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子不在于一朝一夕
信鸽比赛的变迁,从鸽会到公棚又从公棚到特比多关赛,几多忧喜几多愁!
自从有了比赛,就是录取大约百分之十的比例,公棚甚至收鸽万羽之多,不过录取几百羽罢了,得奖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那么同理没得奖的就占了十分之九。
所以鸽界一直有句俗话:养鸽子一个赢得,两个保本,七个要亏。
那么赢家是怎么做到的呢?有的靠大价钱更新武器,去对手弱的战场可以赢多输少。有的靠多年的摸索实践,少而精赢得了比赛。有的靠过人的辛苦和认知熟练的家飞手法赢得了鸽会的比赛。有的赢在了特定赛线的超长的适应能力,比方说“卡普专线”、“开尔专线”等等,养鸽无定论,实践出真知。
曾经几何,望天兴叹,又是一年空手而归,原因有很多,只能一点一点的进步。我的大哥他的养鸽历程,第二年他更换了实战溶血好的鸽子并且引进的是连续十多年公棚奖金大于参赛费的奖鸽,来年再战!公棚似乎能进点小奖了,再依据赛绩作出淘汰精简了大多数不飞或者来路不知道家族几代的鸽子,只留了少数的鸽子。
再来一年,成绩好像稍微提高了一些,只能勉强保本,回头总结,再次依据实战去淘汰精简,把实验了一次不能入赏公棚通通淘汰,哪怕你是鸽会的冠军,此时家里所剩无几了。
再来一年,也就是奖金大于参赛费一点点。还得引进,还得学习配对养功和鉴鸽,又引进了一羽国际名家的铭血,回来配对年年公棚奖鸽的父母。再来一年,看到了一些曙光,有了多羽公棚前100名。多年的积累沉淀懂得了去伪存真,不听广告,找国外养得少反而飞得好的真东西,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配对的要点和鸽子个体的鉴别。
再去引种原环,再来一年,有了上一年多羽公棚前100名的经验,今年赢得了指定。可是回头一看还是没有第一梯队,再次淘汰家里公棚后奖的年龄大、入赏比例低的,种鸽越来越少了,成绩越来越好了。
又一年发现了一个名家家飞20羽,五年有国家赛冠军和奥林匹克冠军以及KBDB的冠军,并且鸽子和自己家鸽子有血缘关系,这就是要找得鸽子,通过个体的挑选少而精引进2羽。
再一年以后公棚前奖有了,冠军有了,鸽王有了,入赏比例明显提升了不少,此时奖金是参赛费数倍了。
凡事都有过程,养鸽子不在一朝一夕。从来没有想过一年要打败谁、超越谁,去夺得冠军,而是不急不躁、稳步前进的心态,慢慢地终究赢得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