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好鸽”与“好眼”
曾有这样的讨论或判断:“好鸽一定有好眼吗?”或“好鸽必定有好眼,但好眼不一定是好鸽”等等。
先定义“好鸽”与“好眼”。“好鸽”通常指“获奖鸽”;“好眼”通常指“看得远”。
我之观点是:“好鸽”不一定有好眼;“好眼”与好鸽无关联。
本人曾经对鸽眼或说对鸽眼论“情有独钟”,购书数本,日夜阅思,无以自拔。但逐渐体会:钻之越深,“胡同”越窄,感觉几乎所有好鸽眼的“特征”最终都不攻自破。
赛鸽究竟是靠什么辨别方向的?至今还无“权威”的定论。就赛鸽比赛时,从最“表面”的观察而言,信鸽赛飞涉及赛鸽的翅膀、眼睛和大脑(赛鸽的头型、体型、龙骨、肌肉、羽毛、尾翼、耻门等等,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与取得“高位名次”无直接关系,不存在必然性)。
基于我们人类最基本的感知常识,由此可以判断,赛鸽辨别方向的能力应来自其“大脑”,理由如下:
1、高位名次赛鸽的羽翅形状并不完全异于其他赛鸽,或煽动翅膀频率也非高于其他赛鸽,因此,赛鸽取得“高位名次”与其翅膀形状或与臂膀煽动频率无关;
2、老鹰的优秀视力无人否定。老鹰可平视几十公里及飞行在几千米高空看清、准确辨别地面动物。我们可以从老鹰“直线”飞向地面猎物的动作判断,老鹰是清楚、明确看到猎物的(这才是“好眼”);
3、赛鸽从放飞地起飞后仅朝着鸽棚的“方向”飞行,而非朝着鸽棚家的“点”飞行,也就证明赛鸽起飞后根本看不到自己家的位置,任何一羽赛鸽都是在飞行过程中,不断、经常地改变、调整着自己的飞行方向或路线,不像老鹰那么直接朝着(猎物)“点”的方向飞去。由此可以判断和猜测,再“好”的鸽眼,是无法从放飞地“看”到“家”的,信鸽赛飞辨别方向只能凭借大脑对方向的“感觉”,可以说,信鸽大脑中都有一种天赋辨别方向的能力,或其大脑中存在着一种天生具有的方向磁场,信鸽赛飞时凭借这种与生俱来的方向感,朝着“家”的大致方向飞去,同时,信鸽具有非常良好的记忆,待赛鸽飞到其“熟悉”的地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训飞,让赛鸽熟悉地形)就会自然朝着自家鸽棚发起“冲刺”。
有经验鸽友在筛选好鸽苗子时做法之一是:在幼鸽会走路后不久的某个夜晚,在看不清周围环境的情况下,把幼鸽拿到距离鸽棚好几米甚至十余米的地方,他们会发现有的幼鸽在辨别方向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朝着鸽棚方向走,这些鸽友并且说,把这样的幼鸽送公棚,获奖的几率的确比其他鸽子高。由此也可断言,信鸽赛飞辨别方向靠的是大脑,而非眼睛。并且,赛鸽优秀的大脑把其引入、带入到一定熟悉的范围,朝家冲刺时,靠的还是赛鸽的聪明记忆和方向感而非它的眼睛,能直接看到自己的家。再则,赛鸽辨别方向凭借“感觉”,不是依靠“参照物”,因此赛鸽辨别方向是靠大脑而非眼睛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所说的“好鸽”(获得高位名次),主要突出其辨别方向的“能力”强,“方向感”特佳的赛鸽,赛飞时会少走许多弯路,这是其获胜的最直接优势(速度再快方向错了就会盲目多飞很多距离),至于赛鸽的头型、体型、羽翅、龙骨、肌肉、眼睛等,归属次要因素。
虽然,“好鸽”辨别方向的优秀能力来自“天赋”或说基因,但我以为,这种“能力”是可以有所培养的。
试想,再优良的“好鸽”,辨别方向能力再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整天只在视力范围内家飞的话,其辨别方向的能力也会逐代、逐渐退化。反之,通过不断的训飞,鸽棚四周东南西北方向的训放,先群飞后独飞,让赛鸽不断地去辨认回家的方向,可望刺激、激发赛鸽辨别方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赛鸽经常产生辨别方向的“意识”。大家都知道:“用则进,不用则废”的道理,赛鸽亦如此,经常私训,特别让赛鸽“独飞”,最能使赛鸽辨别方向的潜力得到提升,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总之,个人认为,“好鸽”必有一只“好脑”而非必有一副“好眼”,能看清“千公里”的“好鸽”是不存在的,信鸽赛飞主要依据“方向感”,靠得是大脑而非眼睛,所谓“好鸽”应指其辨别方向的能力突出或超众。每羽赛鸽都有其长处与短处,有的体型偏小,有的龙骨太直等等,这是极为正常的,世上难有“十全十美”。因此,冠军鸽(好鸽)头脑聪明辨别方向能力强,而眼睛或其他部位很一般般就是件很平常的事,“好鸽”必有一只“好脑”而非必有一副好翅膀或好其他,把“好鸽”仅与“好眼”捆绑在一起断言,说法较牵强不合常理。越来越多的鸽友现在“鉴鸽”时,对眼睛的关注度已大不如前就是一种进步,是养鸽经验不断积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