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棚参赛鸽送大点有讲究
本文参加“打公棚我有一套”征文活动
公棚一般规定收鸽的鸽龄在二十五天至五十天之间,有的公棚放宽到六十天之内。现在不少鸽友在送鸽到公棚时,主张把鸽龄送得大些,甚至到六十天之后,幼鸽都已经变声。把到公棚参赛鸽送大点,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可以延长参赛者在自己棚中观察幼鸽优劣的时间,便于把鸽子稍大才显现出品性、品相上弱势的鸽子剔除出来,挑选更理想的鸽子送公棚;二是可以让鸽子在完全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情况下进公棚,在饲养管理比家养更粗放的条件下抢食、占位不吃亏,更有利于适应大棚大锅饭的环境。
但是,有心观察可以发现,有些鸽友在把稍大的幼鸽送公棚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差别极大的两种方法是,一种完全按照鸽子在种鸽棚原始自然的饲养方式,由亲鸽把幼鸽哺大,到三十天之后自行离巢在种鸽棚内活动,自己学会吃食与亲鸽继续哺喂并行,却不上屋家飞,怕以后到公棚影响鸽子飞行的巢向导致鸽子失落,到五、六十天鸽龄后再择时交鸽子送抵公棚。另一种则在鸽子二十多天时即断奶,放到赛鸽棚学会吃食喝水,三十天左右随鸽群出棚,然后家飞。一般能够放开家飞十来天时间后,鸽龄就在五、六十天了,再送到公棚参赛。
相形之下,我非常赞同后一种送鸽方式,其根据是基于对赛鸽成长过程中启动飞翔本能“关键期”的考虑。据悉,许多脊髓动物生命履程中虽有许多不师自通的本能,但某些本能的形成又受制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影响。如科学家指出,人在两岁左右是接受外界信息、形成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期”。在此期间的孩子如果被隔离于人类正常的生活之外,今后即使付出百倍努力进行亡羊补牢,也难以恢复正常。最著名的佐证就是印度“狼孩子”的故事。据说,印度的两个“狼孩子”在襁褓中被狼叼走,待被人从荒野救回到孤儿院时,不会讲话,不会直立行走,叫唤声如狼嗥。小的被孤儿院起命叫阿玛拉,因不适应人类生活不久就死了;大的被孤儿院起命叫卡玛拉,在科学家的多年引导下,虽然学会了走路和说话,但已是十七、八岁的青年,语言能力与智力均不及一个三岁的幼儿。
我曾经针对自己作出的幼鸽没有及时开家,导致尔后的训赛出现大面积损失状况,把人类生长过程中表现在语言等方面的“关键期”联想到鸽子的飞行功能,认识到育出的幼鸽必须顺其自然按期上天飞翔,绝不能进行关棚饲养。这如同人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关键期”一样,信鸽的“关键期”或许就在幼鸽刚出棚上房识记各种标志,扇动翅膀跃跃欲飞,然后终于开始大胆上天飞翔的那个时候。据此,对照第一种关棚不让按鸽子正常起飞期出棚识方位、展翅家飞,待鸽子送到公棚一般又要经过隔离观察,接种疫苗,到大棚合棚等两周以上的封闭生活,及至鸽子在公棚出棚家飞时,已是七十天以上的大龄启飞鸽,恐怕早错过鸽子天然起飞的“关键期”,势必对鸽子的后续发挥带来负面影响。而按第二种方式送到公棚的参赛鸽,已在参赛者棚中历练了正常的成长“关键期”,到公棚经过隔离与必要的疾病防疫措施后,到大棚因与原棚都相隔一定的距离,在鸽棚向标更显明,赛鸽群势更大的环境下,一般很难飞回鸽主原棚,而在以后的公棚生活与赛飞上,更有利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可见,公棚参赛鸽送大点当属有利实战的经验之谈,但在送公棚之前着眼于赛鸽“关键期”的考虑,操作上讲究符合赛鸽成长的客观规律,避免泯灭幼鸽适逢其时上天飞翔的天性,是非常必要的。诸位谴鸽参加公棚竞翔的鸽友当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