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睛可以看出人一生的贫贱富贵。”此说你不会相信。
“从鸽眼可以看出信鸽飞距长短、飞速快慢,并区别优劣。”这话许多人至今坚信不疑。
师傅们的观眼神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玩信鸽,最深刻和神往的曾经不是鸽子,而是师傅们的观鸽神器和学富“九”车的学究范儿:眼皮夹个修钟表的放大镜,很专注很滋味地品鉴,显得尤为专业、神秘、难测、学问高深。
几十年过去了,与时俱进,观眼镜也经历了单片放大镜、具有矫正功能的多片组放大镜、加装LED照明灯的专用放大镜、眼科专用眼底镜,到直接在电脑显示屏上查看,号称可放大50到500倍的变焦镜(有意者请注意光学变焦和电子变焦的区别),让人见识了各种武器、各种折腾、各种创意、各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而师傅们观眼时,时而兴奋,时而痴醉,时而茫然迷离的表情,让人不时联想起艳照门的陈冠希和他的猎物们。
林林总总的鸽眼论
神器加神论,武功有秘籍。
“鸽眼论”虽未在“种、育、养、训、态、赛”六字赛鸽科技系统中再添一席,却长期在国内被鸽人奉为高端鸽技之一,犹如“九阴真经”、“葵花宝典”中的某项绝技。
所见的第一部鸽眼秘籍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手抄本,名为《冠军鸽的秘密》,堪称图文并茂,每张手绘鸽眼彩图,配以文字解释,按砂形、色泽、眼形等分门别类,指出冠军鸽子的秘密全在鸽眼。看完脑洞大开,依样画葫芦,立马便是明日之星,当时跪了,再看“作者”赛绩,赶忙又站了起来。
随后受教的是牛顿民族的经典“(阿尔沙)眼志论”,一大堆术语,全力剖析眼志,结构上:锯齿形、星形、全圆形、组合形、全色形……功能上:速度线、距离线、遗传线等等,看似系统、层层递进,但对照效果,至今仍在云里雾里。之后回想《冠军鸽的秘密》,原来不是创新,不止来源这套“眼志论”,其实就是它的手抄本。
1998年,武高平的《詹森育种原理》问世,透露了两点鸽眼秘密:“眼底栉膜论”和“调色板论”。眼底栉膜论——使用眼科眼底镜观察信鸽的眼底栉膜,可辨识出劣质和高等赛鸽。“调色板论”——按照鸽眼色泽的分类,再用(绘画)调色原理选择适当眼色的雌雄亲鸽,可作出优秀赛鸽。一时间,洛阳纸贵,《原理》抢购一空的同时,感谢那些疯狂的养鸽人,让产能过剩的眼底镜生产厂家忽遇甩货清仓、扭亏为盈的黄金时机。
近年,有鸽友另辟蹊径,尝试用国人习惯的东方思维观察和解释鸽眼,谓《五行五色论鸽眼》。笔者才疏学浅,没能看出实质性突破,感觉不过是“眼志论”改换名称,“西装换唐装”换煲不换药。又与武高平的“调色板论”异曲同工:按“火红、木绿、土黄、金白、水黑”分类信鸽眼志,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生则继,克则败”的方式施行“眼志配”,即可育出优良赛鸽。
以上可见,鸽眼论日渐系统和完备,越来越像“现代科学系统理论”。
强人和鸽眼无用论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随着中华赛鸽运动的蓬勃发展,“鸽眼决定论”推进缓慢,反而“鸽眼无用,归巢能力看赛绩,身架膀条定胜负”之论日益盛行:
有“眼底栉膜论”崇拜者用眼底镜同时观察赛鸽、家鸡和斑鸠,发现后两者的眼底栉膜同样高级、精彩。
欧洲著名赛鸽理论家和实战家夏拉肯公开反对鸽眼论,认为看鸽眼犹如儿戏。
詹森兄弟对鸽眼未见高论,接近空白。
李梅龄当年引进欧洲铭鸽,除需有千公里长程归巢能力的要求外,从未听说他事前对鸽眼有什么讲究和选择。
武汉一位赢钱过千万元的高手为大户人家挑配对,1000只中选100个配对,每羽仅过手20秒,便可定夺。回答疑问:“基本都是名家好鸽子,只需看膀条、肌肉和身架,无需看鸽眼。”
探访过许多冠军鸽主人,询问配对时如何看鸽眼,印象最深刻的回复是:“那么玄妙的东西我哪懂,只是按赛绩血统瞎碰!”
亲身经历:一位高手到外地鸽友家中筛选鸽子,鸽友将数十只种鸽入笼等候,傍晚时分,高手下飞机后带着贴身徒弟直奔鸽舍,昏暗灯光下从不看鸽眼,每一只过手不足一分钟,随即转交徒弟。
第一只,高手问徒弟:“怎样?”
徒弟:“杀!”
高手:“强!”
第二只,又问:“怎样?”
徒弟:“不会看。”
高手:“很好,诚实,不装懂,孺子可教。”
第三只,再问。
徒弟:“杀!”
高手:“呵,先杀你,这只鸽子能作出前10名!”
主人插话:“正是,这羽雌鸽前10名出好多了,包括冠军、亚军。”
“美女”身材很惹火?怎样看出它“美丽与智慧并重”?当时也挤上前抓上手,仍是似懂非懂,羞愧自己差距的同时暗忖:“编凉席的睡光床”,鸽眼论者,讲起理论头头是道,说到赛绩缩头缩脑,让人深感耗尽了精神,穷尽了心力,不想结果竟然是“不看眼者大赢家,论眼之人被碾压”!
鸽眼论是科学,是伪术,还是猎奇
左边是天才,右边是疯子。
鸽眼研究,本意是探寻信鸽归巢辨向机制乃至赛鸽运动规律的尝试,该努力试图解决三大问题:
信鸽是如何辨识方向的(探索原因)?
鸽眼在辨识方向中的作用(运作模式)?
能否通过观察鸽眼认知信鸽辨向能力的强弱,并籍此分辨优良和劣质信鸽(寻找可辨识性和可操作方法)?
可是,综观中外百年鸽眼研究所形成的诸多“理论”,尤其影响最大、貌似最系统完整的“眼志论”,也未能解决上述三大问题。又因鸽眼论与实践结果相距甚远甚至相反,不能有力证明鸽眼与上述三问题存在必然关系,“鸽眼不用看”由此而生,发展到强烈质疑各式鸽眼理论。
长年学习、观察和结合实践之后,笔者认为现行鸽眼论存在三大弊端:
1、局限于单一器官甚至单一器官中的局部区域,孤立和切割式地对待大系统,缺失大局和整体观。
2、立论不真。
3、论证方法逻辑混乱,不客观、不专业、不科学也不严谨。
上述弊端显示出现行鸽眼论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人”的思维问题:越来越脱离实际,越来越热衷“理论”分析再到“理论”分析,越来越主观,越来越武断!
何以见得?
先来重温2000年前国外科学家做的多项实验和形成的多种信鸽导航学说(“以往观点”):
太阳罗盘说——德国浦莱生物研究所的卡玛及他的学生赫福曼,用电灯代替太阳所做的实验、1953年英国剑桥大学马素斯提出了太阳弧径假设。试验认为太阳是信鸽归巢辨向的主要凭借。
磁性罗盘说——美国康乃尔大学基顿教授团队把磁铁绑在鸽子的背部或颈部,实验表明,不见太阳的情况下,鸽子会运用其他不同的情报来源辨别方向,而且这个情报来源即地球磁场,是它的第二个定向罗盘。
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罗伯特·格林和查尔斯·惠尔考克则在鸽子头部的周围放上线圈,通过电流控制鸽子周围的磁场以影响辨向,从而证明鸽子能够使用两种罗盘体系:有太阳时以太阳为罗盘,反之以地球磁场为罗盘仪。
有科学家用毛玻璃镜片蒙住信鸽双眼,在离家100多公里的地方放飞,结果所有鸽子都朝鸽舍方向飞行,而且相当多的鸽子飞返,并降落在鸽舍邻近的庭院里。
之后,德国科学家在鸽子眼窝后部找到了导航定向的基础物质——磁性细胞组织。
嗅觉主因说——意大利比萨大学巴比研究员和他的同事们,以及法国的汉斯·沃拉弗提出并以实验为证。
视觉导航说——美国纽约州大学的瓦库特和密契纳乘飞机观察鸽子飞行路径,认为鸽子直到看见家门时,鸽眼才对选择方向起作用,而这个距离只有200码。
皮肤导航说——美国动物医学研究所的唐纳德·麦克博士发现:鸽子皮肤细胞中含有乙酰胆碱素,是一种能将外界感受的信息传输到脑部的化学物质,信鸽拥有的这种物质比非归巢性鸟类多出60%,纵然远离鸽舍千公里,也可以从自然环境中显示出不同地区的干湿度、气温和风向,并凭借感受到的变化向鸽舍方向追踪,直到约50公里时才用眼睛及记忆本能识别鸽舍,如果飞翔中的信鸽缺乏不断提供的乙酰胆碱,最后也会飞失。
听觉导航说——美国康乃尔大学克莱定的实验表明:鸽子能察觉频率极低的声音,并用此来导航。
光导航说——略
X(无命名)说——鸽子归巢过程中,飞行按直线方向逐渐偏离,约为25度时反向飞行,循环往复,直到归巢。
通过以上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以往观点”:“基本上确定了磁场接收器存在于鸟类喙部和脊椎动物(如海豚、鲸鱼:笔者注)其他部位的事实。”
再看进入本世纪后国内和国外科学家的新研究:
空间地图说——2013年报道:瑞士苏黎世大学生物系博士生尼科尔-巴索(Nicole Blaser)研究认为:鸽子大脑中具有一个心象地图,因此具备认知潜能,鸽子大脑中有“空间地图”,意味着它们能够飞越未知区域,寻找发现回家的道路。由于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清晰的证据来支持,因此巴索和同事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鸽子养在“家乡鸽房”(A棚),训练它们吃食在约30公里外的B棚,随后把鸽子分成两组,一组喂饱,另一组空腹不喂,再把它们拉到距A、B棚均有30公里路程未知而陌生的地点放出,“最终结果表明,鸽子直接飞往家乡鸽房(A棚)”“基于这些证据,他推断称,鸽子头部具有认知导航地图,并拥有认知潜能,鸽子使用它们的头部完成飞行。”
神经元磁场编码说——最近,美国贝勒医学院的吴乐清和戴维·迪克曼在美国《科学》周刊上撰写了文章,根据他们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鸽子脑部的神经元为地球磁场方向编码,让这种鸟类拥有与生俱来的内置全球定位系统。
科学家采取的做法是,将一些鸽子置于黑暗的环境下,并对它们的脑部进行监测,他们试图找到负责解读这些信号的神经网络。接着科学家调高了磁场的强度,并对其范围、高度和其他变量进行调节。他们用基因标记来确定神经元被激活的时间点,而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用来处理此类信息的神经区域。最终,他们在鸽子的脑干部位确定了活动性大大提高的53个神经元。而且,这些脑细胞与相对应的人工磁场范围最为敏感。
那么信号从何而来?吴乐清和迪克曼认为:磁场信息通过内耳发送到神经元,不过喙部和视网膜接收器也有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他们这样写道:神经元为地磁矢量编码,神经细胞利用这些编码进行计算,得到关于方位和飞行方向的信息。换句话说,这就是鸽子神经系统的全球定位系统。研究人员说,证据表明,这些神经元属于一个接收器网络,接收器可以发现并向脑部的其他部位发送有关地球磁场方位和强度的信息。他们猜测,脑部的其他区域把新收到的磁场数据与脑中的地球表面三维图像相对照,这让鸟类拥有惊人的导航能力。
机器人鸽试验——2007年山东科技大学苏学成教授的研究中心所做的最有实用意义的科学试验:实验人员将8根微电极与家鸽脑神经相连,绑住家鸽翅膀,让家鸽按照指令沿一条宽6厘米并摆成“8”字的红色带子完成“8”字行走,每当家鸽行走路线出现偏差时,实验人员立即通过计算机对家鸽发出转向指令,家鸽随即重新回到正确路线。
以上可以看到:
1、各种实验否定了鸽眼是信鸽归巢辨向机制单一和决定性器官的观点,更别说那个被鸽眼论者“分析”成“孤岛”的眼志部分,指出鸽眼只是信鸽导航系统中诸多“感应接收器”之一!
2、信鸽的归巢辨向机制是通过鸽眼、皮肤、嗅觉、磁性细胞等众多“感应器”接收外部信息,通过神经元网络,再由脑部这个“处理中心”加以分析并确定方向的、综合和联动性的复杂系统。
3、“信鸽是怎样辨识方向”的奥秘的研究无限接近中,谜底并未完全揭开,结论远未出现。
可是,鸽眼论者们脱离科学实践,拒绝学习、思考和接受科研新成果,却热衷于从并无确切科学依据的“眼志论”一类“猜想”与“臆测”出发,把自己当成了“权威”和“专家”,迫不及待和先入为主地把鸽眼彻底当成信鸽归巢辨向机制的关键性、决定性器官,并果断做出“有好眼就是好鸽”或“有好眼志就是好鸽”的推定,把“猜想”当事实,并在“猜想”的基础之上争先恐后地进行眼花缭乱的演绎,充满创意地描绘“想象之图”,人为构筑“空中花园”,并指导世人“按图索骥”,奔向美好而虚幻的死亡外空!更糟糕地是,他们内心已经认定自己掌握了能够左右和决定信鸽高下和优劣的绝密大招!
为证明自己的“科学体系”,鸽眼论者还运用了没有必然联系的“反果为因”论证法:
先认定鸽眼是辨向归巢机制的决定性器官,再用“结果”反证其决定性作用——列举大量冠军、亚军鸽子实物,通过对鸽眼的“系统性”分析,“指出”冠军是因为拥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鸽眼结构,所以它是冠军,从而得出鸽眼是冠军鸽子的最大秘密!其实,这无疑是狡辩术——撇开必然的因果关系,用铁的事实包装伪学说,把主观臆测当成普世真理!
按此“反果为因分析法”,现今流行的“骨架论”、“膀条论”、“破风论”不也同样可以建立一套“结构系统”,轻而易举地得出所需的独一无二的结论?
可很讽刺的是,许多鸽友有过这样的经历:包括观赏鸽在内的许多长着漂亮鸽眼的鸽子不能飞,甚至一生都繁殖不出好鸽子,而不少认为不及格,长着丑陋鸽眼的鸽子却能飞冠军,并育出优秀后代!
花和根
师说:越学越穷、越练越病、越修越惨的“学问”学不得。
其实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纵观“栉膜论”、“眼志论”之流的鸽眼论者们平平无奇的赛绩,实际反证了“鸽眼决定论”属于“越学越穷、越练越病、越修越惨”的伪科学和假学问,人们有理由强烈质疑及重新审视,直到找出真谛。
言至于此,必定有人问,难道鸽眼真的不用看?
答:否,鸽眼应该看,必须看,问题是看什么!
一来,虽然鸽眼在归巢辨向中的真实作用与功能并未定论,但作为“看”的器官,即“感应接收器”之一,肯定是辨向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与该机制存在联动关系,人们应该继续了解它、认识它。
二是已知看鸽眼的最大意义和作用在于遗传方面,运用隐性、显性等遗传法则,通过观察鸽眼,综合信鸽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可判断遗传是否到位?是否再现了优良基因?结果与预期能否一致?结合后代鸽子骨骼、骨架、肌肉、翅膀的整体身形,往后的配对应该如何进行调整等。
概括来说,养鸽人在欣赏鸽眼那朵“花”时,最不该把鸽眼的作用等同于植物的花,因为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鸽眼既不是归巢导航系统的“根”,也不是繁育后代的器官之一。因此,由“花看根”,观察鸽眼,主要看遗传,尝试分辨鸽子是否克隆再现了“冠军基因”的某些特征,而不是本末倒置:鸽眼“制造”了“冠军”,外貌决定了本质!
先贤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后注:
1、本文涉及的“鸽眼论”均指“迄今为止的鸽眼论”。
2、以往的实验资料选自顾澄海主编的2000年版《新编信鸽手册》。
3、本文曾发表于刊物,因不满原作,经修撰后留存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