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蹉跎蕴转机 中式“巴赛”入佳境
——2013年第七届全国千公里信鸽联赛暨“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述评
2013年的第七届全国千公里信鸽联赛暨“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令参加与关注这场赛事的各地诸多鸽友很纠结。
11月8日清晨,联赛司放地北京市大兴区医药产业基地天空晴朗。出人意料的是,这次由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江苏等省市信鸽协会共集鸽高达25197羽的大规模比赛,于是日7时20分统一开笼放飞后,因东南沿南强台风海燕的侵袭,途中天气竟发生了急剧变化,多处出现极不利于竞翔的阴雨逆风天气,导致今年这场唯一的国字号赛事不仅没有产生弥足珍贵的当日归耀眼赛绩,而且像往常第二天大批次归鸽的情况也没有再现,直到第三日才传出零星到鸽的消息。据统计,两万多羽参赛鸽在第三日见鸽的当天,各地共归巢的赛鸽不足一千羽,两个级次的最高分速均在600米以下。自此,鸽界对千公里长距离赛事充满了一片浓郁的悲观情绪。
日前,中鸽协在有关网络传媒上,公布了由今年联翔主办单位江苏省信鸽协会,综合汇总的1000公里级与900公里级两个级次的综合,及“正大杯”千公里幼鸽上位入赏成绩。反复阅读赛事成绩公报,认真思考国内长距离赛项的现状与原因,冷静分析虽有波折但已成气候的全国千公里信鸽联赛暨“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前景,笔者骤生些许别样的想法。
一、一道或将更加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全国千公里信鸽联赛暨“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结果确实不尽人意,令人沮丧。有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历史以来归巢率与归巢速度都如此糟糕的比赛结果,与目前国内赛鸽领域普遍存在的重三、五百短平快比赛项目,轻千公里上下远程赛项不无关系,致使造成赛事的组织协调力度不够,鸽友的参与热情不高;甚至担忧由此导致全国千公里信鸽联赛暨“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项目的滑坡、萎缩。对此,我却始终不予苟同,深感这样的评析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首先,有目共睹的是今年由于上半年遭遇H7N9禽流感的禁赛冲击,春季全国多点式、爆炸型国家赛项目被迫取消后,中鸽协对年内这项唯一的联翔暨“正大杯”国家级赛事进行了认真的策划与筹备。具体负责实施的是江苏刚换届的省鸽协新班子,新官上任三把火,对赛事的组织落实热情高昂、细致到位。从整个赛事的参赛省市与集鸽数据来看,达到了几年来组织这项赛事的正常水平。参加了比赛的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江苏等省市信鸽协会共计集鸽25197羽,其中上海市10579羽、江苏省8109羽、安徽省3840羽、湖北省1976羽、浙江省693羽,与近年世界千公里最著名的长距离品牌赛事巴赛罗那国际大赛规模相当。说明本次赛事的组织协调与广大参与者均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努力。
其次,应客观理性地看待与评价赛鸽竞翔结果的好与坏,成与败。在同样的赛鸽条件下,鸽友追求赛事的归巢速度与归巢率无可厚非,理所当然。但在情况迥异的前提条件下,用刻舟求剑似的静止眼光比较与评判不同场次赛事的归巢速度与归巢率等方面的优劣,只要养鸽赛鸽有年头的鸽友都知道并不科学合适,因为没有时间、地点、条件上的可比性。今年的联翔与“正大杯”赛因途中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鸽友普遍关注的归巢速度与归巢率上不够理想,但按照比赛规程,在本赛规定的有效报到期内,所有赛项、级次的获奖名额均已报满。所以就本次竞翔的实际效果而言,达到了比赛的预定目标,标志着今年全国千公里信鸽联赛暨“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并没有砸锅,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如此这般看问题,才能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与光明,提高我们继续发展与完善赛事的勇气。
基于以上认识,展望全国千公里联翔前景,我认为千公里国家赛的发展势头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辩证效应,促使中鸽协从不高的归巢速度与归巢率上更加深入的查问题,找原因,整改不足,客观上使赛事得到更大的促进与加强。进而在当下普遍差异不大,千人一面的中短程大小奖赛流行成风的环境下,使全国千公里联赛成为一个更为完善的特色赛项,与一道“这边风景独好”的靓丽风景线。
二、不是“巴赛”胜似“巴赛”
历时近百年,目前已达九十余届,从比利时一国司放西班牙小镇巴赛罗那的千公里竞翔,到比、荷两国千公里联翔,再发展到比利时、荷兰、德国、卢森堡、法国、英国等较为固定的六国800多公里至1200公里的长距离多国国际比赛(近些年又有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捷克、马尔他、保加利亚、波兰等东欧国家时进时出参加比赛,距离往远伸展到如波兰1500公里以上的超远程竞翔),无疑是目前世界鸽坛公认的最科学、最权威的顶尖赛事。翻开中国现代赛鸽运动的发展历史,上世纪30年代我国上海赛鸽前辈在与西侨的竞翔对抗中崛起,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也是循着“巴赛”的模式,在上海司放天津千公里的赛事上建树了中国赛鸽的最初辉煌,以至影响了此后半个多世纪以远距离赛鸽为荣为傲的赛鸽历史。
改革开放后,世界赛鸽信息再度传入国内,包括巴赛罗那国际大赛在内的世界级品牌赛事的形式与理念被介绍到中国,拓展了国内鸽界的眼光,各地具有良好的远程赛鸽基础的地区,在各自局部的千公里赛事上自觉不自觉地把欧洲的国际“巴赛”作为了参照赛项。如上海、北京、东北等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突破千公里当日归的目标,就被当地有些鸽友誉为中国“巴赛”的辉煌;江苏在2004年千公里联翔中当天归巢达一万余羽,也被有的鸽友称为赶超国际“巴赛”的壮举。事实上,真正与国际“巴赛”发展轨迹相似,比赛形式与难易程度相近的国内赛事,当属眼下在中鸽协主持下,以苏、浙、沪、湘、鄂、赣、微六省一市联赛为主体的全国千公里国家大赛。
全国千公里联翔萌生于2004年6月的上海与湖北千公里联翔,因其效果显著,翌年扩大为苏、浙、鄂、沪三省一市联翔。几大省市赛事在引起中鸽协关注与重视后,逐步发展为与欧洲六国相对固定的巴赛罗那国际大赛一样,由中鸽协为主导,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为主体,中途与“巴赛”翻越高耸的比利牛斯山一样,跨越横亘在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大别山与桐柏山交错形成的屏障与关隘,而且到目前正常赛鸽规模都在三万羽左右的全国千公里联翔,因而也真正顺理成章地成为鸽界最被认可的中国巴赛罗那赛事。
把全国千公里联翔视同中式的“巴赛”赛事,自然不是崇洋媚外给中国赛鸽贴上洋标签,而是尊重赛鸽历史,像人们照明用灯的功率用瓦特为计量单位一样,让我们的赛鸽运动融入世界潮流时便于衡量与比较,在此前提下再实现赛鸽活动的发展与创新。事实上,从前年第五届全国千公里联翔开始,大赛就立足开拓创新,增加了由正大集团资助的具有革命意义的“正大杯”千公里幼鸽比赛项目。
将幼鸽千公里竞翔活动实施规模化的放飞,形成一个常规性的赛飞项目,是进入新世纪后,泰国华侨企业家创立的正大集团与地处大陆中部的湖北鸽界顶着国内诸多不同意见的压力,自2002年举办首届“正大杯”启步,在赛鸽项目上对传统赛鸽定式的一次突破与创新,对幼鸽千公里翔能的探索与挑战。从2002年到2009年共计九届颇具实验性质的千公里幼鸽赛情况看,“正大杯”幼鸽千公里竞翔均取得园满成功,鸽友参赛面、赛鸽参赛量,比赛归巢率,优胜鸽飞行速度都达到和超过了预期目标。自第一年就较大面积地出现千公里快速归巢的幼鸽群势后,每年的比赛效果基本上呈不断递进状态,说明了千公里幼鸽竞翔项目开发后,随着鸽子的适应与进化,适宜的优秀幼鸽普遍具有胜任千公里飞翔的潜能。
据悉,植根于欧洲的巴赛罗那大赛因受动物福利规定的影响,不能组织千公里幼鸽赛项目,而这恰恰成为我们超脱樊篱与限制,填补空白,创造人无我有,形成我国赛鸽特色的良好契机。并由此吸引国外爱好与擅长幼鸽赛,而在其所在国家受动物福利法规限制的高手,来中国参加千公里幼鸽竞翔,使中国的特色赛事面向世界,进一步提高中国赛鸽运动的知名度、影响力。可见,“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不仅成为目前中国鸽坛一个十分响亮的品牌赛事,而且还是我们突破既定的框框调调,敢闯敢冒站上世界赛鸽运动制高点的拾级台阶。我国的“巴赛”赛事虽不能与目前尚有差距的欧洲“巴赛”等量齐观,但也有其十分突出的特色与亮点,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或许并非妄言。
三、引领赛鸽方向的龙头标杆
借鉴早我们起步的欧洲赛鸽运动发展经验,运用抓纲举目,从事物的主要矛盾着手,推动我国赛鸽运动持续、健康发展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我们通过观察分析欧洲的巴赛罗那、帕品那、马赛、查特鲁、利蒙治等品牌赛事,忖度五大传统赛事的实际份量,不难发现其中巴赛罗那在欧洲及世界各地鸽友心目中的含金量首屈一指。这从排除某些个别的商业炒作外,历史以来各个大赛冠军的拍卖价格上,巴赛罗那冠军实际获取奖金不多,而冠军鸽却往往被天价拍走,远远超过其他赛事优胜鸽的情况就可见一斑。
曾就此就教于鸽道行家,得知这是国际赛鸽运动发展一百多年来,人们对赛鸽实践经验与赛鸽普遍规律的精辟归纳与悉心总结。据了解,赛鸽发端地欧洲鸽友心目中最看重的就是优秀的隔日赛赛鸽,这类优秀赛鸽的赛飞表现最接近于赛鸽的实际本能。三五百公里赛鸽放飞后鸽子不易散群,品质优秀、导航性状优异的超级鸽与跟随型愚蠢赛鸽混淆在一起,头脑简单、体质发达的笨鸟往往在冲刺时还飞在了超级鸽的前面,造成赛鸽好坏难辩。隔日赛鸽一是因司放运输时间较长,途中有统一饲喂食水与较从容休息的时间,从而具有消除鸽子上笼前使用兴奋剂等人为因素影响的效果;二是鸽子都不能在首飞阶段归巢,晚上在外过夜时一般飞散,第二天重新启航多靠个体的导航本能,最大程度地剔除了鸽群中的“南廊先生”,保证优秀赛绩鸽的真实品质。有鉴于此,欧洲的长距离隔日赛并不追求当日归巢,甚至刻意较迟放飞赛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隔日赛效果。
比照上述理论,足可见历经七年之痒,已完全步上轨道,渐入佳境的全国千公里信鸽联赛的价值之大,较之于其它赛事更值得珍视。反观目前国内喧嚣、浮躁的赛鸽现实,有人称目前国内赛鸽运动到了一个选择方向的十字路口。对此我也持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赛鸽商业化与产业化的发展,中国的赛鸽发展早已呈现多轨并行的状况,大体上并不存在非此即彼,一唯性的正确路径。但在丰富多彩、性质不一的赛鸽形式上,作为全国赛鸽行业主管机构的中鸽协,基于举纲抓重点的思路,对于主持开展的全国千公里联翔暨“正大杯”千公里幼鸽赛等类国家赛项目,像比我们市场经济搞得更早、更充分的欧洲赛鸽领域一样,无疑将按照赛鸽运动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成为我国赛鸽运动的龙头和引领发展方向的标杆。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我国赛鸽与世界接轨,成为世界赛鸽强国的目标。而诸如目前许多商业化运作中出现的某些过去看来十分棘手,作为群众性体育组织的各级鸽协实际上管不好,也管不了的矛盾与问题,完全可以按照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交由日益健全的市场与更趋完善的法律去解决。
中鸽协及其下属各级地方组织若果然能从交由市场的繁琐运作中超脱出来,厘清与赛鸽俱乐部与公棚等市场经营实体的利害关系,仅向这些方面做好行业性的指导工作,与国家相关市场、司法等有行政职权的职能部门搞好配合协调,然后聚精会神地主持好正常的国家与地方赛事,就功德无量了。这样,诸如今年全国千公里联赛暨“正大杯”幼鸽千公里赛中暴露出来的赛鸽途中进外地鸽友棚,被取消冠军成绩等问题,一方面,可以针对中国隔日赛途中环境恶劣,网鸽捕鸽形成顽固势头的瓶颈问题,从鸽界顶层设计入手,完善集鸽方法,采取给赛鸽足环粘贴易碎软环等可行措施,从制度上杜绝途中截鸽者与鸽主联合作弊的可能;另一方面,各级鸽协应当有所作为,层层部署,会同途中各地公安、林管部门严厉打击网鸽、捕鸽,猎杀赛鸽等不法行为,净化赛鸽途中环境,切实为中鸽协组织开展的主流赛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原载《赛鸽天地》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