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云:兵在精而不在于多。领兵如此,养鸽亦然。多年来我的鸽子数量一直保持在三十羽左右,春增秋减,上下浮动。虽然鸽子数量不多,却依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更为轻松的享受着养鸽所带来的乐趣。
经留心观察本地协会会员养鸽情况,继而以养鸽三十羽左右的小户为例,与养鸽数量较多的大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之间,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点:
一、棚小好管理。三十多羽鸽子,种、赛、幼鸽各十几羽都集中在一个棚里。一个稍大点的食槽,一个饮水器,一天三斤粮食,轻轻松松便解诀了它们的饮食问题。而那些大户则相反,他们通常都拥有好几个鸽棚,出了这棚进那棚,往来穿梭忙不停。买粮多、背粮多、喂的多,鸽粪多、打扫卫生占用时间多。
二、鸽少成本低。三十多羽鸽子,每日的粮食需求量也就是三斤左右,玉米、豌豆、高粱、小麦和菜籽等搭配在一起,每天的伙食费大约在三元钱上下。春秋两季随协会训赛时,赛鸽倾巢而出也不过有十七、八羽,与动辄参赛五、六十羽的大户相比,训赛费用相应也少了许多。参加公棚比赛,交鸽少则一两羽、多则三、四羽,全丢了也不伤什么脾胃,获奖了,权当是意外惊喜。而许多大户的情况就截然不同,在我所在的县协会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好几个鸽友都养了近二百只鸽子。每日仅粮食一项开支就高达十几元,秋季训放时光当年幼鸽就多达五、六十羽,训放费、大奖赛参赛费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特别是在参加公棚赛时,由于缺乏能够稳定发挥的、当家的、值得信赖的种鸽,一上就是十几羽、二十几羽,结果还是经常剃光头。偶而回来一只半只,很多时候连参赛费也抵不住,在经济方面蒙受了巨大损失。
三、棚小鸽子能试透。在这样的小棚里,因为种鸽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在繁殖季节,它们往往会被允许适当多的出上几窝幼仔,这样一来,在赛季到来的时候,鸽主就能够比较全面的观察它们子代的综合竞翔能力,而且还能充分辨别和分析种鸽的种用价值,并合理决定其去留。子代表现不俗,才能安身立命,子代昙花一现或“三年开一朵小花”者,绝无存身之地。无论是棚小被动少养,还是棚大主动少养(后者可能会更高明一些),他们都竭力追求能够稳定发挥的种鸽。由于鸽主能充分利利用种鸽资源,不闲养、不枉杀,切实把种鸽试透,因此,他们的种鸽质量特别是在遗传的稳定性方面往往会更胜一筹。这样的结果主要得益于他们长期的、一以贯之的对鸽子数量的竭力控制。为了有效控制鸽子的数量,他们还必需严酷淘汰那些达不到优秀标准的赛鸽。只有那些在首次参加比赛的季节,就有着不俗表现的鸽子,才能够得以留棚并继续参加竞翔。它们会被安排在以后的几个赛季,甚至几年的时间里连续、反复的放飞,多次高位入赏后才可能结束它们的赛鸽生涯而升格为种鸽。而这样的鸽子往往具有非凡的种用价值。这样也就为日后参加公棚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公棚比赛基本上都还是一赛定终身,不可能再养到下一个赛季去进行复放。在协会和公棚比赛中,许多小棚的参赛鸽都显示出非同寻常的稳定性和快速归巢的性能。一位樊姓鸽友连续三年参加公棚比赛,每次都只送一只鸽子,却年年高位入赏。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大鸽舍却年年作出夹生的米饭。因为棚大,他们很难下定淘汰鸽子的决心,也缺乏精兵减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摸摸这羽舍不得,看看那羽不忍心。因为鸽多,棚满为患,许多种鸽一年只被允许作出一对幼鸽,更有甚者长年被束之高阁,闲置一旁。闲鸽养得多,种鸽未试透。当然,做为养有180羽信鸽的大鸽舍,他们几乎在每个赛季都会获得一两个较高的名次,但是,具体到某对种鸽身上,却不尽人意。去年是那对鸽子作出了一羽冠军,今年是这对种鸽作出了一羽亚军,明年,前边的两对鸽子作出的子代都丢了,又换成了另外一对,发挥极不稳定。“风水轮流转,明年到谁家”?不知道下一次会偶然“闪光”的种鸽究竟是哪一对。在协会的比赛中,他们倾巢而出,靠的是以多取胜,似乎有点“碰”的味道。公棚参赛的时候却真的犯了难,必竟财力有限,不可能全军出动。挑兵选将,送上一、二十羽,却只见君去不见君还。
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小鸽舍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兵不在多而在精,享受快乐身轻松;愿更多的信鸽爱好者轻轻松松的感受鸽子带给我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