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太原的街道南北称路、东西为街,鲜有例外,与解放路平行的三桥街,南接府西街,北与坡子街相连。这条街不长,却记载了太原城的千年演变,这条街不宽,却让历史无法掩埋。
三桥街历史悠久,是官僚资本企业诞生地。
相传唐朝末年,突厥沙陀部族首领李克用率大兵南下进军晋阳。七月的酷暑,让沙陀将士们饥渴难耐,此时的李克用与众兵卒一样,嗓子眼像着了火。他立刻命卫士速打一桶水来解渴。不一会儿,那个卫士跑来报告,附近只有一眼井,而这眼井水深莫测,连连下了几只桶,都是有去无回,弄不到一滴水。说来也怪,李克用跑到井台口后,便见井水突然翻腾上涌,直冲井口,流溢如泉,而且,水中隐隐约约飘荡着三座金桥。这时,从水中传出一个老态龙钟的声音:“克用,此去晋阳不可妄杀无辜,维系唐祚,自有王爵。”此后二日,沙陀兵卒果然顺利得晋阳,未几,唐主又下诏,封李克用为晋王。井中所嘱应验之后,李克用对此井奉若圣明,立即使人在井台砌筑琉璃井口,形制八角,取名“琉璃八角井”,并把井所在的那条街定名“三桥街”。据说,此井就是后来下三桥街三府巷的那口琉璃八角井。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三桥街的产生有着久远的历史,应和唐明镇同一历史时期问世。三桥街,从它问世之后,在太原的大地上默默无闻地度过了十个多世纪,是太原近代工业的产生,唤起了它的新生。清朝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山西省的第一个近代工业单位——太原火柴局,就创建于三桥街。而后的“西北实业公司”——山西最大最早的官僚资本企业,又在太原火柴局的旧址上筹备产生。
儿时的记忆犹新,鸽群飞舞,鸽哨声环绕。
我的家在三桥街中部的一条巷子深处,这条巷子叫“许家巷”,里面分散着七个院落,回家必须要走一段五十多米长,仅能容纳一辆平板车通过的土路。这里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烂泥挡道,尤其是在那没有路灯的年代,夜晚常常走过时,手中拿的不是电筒而是半块砖(给自己壮胆)。
北方一些地方把鸽子叫做“楼楼”,我想这个由来也许是出于鸽子住的高而得名,上了年纪的人把鸽子看作是祥鸟,认为家里养鸽会预示家里人丁兴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三桥街养鸽子的人家特别多,我们院子里住着十多户人家,养鸽子的有五、六户之多。也许那时业余生活单调,娱乐活动少,人们上班劳累一天到家后,看看鸽飞听听鸽哨也是种享受。
夏天,每家每户摆一小方桌在自家门前吃晚饭,鸽子围着小桌咕噜咕地叫。养鸽人家在屋檐下挂一排木盒子,傍晚,很多鸽子或许因天热就落在自家的窗台边歇息。那时养鸽多为铁牛、夹翅、栏杆等观赏鸽老品种,长嘴的赛鸽统称“军鸽”,家里能有几羽黑片、瓦灰、雨点的“军鸽”成为我好长时间的一个梦想。
许家巷对面就是一家国营粮店,送粮车每次来时,童年的我都会拿个簸箕和笤帚站在车边,等着工人们扛粮时抛洒在路上的大米和小米。有时送粮工人看我没扫到多少米,便会帮我从车厢内扫出一小堆,把簸箕装满满的。
那时候的人很友善也很淳朴,从未听说过养鸽引起邻居不满和投诉,更没听说过鸽子影响了生活和健康。每天早晨站在房顶,远看由西面飞来十鸽、北面又来八鸽,汇集到一起有上百羽之多的大鸽群。整条街的上空,有这样三五大方队的鸽群在高低空穿梭,鸽哨声此起彼伏,悠扬悦耳,葫芦哨声音庄重优雅,二联哨、三联哨、子母哨、众星捧月哨随着鸽群偶尔自高而降,一落千丈,会突然哨声齐喑,倏乎哨音又复,组成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曲。
三十几年过去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三桥街天空的鸽群鸽哨。此时,鸽群早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桥街院里的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