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天才运动员,他唯一想做的无怪乎两件事,一是尽可能保持最佳竞技状态,二是想方设法延长自己的运动生命。我们设想,如果球王贝利在20岁之前就结束自己的运动生命,那我们还能看到他那精湛的球技和他那1000多个令人神魂颠倒的进球吗?如果马拉多纳也在20岁之前挂靴,退出绿茵场,我们做也别想见到他那像猎豹一样的身影,他那连过英格兰球队数人,最后将球轻松踢进球门,令人窒息的一刻。如果乔丹也在20岁之前不再打篮球,那我还能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飞人乔丹”曾经存在过吗?太多,太多的例子,举不胜举。
一羽优秀的赛鸽,就是一名天才的运动员。特别是被送到公棚参加比赛的鸽了,哪羽不是自己棚内最好的种鸽出的幼崽,每羽都有可能摘金夺银,成为一羽伟大的赛鸽。然而,目前我国各地公棚的比赛制度,正在每年大批扼杀着中国最优秀的赛鸽的运动生命。长此以往下去,我国赛鸽的整体水平会下降,留下的只是少数的、早熟类赛鸽。
目前全国各地公棚赛鸽的年龄都是半年左右,一家公棚每年几千羽赛鸽,预赛和决赛后,入赏的只有几百羽,其余的都将成为“鸡肋鸽”。50元领回家,作种鸽吧,没把握;杀掉吧,不忍心;送朋友吧,又怕耽误了人家,让人浪费金钱和时间,最后飞不出成绩,对不起朋友,所以很难处理。
在赛鸽运动发达的欧洲,半岁左右的赛鸽,只能称之为幼鸽,1岁鸽才是青年鸽,2岁以上才成为成年鸽。也就是说,有可能成为优秀赛鸽的公棚鸽,在它还是幼鸽的时候,就被淘汰了,就好比马拉多纳,在他还在少年队踢球的时候,就被人为地终止了运动生命。由此可见,公棚赛鸽的命运真是太悲惨了。
我们可以细心地观察一下,许多热衷于参加公棚比赛的鸽友,参加信鸽协会和俱乐部比赛的成绩一般,原因很简单,他把自己棚内最好的赛鸽送公棚了。养鸽人都知道,好鸽子是少数的,特别是优秀种鸽每年头两窝的雏子最珍贵,可一般参加公棚比赛的鸽友,都把春天配对的头两窝雏子送公棚,再出的赛鸽才留作在协会和俱乐部打比赛。这样你怎能比得过那些不参加公棚比赛,把最佳配对的前两窝赛鸽用于打比赛的鸽友,无怪公棚比赛在欧洲并不火爆,许多赛鸽名家也很少参加公棚比赛,来中国参加公棚比赛只是打知名度,好卖鸽子。还有许多名家,为了保持自己的赛鸽质量,保持在当地的比赛成绩,春天出的前两窝幼鸽决不出卖,都留作自己打比赛用。
我们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欧洲鸽友的那种珍惜每一羽赛鸽运动生命的做法。他们把1岁鸽称之为青年鸽,成绩好不好没头系,2岁、3岁再给你比赛机会,确实飞不出成绩,再处理。而许多晚熟的优秀赛鸽,正是在2—3岁时才发挥出色,取得骄人的战绩。反观我们,一年的鸽子就淘汰了,真可惜。
笔者以上所说,并不是有意给正在方兴未艾的公棚比赛泼冷水,否定公棚比赛对推动赛鸽动动蓬勃发展所作出巨大贡献。笔者在这里想探讨的是,怎样延长公棚赛鸽的运动生命,尽可能避免那些优秀赛鸽被扼杀在幼鸽阶段,为它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飞翔能力的平台。其实,公棚的组织者在这方面能做许多工作。
建议之一
参加当地信鸽协会或俱乐部的比赛
各家公棚比赛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结束,入赏鸽拍卖后,剩下的赛鸽,在征得鸽主同意后,可继续集中养在公棚,向鸽主收取适当的饲养费。转年开春,从3月份开始训放,然后与当地信鸽协会和俱乐部商议,参加他们组织的几场大型比赛。从300公里开始,4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均参加。参赛费由鸽主出,获奖后,奖金公棚与鸽主三七分成;获奖鸽可再次拍卖。因为每年决赛后,公棚内剩余的赛鸽不是太多,若公棚自己组织比赛没有多大意义,几百羽比赛的冠军含金量不高。而参加信鸽协会或俱乐部的比赛,几千羽,甚至几万羽,比如上海市,这样的名次鸽价值较高。采取这种办法,公棚与鸽主均受益。公棚解决了旺季与淡季之分,增加了收入,而鸽主的赛鸽又多出许多次参赛的机会,能充分检验出赛鸽的竞翔能力。公棚参加这类比赛,还能提高公棚的知名度,产生广告效益。天津凯翔赛鸽中心的老板王凯非常赞同笔者的这一想法,2007年,凯翔公棚就采取这种办法,将公棚决赛后剩余的赛鸽养到来年开春,参加信鸽协会或俱乐部的500公里以内的5次比赛,届时将检验一下效果如何。
建议之二
搞公棚联赛
当地的几家公棚协商,或由信鸽协会牵头,搞公棚联赛。将各公棚决赛后剩余的赛鸽养到来年开春,组织300公里、400公里、500公里、700公里几场联赛,看一看哪家公棚的赛鸽,管理得最好,在哪个级别的比赛中飞得最快。我想,若哪位鸽友的赛鸽,能获得几家或几十家公棚联赛的冠军,定会欣喜若狂,这羽赛鸽的价值会很高,因为公棚的赛鸽均是各家的精英,这种联赛就是精英赛。
建议之三
参加国家赛
每年一届的国家赛是赛鸽运动的盛会,其组织的严谨、公平、公正,举世公认。这样的赛鸽盛会怎能没有拥有中国最好的赛鸽公棚的参与,缺少它们是一大撼事,所以一定要吸收接纳它们参加,只有这样,方能体现国家赛的参与者广、羽数大、竞争激烈、水平高的特点,检验我国赛鸽运动的整体实力。
总之,公棚的组织者一定要处处为鸽友着想,处处为赛鸽着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鸽友参加公棚比赛。只有参加公棚比赛的人越来越多,公棚的经济效益才会越来截止好,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我们想看到的是,公棚既有钱赚,又有更多的优秀赛鸽脱颖而出,不断提高我国赛鸽的整体水平,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