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代赛鸽,先驱李梅龄博士绝对是奠基人。最初比赛的章程、模式等他都亲自参与制定修改,更是自成体系的培育了“李鸟”,至今令人不可否认的影响着这当代鸽坛。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信鸽对于他从始至终却都是业余爱好。即使在他有了信鸽组织领导人的身份后,医生依然是他的主业。
这似乎令人费解,如同天落爆了冷门。仔细想来,也不难理解。但凡对李鸟有所了解的鸽友都知道,李梅龄博士留过学,对新鲜事物接触较多。在那个整天喊着赶走洋人支持国货的年代,博士引进外血也肯定是有压力的。但是,正是这种认识自己缺陷,肯定别人优点的远见,把他推在了行业的前面。
从知识面剖析,李梅龄博士主攻医学,自然在生物遗传、淘汰方面比别人具有更多的理论知识。把这些理论通过实践用到信鸽选择培育上,就会比单纯地去摸索经验更有成效。这也是当初从名不见经传的业余爱好者,迅速成为为令外国人折服的行业领袖的潜在因素。
有力的资金支持,是成就它的主观因素。博士的爱好,不是纸上谈兵,是融合在血液里面的,愿意倾其所有。这才有了10羽鸽子漂洋过海的传奇故事。当然,这些都是在他没有崭露头角之前。
社会环境的因素也很重要,博士处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有的不仅是口号,还要有行动。国家要图强,各个行业都要有所行动。信鸽比赛作为体育竞技类,竟然是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逞强。无形当中,形势要求国人必须有人打破这种状态,恰好,博士顺应了历史潮流。
大公与小私,在博士和李鸟系上面有了很好的体现。历史把他推到行业先锋的位置,后来也证明没有选错人。从对行业的贡献上看,他的人品和鸽品都经受住了考验。喜欢这一行,首先是做出了奉献,付出才有回报。
回到现代,信鸽比赛已经不再担当飞向世界、弘扬国威的重任了,那些自有飞机大炮去完成。现在社会环境的改变,信鸽更多的是向文化娱乐、休闲竞技转变,这才是普通大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爱好者还是从业者,都应有个相应的思想转变。
想趁着好的形势从这里面分一杯羹,一定要对自己的基本面有个起码的认识,努力拓宽产业范围,多和文娱挂钩,开辟文化衍生品。不要只盯着别人弄虚作假逐点小利,定位好自己,人品好,本事过硬,愿意付出,再讲究点技巧,不管在产业料条的哪个环节都可以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