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对赛鸽育种十分感兴趣,所以时常对比翻看一些名家前辈作育种赛鸽的血统书,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规律。
按一般分析血统书的习惯,我会比较重视每一代配对鸽子之间的血统异同,血统特性,血缘关系、种鸽自身有无赛绩等等。
这两天在分析几张血统书的时侯却有意外收获。有三张为97年北京于全新的三羽1000-1500公里冠军鸽血统书,另外一张是美国强豪格林伍德取两大基础配对子代互配产生三大冠军的血统书。
按说这两家并无关联,却刚好一先一后出现在同一本杂志。按自己以往分析血统书的办法,是找不出两者的共同之处的。
刚好采访于全新的报道出现在杂志的前半部分,在当时来讲于全新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手,因为在前后十多天的时间里连夺3个北京市1000-1500公里级别,鸽数从100-13000多羽不等的冠军,而一时引起轰动。
在采访中鸽主总结作育赛鸽的关键点:
1、重点使用1岁鸽育种,掌握住赛鸽的青春育种高峰期。
2、育种鸽本身有的并无成绩,但是育种鸽的祖父或父亲母亲,必须是冠军鸽。
3、其主血所涉及的冠军鸽,多为大羽数长距离冠军,这点和小规模赛事产生的冠军,素质有很大不同,这一点对育种的成功作用很大。
看过于全新的三羽冠军血统书可以看到有两羽冠军鸽的母亲都是一岁鸽,另外一羽母亲两岁鸽,可谓十分年轻。
当在杂志后半部分出现格林武德血统书的时候,刚开始除了发现两大基础配对后代间互相掺血渗透外并无新奇之处,在分析没有进展之际突然灵光闪现:格林伍德的血统书里竟如出一辙分别出现三组一岁种母直接产生三羽冠军的状况。
惊喜之余不由得想起之前在藏书里看过巴克医生整理的时间跨度从1898年至1956年抽查收集到的六十个历届冠军鸽的调查表。
为了验证前面的判断是否可靠,所以将资料取来重新过目。
最后从60羽冠军鸽的调查统计数据中得出,产生冠军鸽的父母鸽1岁与1岁的交配数量最高达14对,其次是1岁与3岁配8对、1岁与2岁配5对、2岁与2岁配5对、2岁与3岁配5对。而且特别明显的还有是父母鸽当年第一次配对产出的冠军鸽占75%,当年的第一窝出的冠军鸽占60%。
另外数据还显示种鸽是否本身为远程鸽,这一点与一般人想的有较大出入,很多冠军鸽的父母鸽都未飞过好成绩,所以巴克医生有一个观点,他认为买种鸽时不一定要买奖鸽,可买奖鸽的同辈鸽或是子代,因为飞过长距离的成绩鸽身体内部受到一定的损伤,第一代不见得能出好成绩。
综上所述答案已然十分明显,作育冠军鸽,配对的种鸽双方只要上代有良好的赛绩则无需过度苛求种鸽本身有无成绩,也不必太过纠结种鸽鸽龄太小,反而是要捉住育种高峰严谨地对待一岁种公或是一岁种母(特别是一岁母鸽)的第一次配对,以此来获得优质遗传,提升后代的品质以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