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05日 09时33分郑州晚报 | ||||
驾驶战鹰 李剑英驾 水渠护坡与飞机机身 |
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郑州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过程中,撞到鸽群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
事发地周围的群众深深地为这位河南好儿女的英雄壮举而感动,他们自发地到李剑英牺牲的地方进行祭奠。2006年12月21日,空军党委为李剑英追记一等功,并追授他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这是对一名飞行员的最高褒奖。
送别英雄,他是郑州好儿郎
高山肃立,洮河呜咽。
2006年11月20日,是为兰州空军某部郑州籍飞行员李剑英烈士送行的日子。上午9时许,兰空某团驻地县文化活动中心被挤得水泄不通,一张张悲伤的面孔,一双双饱含泪水的眼睛,将军、驻地县党政军领导、飞行员、普通士兵和家属,还有自发赶来的数百名群众,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来为英雄送行……
李剑英烈士走了,带着对蓝色天空的无比向往,带着对飞行事业的无比眷恋,带着对父母及妻子、儿子的内疚,飞完了42年人生的航程。
生死16秒,他放弃了3次跳伞机会
2006年11月14日,兰空某团驻地天气少云,能见度大于10公里,是个飞行的好天气。上午11时17分,飞行员李剑英(代号639)和战友驾某型歼击机双机起飞,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
“639起落架好,大力臂!”“639襟翼全放!”12时02分,飞行员李剑英接连向指挥员报告。“检查好三转弯!”“着陆!”指挥员回答。
战机像往常一样下降高度,进入三转弯,加入下滑线,一切正常。
12时04分01秒,当飞机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离机场2900米时,突然遇到鸽群撞击,发动机“砰”地一声巨响。
12时04分09秒,639:“我撞鸟了,我要调整跳伞。”
12时04分15秒,639:“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
12时04分18秒,639:“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12时04分25秒,飞机解体爆炸。
这是李剑英烈士最后和塔台的三次通话,他的声音依然非常沉稳,未听出任何的慌乱。
是什么原因使李剑英放弃了三次跳伞的机会,而改为成功率较低的迫降?
撞鸟失控,他选择迫降保护群众安全
鸟撞飞机是世界性航空难题,有些飞机有两个发动机或多个发动机,撞鸟后,可以紧急关闭被打坏的发动机,实施迫降,而李剑英驾驶的战机是单发机型,想要着陆难度可想而知!
在李剑英第一次报告飞机撞鸟的时候,战机距机场跑道2900米、高度为194米。一时间,机身剧烈抖动,发动机转速陡然下降,温度急剧上升,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
通常情况下,飞行员在遇到类似特情时,往往会报告“我撞鸟了,跳伞!”而李剑英却报告说“要调整跳伞”,他到底要调整什么?据事故调查组人员推断,如果不调整而直接跳伞,飞机很可能坠毁在村庄田野,必将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他要调整跳伞,目的在于避开村庄。据介绍,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场,共有814户村民。沿下滑轨迹依次分布3个村庄、共268户村民,居住着3500口人。
另外,李剑英驾驶战机多年,深爱他的“伙伴”,哪怕只要有一点希望,他也要把战机开回去。
李剑英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地操纵着驾驶杆,努力把这匹不听使唤的“野马”驾驶到没有人烟的跑道延长线,并沉着冷静地向指挥员报告:“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看着战机就要接近跑道延长线,04分18秒,他再次报告:“我把起落架收起来,迫降!”
起落架缓缓收起,战机急速下降,90米……70米……50米,飞机机头微微上仰,着陆在跑道的延长线,并像箭一样地向前冲出,当冲至离第一接地39.3米处,不巧被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护坡阻挡。12时04分25秒,飞机撞击后爆炸解体,李剑英壮烈牺牲。
大爱无垠,他用壮举达到了崇高境界
飞机解体后发生的爆炸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爆炸现场距离最近的一位群众不到20米,幸运的是,没有一名群众受到伤害。
“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枚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落到哪里都会像一颗重磅炸弹,后果不堪设想。”兰空某部的部队长李少华告诉记者。
事故发生后,空军事故结论组在检查飞机残骸时,在座舱盖前的防弹玻璃上发现不少散射状血迹和鸟毛,发动机Ⅰ级压气机叶片呈被软物体撞击损伤的典型特征。在跑道北头延长线2.9公里处发现12处散落的信鸽残体。
当时的指挥员、李剑英所在飞行大队大队长胡晓东目睹了李剑英的壮举,他告诉记者:“李剑英完全可以跳伞保全自己的生命,但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他选择了牺牲,这是一种坦荡、一种无私、一种崇高的境界!”
一个瞬间他用生命诠释了对百姓的爱
2006年12月28日10时40分,李剑英烈士牺牲地附近的群众和学生,再一次自发地来为英雄祭奠。这里的土地已经被烧成了黑色,向北约90米处,有一道约20米长、20厘米深的痕迹,陪同的专家说,那就是李剑英驾机迫降时飞机与地面刮出的痕迹。
赵林生,附近杨庄村的村民组长,李剑英烈士牺牲时,他正在自家的田里挖葱。
“我听见空中有‘咕咕’的声音,抬头就看见一架飞机飞得高度很低,速度也没有刚飞过去的那一架快,当时我就想,这架飞机肯定出事了。”赵林生说,时间非常的短,就看到飞机落地了,向前滑出去几十米后,撞上了水渠的堤坝。“飞机在撞上的一瞬间,曾经有过抬机头的动作,但是没能成功。飞机折成了两截,机头飞到对面去了,随后冒出了黑烟,发生了爆炸。”
赵林生和在附近干活的村民试图跑上去,但是持续不断的爆炸阻止了他们。“当时飞机的正下方就有两个村庄紧挨着,田地里也有很多忙着挖葱和白菜的村民,如果他不迫降的话,肯定会造成老百姓伤亡。”赵林生告诉记者,在烈士牺牲的地方,经常有村民自发地来悼念,这次听说烈士家乡的媒体来了,周围的群众又自发地赶到这里。
杨立林,白塔村的村民,烈士牺牲的地点距离他不到40米。
“我们正在挖葱时听见一声巨响,随后,半截飞机就从水渠对岸飞了过来,然后就发生了爆炸。”杨立林说,当时在这块地里干活、放羊的村民有十几个。
事故发生所在地玉井镇的党委副书记康发辉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非常感激李剑英烈士,如果没有他,肯定很多家庭都会遭遇灭顶之灾。老百姓自发地把他的事迹进行传播,如今,附近的十里八乡都知道了英雄的壮举。”
“如果飞机再给李剑英两秒钟的时间,这次迫降就成功了,但是飞机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兰空某部的部队长黄光华告诉记者,“弃机跳伞绝不是李剑英的性格。在生死抉择面前,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