自己镜子中的形象,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找上了和自己相似的对象进行婚配。然而确实还存在有夫妻俩原本并不相像,可是在日常生活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饮食、逐渐相融的生活习惯,还有许多我们还不能知晓的原因,使得原本并不相像的夫妻几年下来就会越来越相像。所提供的科研数据证实,人类在经历共同生活25年以上的婚姻中,配偶的面容也会变得更为相似,更会出现有“夫妻相”。

  从“夫妻大多有相似的DNA”现象分析:研究显示,不仅是外表、外貌、身材高低、体格所决定,人们会倾向于与自己有相似DNA的人结婚。而在寻找心目中的伴侣时,人们也会潜意识地被与自己外貌相似的人所吸引。这也解释了为何“夫妻相”非常多。同时也解释了外观、外貌、外表等形象也取决于其占基因遗传密码中的极小一部分,即﹙外表或称外观﹚基因的显现程度、相同血系共性程度的高低。美国新研究负责人本杰明·多明戈博士表示,DNA相似性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随机配对的单身参试者相比,已婚参试者和已成配偶的DNA相似性,比随机配对的单身参试者更高。

  从“生物学”意义方面分析:不仅是配偶或伴侣,甚至有人认为人类的群体或人类居住地域的人群也会彼此长得十分相像,甚至有的移民在迁入地居住生活了几代之后,他们的面容、身材、体态等也会逐渐与当地人有所相像。甚至长得像的配偶、伴侣往往还会被人误认为兄妹。从生物学意义上说这就是“共容般配”现象。不仅仅是人们信任那些同自己长得相像的人,而且对那些有相似遗传特征的伴侣也更为青睐。人况且如此,更何况动物(鸽)呢?动物学家对此解释为,这样做也是为了适应和增大后代在当地环境的生存几率。

  从“一方土养一方物”现象分析:有的科学家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在排除种族因素之后仍然可以看到,南方人和北方汉子就长得不一样,新疆人、蒙古人和两广人就是长得不一样……。鸽同样也存在有类似现象,有人说,鸽子像人,贺伯特家族的鸽子和西佛托依家族、林波尔家族的鸽子风格就是不一样,同一品系鸽在不同的鸽舍饲养、培育几代之后也会出现不一样,有鸽友说鸽像人,不同鸽友培育出来的鸽子就是会不同样,于是鸽界有一句常用术语,就将其称之为“棚风”。

  从动物“种群分离”现象分析:对此现象还是用实例解释为好。即在多种动物种群混在一起饲养的环境中,这种本能会显现得更为突出:如动物园中的水禽混杂饲养在一个相对与世隔绝、比较封闭的环境下,白天鹅与黑天鹅、各种野鸭、大雁、鸳鸯都会分得清清楚楚,决不会乱伧,也绝对不会繁殖出杂交的后代。再从鱼池中混养的鱼群证实,它们之间同样也不会繁殖出杂交的新生代,它们之间永远也不会出现“一见钟情”。

  从“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在鸽群中也常会出现有宁死不从的“贞男”、“烈女”。鸽友或许也会碰到有这种现象,这两羽鸽子无论如何也配不上,好不容易勉强配上了,不久又分开了,但却和其他鸽轻而易举地配上了。也有一些“君子”、“贞女”,好不容易费尽周折高价引进,却始终不肯匹配育种,终生既不发情也不动情,且对本舍所有异性鸽均形同陌路,而在物归原主之后却就完全恢复正常。这种见怪不怪的自然现象,在鸽群中也并不罕见。

  从“达尔文学说”被颠覆分析:达尔文认为,一生只有一个配偶,对鸟类来说是一种进化优势。人们以及科学家曾也一度认为鸟类对配偶非常忠诚,无论是在肉体还是社交方面。但是科学家的新研究却又发现了另一番景像,从而颠覆了上述观点,并认为上述学说并不完全准确。人们发现鸟类尤其是雌鸟,也存在有“偷情”的行为,或许平时在我们的鸽舍里也能够观察到的是雄鸽主动,而事实却是恰恰相反,交配是在公鸽的前期诱导之下,而却是由母鸽先蹲了下来,跷起尾巴打开泄殖腔门,等待公鸽来交配,这正是在我们的鸽舍里见多而不怪的现象。不过,这种“偷情”行为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品质败坏,而她们是为了提高其后代的基因多样性,所进行的基因缺陷补丁或正是后天获得的优势互补,也是一种“进化优势”现象。

  于是提醒:有时候我们的鸽舍里也会培育出一羽甚至一对“绝世英豪”,可是往后却无论如何再也重塑不出如此绝世无双的豪杰了。对此,我们何不拓展一下思路,也正是这种“偷情”的行为,造就出无与伦比的一代英豪。诸如此类杂乱无章现象的积极作用,却提高了它们后代的抗病能力,且得到了优势互补。如果它们原本是同窝自然配的话,“偷情”却正是大自然又赋予他们营造“杂交优势互补”的机会,弥补了“近亲退化劣势”之不足。也正因为有诸如此类的“偷情”现象,才让我们的原生态种群、野生原鸽种群在长期近亲繁殖模式下,为了防止近亲繁殖所导致的种群退化症结,所起到的一种基因缺陷补丁、优势缺陷互补,具有功不可没的巨大贡献。

  关于“红杏出墙”的潜在优势分析:《出墙红杏育出优胜鸽》一文(刊载于赛鸽天地总67期)在鸽子世界里,雄鸽拈花惹草、雌鸽红杏出墙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两个不同鸽舍里发生育种鸽“偷情”分别作育出二羽冒尖的赛鸽。那些多情且能越雷池一步的种鸽,除了具有过剩的体力、越界的精力之外,鸽间基因互补、相互吸引,与得到“适配”本能的优势不无关联。

  科学家们的新发现,科学家们借助于一系列强大的现代遗传学工具,对鸟类进行了遗传基因研究观察,了解分析它们的“房事”。论文叙述认为:研究发现雌鸟在社交时,可能只与一只雄鸟互动,但它们时刻保持另一种“寻觅”状态,寻找品质更高、更优秀的异性,经常会与“隔壁邻居”偷情。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在一些鸟巢里,有多达70%的卵,并非是该雌鸟与“丈夫”的结晶,而是与其他雄鸟的偷情产物。

  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表明更为令人诧异难以诡辩之事实,雌鸟会选择一只普通的雄鸟作为自己的丈夫,却同时还会“勾搭”拥有优秀基因的其他雄鸟,用其极其丰富优良的基因库提高其后代子女的基因水准。这样也就不难解释上述所有现象了。雄鸟那引入注目的风度、闪闪发光的羽毛,长长的尾巴,足以令异性“心动”,进而产生值得为之倾心、以身相许的“春心萌动”,雄鸽那雄壮高昂、中气饱满、强壮有力的“咕噜”声、呼唤声,轻盈矫健优美的求爱“舞步”等,凡是所有能展示雄性健康强健体魄的种种形象,都是它们拥有优秀基因,能够引诱雌鸟的一种外在显性表现。

  从同性恋现象分析:当然在我们的鸽舍里或许也会发生,而在自然界里也会发生有同性相吸的“同性恋”现象。对此又作何解释呢?其中,也存在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在特定条件环境下所发生的。如将二羽幼鸽(通常是母幼鸽,公幼鸽也可以发生,但出现概率较少,如若在雏鸽期开始就相对容易得多)单独饲养在与世隔绝的(窝格、鸽舍)环境下,让它们终日相伴,就会发生同性配对的“同性恋”现象,如若是双雌的话,就会按月为您生下双蛋(即4个蛋,现在的肉用鸽鸽场中的“蛋用鸽”,就是依此原理而精心培育的)。此时,如若我们将其混入普通鸽群之中,它们仍然能和其它鸽子一样相守终身。如果我们将它们拆对后再和其他鸽相配,那么它们就会重新恢复扮演自己的原来角色。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所自然发生的同性配“同性恋”现象。其中,多数是发生在原本就是同窝雄或同窝雌之间。它们自幼就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窝格里,始终没有分开过,这种情况通常也发生在过于狭小的鸽舍里。

  从“黄金配对”共识分析:笔者十分赞同艾迪·夏拉肯的观点,那些宣称﹙或自命为﹚能帮助鸽友进行赛鸽配对的人都是赛鸽运动的“骗子”。即便对于那些冠军﹙优胜﹚鸽友而言,赛鸽运动仍然充满着神秘和疑惑。人们对于赛鸽的真正了解,将会是永无止境。所谓“黄金配对”只出现在拍卖目录和拍卖网站中,千万莫过于相信“能人、行家”的预言,过于相信,迎来的势必是希望的落空,燃情的熄灭。对于如何作出“黄金配对”的预言公式,是?+?=?﹙未知数﹚。

  行家们也只能是具有悟性,善于总结,通过实践出真知,真理和结论永远是出现在赛后。再优良的赛鸽也只是出现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通过参赛验证而得来的。配对没有绝对的公式。“黄金配对”的后代如放在A棚、B棚和C棚中,却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赛绩。唯一正确的配对公式,是“强强配”而绝对不可能是“掺弱配”。

  不少鸽友都发生过这样的事例,二羽鸽怎么强行配也配不上,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找不到合适配对鸽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其与另一羽鸽配上了。此时,就需要鸽主仔细地查考一番,如确实是本舍中的“强强配”,也就该成全它们,而此时只需要考虑的是你准备让它们育出“种用鸽”,还是“赛用鸽”的重大决策了。

  总之而言,鸽﹙鸟类﹚并不害怕适度的“近亲配”。在自然界原鸽时代,幼鸽游棚正是为了维系自己的种系强化,这样才能通过杂交得到生物的进化。当小雌在换第4根条发情的时候,也最容易游棚走失,它就是为了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而离家出走。自然界也存在有配偶走失、迷失、受伤、患病死亡的偶然情况,这样也就造就了自然杂交。此外就是“踩野雄”的现象,不过,雌鸽在孕卵带蛋期的突然失偶,却由于此时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最高,受先天遗传基因的影响,为了维系种族的延续繁衍,会比平时更容易配上,这样它们就会在5~12天下蛋,不过这窝蛋却是前配雄所留下的遗腹蛋,当然也完全不能排除是前后双雄与该雌三者优势互补“杂杂配”的后代。

  前文已经强调指出,“自由配对法”的基础条件是:必须要有一个通过严格筛选符合主观意愿条件的高级别种群。而鉴定“自由配对法”成功的评定标准,对于赛鸽而言,永远不变的法则就是赛绩表现。对于种鸽而言,可以表现在子代,也可表现在它的孙代。“一见钟情”从进化角度来看,这有助于人和动物运用来挑选最为合适的伴侣,共同繁衍更优秀的后代。再说“一见钟情”也不一定就是近亲配,在人类的干预下,仍然应该是杂交配为主流。

  总之,无论是人、哺乳动物,还是禽鸟(鸽)、爬行动物,正因为大自然赐予它们先天具有“一见钟情”的本能,才会使物种的种群得以进化、如此兴旺,如今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绚丽而丰富多彩。

  于此,最后值得补充的是:鸽友务必知晓本文所指鸽的“一见钟情”配,其选择的只能是“强强配”造就的后代。“强强配”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赛场上的强手配”,但赛场上的强手必定属于是强强配的后代。
 

文章很值,赞赏一下
发布时间:2016/3/8 22:52:59
下一篇
上一篇
发表评论
表情
登录
匿名评论
选择表情
所有评论(4评论
中信网友
4楼
贪官与多少女子都能一见钟情
2016/3/13 21:33:49
4
回复
中信网友
3楼
一见钟情,哈哈有意思,今年12窝鸽子配对,组合的由于鸽子休息了4个月。把他们关在配对笼里。3天后全部配好,其中一对配好了雄鸽可能在原来主人家开放惯了,不太适应把母鸽子头琢稀烂,放出来几天也配好下蛋了。
2016/3/11 15:52:12
4
回复
中信网友
2楼
艾迪夏拉肯是个大忽悠
2016/3/9 15:47:50
4
回复
中信网友
1楼
作者文中提出原鸽多同窝配对,请问该资料源于何处?可信度几何?
2016/3/9 14:53:54
4
回复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方式客服中心意见建议网站导航APP下载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我要投稿 建议反馈及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