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海:做个快乐的养鸽人
每天早上7点左右,一位老人都会在鸽棚里忙前忙后,动作娴熟又麻利。查看鸽子有无异常、添加粮食和水、清理棚内污物……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在他的操持下变得井井有条。
老人名叫赵方海,今年63岁,是山东滨州阳信县局(营销部)的退休职工。一谈到养鸽,赵方海总有说不完的话。“这些鸽子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不过来看一眼,就会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他笑着说。
为解愁绪巧结缘
2003年,赵方海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适应了快节奏工作的他突然一下子放松了,孤独感和失落感油然而生。
“那段时间,我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不知道该做什么,闲得心里发慌。”赵方海说。好几次,他在早上7点自动醒来,穿好衣服就往外走,直到被老伴叫住,才想起自己已不用去上班了。每次路过单位,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望向办公楼的位置。老伴深知赵方海的感受,为了不让悲观情绪影响生活,她想方设法转移赵方海的注意力。
转变,是从一对小生命开始的。
“咕咕咕咕……”一天,赵方海原本安静的家里突然热闹起来。哪里发出的声音呢?赵方海循声找去,终于在阳台上发现了一对鸽子,一只银灰头、白翅膀、黑尾巴,另一只黄褐头、花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的翅膀闪闪发亮,美丽极了。
“这两个小家伙是我从老家亲戚那里‘借’来的,据说很有灵性,从咱家放飞,很快就能飞回亲戚家去。咱们赶紧试试吧?”老伴见鸽子成功吸引了赵方海的注意力,便“趁热打铁”说。
就这样,老两口把鸽子放飞出去。很快,他们就接到了20公里外亲戚打来的电话,说鸽子自己飞回去了。赵方海顿时来了精神,当天便把这对鸽子又“借”了回来。
鸽子在赵方海搭起的简易木棚里安了家,不久还孵出了一对小鸽子。老鸽子的“使命”完成了,被归还给亲戚,小鸽子则继续留在赵方海家。赵方海与鸽子的缘就这样结下了。
相伴相随斗志坚
每天清晨,伴着鸽子“咕咕”的叫声,赵方海早早起床,站在阳台上对两只鸽子轻声细语一番,算是打招呼,然后再细心地给它们喂食、添水。
鸽子繁殖很快,不久,那对小鸽子便有了第二代、第三代……随着出生的鸽子越来越多,阳台已经容纳不下这个“大家庭”了。于是,赵方海在家附近寻了一处带砖房的小院,在那里给鸽子们安了“新家”。
熟悉鸽子的生活习性后,赵方海开始训练它们“认家”的本领。按照老家亲戚的指点,他先带着鸽子在鸽棚附近飞行,待鸽子慢慢熟悉周边环境后,再拉远些距离,培养它们“回家”的意识。
由于方法得当,飞行训练进行得很顺利。半年后,赵方海带5只鸽子参加了当地信鸽协会组织的一次放飞活动,他从济南放飞的5只鸽子全部飞回。首次尝试便一举成功,这更激发了赵方海的养鸽兴趣。
鸽子多了,技术高了,赵方海参加的各类活动也越来越多——2008年参加在香港九龙举行的信鸽放飞活动,鸽子不负众望,经1700公里平安飞回;2013年获得滨州市500公里信鸽放回活动第三名;2016年获得信鸽放飞北京东亚赛区第七名……荣誉给了赵方海更大的信心。
如今,赵方海所养的信鸽已达70余只。“每天看着它们在鸽棚里钻上钻下,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我会经常逗它们玩,每隔三五天还会趁晴好天气给它们洗澡。我真心喜欢它们,因为它们让我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瞧,可爱的小家伙们又在自由飞翔了……”赵方海边说边凝望着他的鸽子,那眼神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一般。
以鸽结友乐趣多
阳信县共有200多位养鸽爱好者,赵方海在参加信鸽活动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的不少人也是在退休后培养起来的养鸽爱好,大家心境相似又有共同爱好,一来二去,很快便熟悉起来。
在信鸽竞技的同时,赵方海还注重跟其他爱好者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要想养好鸽子,技术是关键。老伙计们各有各的‘独门绝技’,每次与他们交流,我都会好好学习,不断借鉴经验。”在赵方海看来,只有相互分享、共同学习,才能取得更好、更快的进步。每次信鸽竞赛活动后,赵方海会虚心请教其他参赛者,请他们帮忙分析自己在比赛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在互相切磋中,大家的感情逐渐深厚起来。
阳城二路西关村有个鸽粮专卖店,老板很热心地把店铺变成了养鸽爱好者们的聚集地。赵方海一有空就往那里跑,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自己的养鸽经验和奇闻趣事,笑声、掌声不断。朋友多了,赵方海的心态也越来越好,精神状态比刚退休那会儿提振了许多,老伴见状也替他高兴。
“自从开始养鸽子,我有了新的交流圈子,日子充实了,不再感觉无所事事。”赵方海说,“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快乐,也因为这些,我的晚年生活远离了寂寞。我想,老同志就该如此,找到一项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让每天的生活都充实、快乐、精彩!”
赵方海查看鸽子无异常。杨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