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逆转(sex reversal),也称性反转,名词的解释是指有功能的雄性或雌性个体转变成有功能的反向性别个体的现象。
在自然界中,性反转只发生在生殖腺性别水平以及由此引起的表型性征的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性别。哺乳类生殖腺性别一经确定,则是永久性的,而且在生殖腺中生殖细胞只能朝向性染色体所决定的性别发育。因此在哺乳类中至今未发现过具有功能的性反转。
但是鱼类、两栖类则可出现有功能的性别反转。
引起性反转的因素很多,如动物的生理状态,外界环境以及激素处理等。某些鱼类也可在正常情况下出现雌雄同体以及自发性反转。雌雄同体的个体具有两个类型的性器官,起发育可先后交替,即“先雄后雌”或“先雌后雄”,后者更常见,如黄鳝。环境因子也可诱导性反转。例如从一种群内部去掉雄鱼,能促使雌鱼变成雄鱼并产生正常的精子。注射睾酮可模拟这种性反转。
低温可以抑制某些蝌蚪性腺的髓质发育,从而诱导雌性的分化;高温抑制皮质,使遗传型雌性的性腺逐渐变为睾丸。南非爪蟾孵化后的一定时期,在雌激素处理下,可使雄蟾发生完全、持久的性反转,成为能生育的雌蟾。但这样的雌蟾与ZZ雄蟾交配,所得后代均为雄性,说明性反转实际上只涉及表型性别的转变,而染色体性别并未改变,仍然为ZZ型。雄性激素对异配性别的雌体胚胎,没有性反转作用。
许多无脊椎动物,雌雄同体的状态可以持久存在。年龄,食物的改变以及水温的变化,都可以引起完全的性反转,如一种丹螺的幼体落在雌性成体壳上时发育为雄体。如果雄体壳上有其他幼虫着落时,下面的雄体转变为雌体,上面的幼体发育成雄体。
在植物中也存在性逆转现象。
如,大麻在夏季播种,只有在正常的雌株或雄株,从秋季到翌年春季这段时间内,特别是在12月里,把大麻播种在温室里,50-90%的雌株逐渐出现性转换,最后完全变为雄株。这些实验表明,日照长短可以影响植物性别的分化。
鸟类在自然或实验的条件下也会出现性反转的现象。
在鸟类中,雌性生殖腺发育不对称,即只有左侧卵巢发育,并具有排卵生育功能。右侧卵巢则保持在原基状态。如果雌鸡左侧卵巢发生病变受到损害,则右侧未分化的卵巢便转变为睾丸,从而变成能生育的雄鸡,出现“牝鸡司晨”的现象。如果在孵化的早期阶段,用雌激素处理鸡胚,可引起遗传学上本为雄性的胚胎出现不同程度的雌性发育。但这种性反转并不是永久性的。
通过上面这些自然界中出现的性反转现象分析,说明性别也是一种性状,是发育的结果,所以性别分化受到染色体控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那么,这个现象有没有可能出现在鸽子的身上呢?请看台湾翰典公司邱淑芬的研究报告:
有时候性别的明显改变(称作假性半阴阳)会发生于鸽子身上, 这不足为奇,因为这种现象的确在其它的鸟类中发生过。 这种情况必须和遗传的半阴阳(在一个动物体内有雄性功能和雌性器官)有所区别。曾经有一个家系, 80%的公鸽在左边有输卵管和卵母细胞的卵睪体, 加上有附属的构造的右睪丸。
假性半阴阳(性别反转、性别改变)是比较寻常的, 在雌性体内发展雄性的特性。 肿瘤、内泌素不平衡、感染等产生新程度的内泌素造成身体凌驾存在的第2性特征。人工的情形可用注射睪脂酮来产生。
观察鸽子性别反转的等级状态。当处于极点时,假性半阴阳的现象会发生,原来会生蛋的母鸽变换为公鸽, 并有授精能力。 这样的情况几乎都会牵涉到母鸽, 即都是由母鸽开始发生性别转换,变回到公鸽的身分。
中信网的鸽友们,信鸽的这种性别逆转现象,你遇到过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由中信网编辑部整理 感谢翰典公司邱淑芬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