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鸽比赛的整个过程中,赛前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往往在集鸽完,以后的事好象和主人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剩下的只是等鸽和报到了,孰不知这一集一放过程,对每一羽鸽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能做到合理的集鸽,科学的司放?这看起来即是平常,却又是个复杂的过程。
先说集鸽,每次集鸽以前,主人会用各种方法使参赛鸽保持最佳状态,然而很少有人注意集鸽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上笼前,参赛鸽首先要经过主人的手,再交给鸽会的工作人员,按参赛单查验参赛鸽的环号,粘报到软帖(电子环要进行扫描),然后加盖暗章之后再由装鸽人员将鸽子入放飞笼。看是很短的过程,如果不百般的呵护,参赛鸽的羽毛,特别是翅膀的将军条、尾羽将会受到撮伤。我曾发现过这种现象,查验、盖章还很顺利,但装鸽人员在接过参赛鸽后却将鸽子背朝下塞入放鸽笼,可想背朝下被塞入鸽笼的参鸽,在狭小的空间内是如何站起来的?这也就是说,这羽鸽子从进笼后就输给那些对手一半了,与获奖更是无缘了。
再说司放,鸽子能从异地回归巢舍,其生理机能的强弱,是受到大自然诸多因素的制约。鸽子的定向、体力、视力是回归鸽舍的重要因素,大自然中的风、雨、雾恰恰与鸽子的的定向、体力、视力相抵触,它极大的影响了赛鸽的归巢能力。所以不少的鸽友说:飞过一千、八百、五百,甚至有获奖的赛鸽,却掉在百公里的训放中。纠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人管理,参赛鸽的能力,自然界有影响等等。但司放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司放要有合理的赛线,有一批高素质的监放人员,还要有适当的运输方式,合理的休息时间,以及灵活应变的司放理念。司放人员的素质,灵活应变的能力,在整个司放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前几年的500公里当日零归巢就是一个实例。听司放人员回来说,放飞的当天临晨,突起大雾。按协会的规定的时间放飞,使回归的赛鸽大量的损失,如果司放人员能灵活应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前或推迟出笼的时间,那么就能够突破零归巢,也能够减少流落他乡的可能。
由此可见,在一定意义上,司放人员的素质以及应变能力决定参赛鸽成败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