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中国信鸽信息网
中信网
手机版
中信网
在线铭鸽展售
鸽具饲料展售
爱鸽的文化人——追记成都文化鸽者陈道尊先生
2021/3/11 18:10:52
分享

爱鸽的文化人

——追记成都文化鸽者陈道尊先生

作者:王波


犀岭云中鸽,曾伴儿时梦

1918104日,陈道尊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陈家寨子。陈家寨子四面环山,绿树葱葱,一条清澈的大河从寨子前蜿蜒淌过,直流入滚滚长江。大河的悬崖峭壁上,至今仍留有僰人悬棺遗迹。故乡优美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风物深深地印入陈道尊的心田,塑造了他一生坚毅的人格和灵动的品性。他后来写过一首《故乡吟》:“泱泱二水绕平畴,四塞峨峨壮碧流。犀岭烟云三月雨,腾蛇波影八方舟。翼王题壁垂千古,僰族悬棺闻九州。二度师生文庙里,一阶落叶惹乡愁。”

陈道尊家有兄妹5人,他排行老二,正好村外有座状似犀牛角的山峰,当地人称作犀岭,父母便特地为他取了个字号,叫二犀,兼有吉祥珍贵之意。犀岭脚下有家农户养了一群鸽子,这鸽子是四川地区特有的高飞鸽,体型小巧,动作敏捷。遇到晴朗的天气,鸽群直插云霄,盘旋翻飞,蔚为壮观。小小年纪的陈道尊,每每看得入神,甚至在梦中也牵挂着这群小精灵。陈道尊有个娘家舅舅,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乡绅。后来,舅舅一家迁往成都,住在文殊院附近的五岳宫街上。陈道尊长到12岁,家人决定把陈道尊送到成都的舅舅家寄养。 

古刹传经声,小院结鸽缘

    陈道尊来到成都后,在学养深厚的舅舅身边耳濡目染,在成都这片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晨读夜习。他最爱听舅舅讲一些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趣闻轶事,印象最深的是舅舅讲唐代女诗人薛涛小时候和父亲对诗的故事。有一年,陈道尊和一帮川大的校友游览望江公园时,他一口气写下五首《访薛涛故居有感》,其中有这样一首:“崇丽阁前竹万枝,晓风似诵薛娘诗。天清月白无人夜,应是吟魂出没时。”后来,他还专门为这首诗画了一幅《薛涛行吟图》。


(陈道尊画作“薛涛行吟图”)

成都文殊院位居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寺内古树参天,梵音如潮。陈道尊舅舅家就在附近,他每天也在晨钟暮鼓中净化着青春的心灵。寺内横匾、楹联、碑林众多,还藏有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名家书画。这些艺术作品,给少年陈道尊有益的熏陶。日后,凭借自己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和触类旁通的天赋异禀,他诗书画印的本事俱佳。

    大约陈道尊在省城中学读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他放学回家时发现院子的水井边匍匐着一只鸽子。他往前走近想瞧个仔细,那鸽子也并不飞走。陈道尊这才发现,鸽子的翅膀上被老鹰抓了个血淋淋的窟窿。他再瞧这只受伤的鸽子,灰色的翅膀上有两道漂亮的黑杠,脖子上的羽毛散发着金属般光彩,一双白底飘红的桃花眼闪闪发光。陈道尊顿时就喜欢上这个精灵的小家伙,他小心翼翼地把鸽子捧回家里包扎上药,细心照料。谁曾想到,从此他竟与鸽子结下了终身的情缘。不多日小灰鸽也渐渐康复,竟赖在院子里不走了。鸽子的繁殖力极强,不久,院子的上空就有鸽群在飞翔了。上学前,望着自家的鸽群在蓝天中自由翱翔,是陈道尊每天最快乐的一件事。陈道尊有时还去茶铺,听养鸽爱好者们谈论鸽经。不到两年,天资聪颖的他,鸽子饲养水平就大大提高,识鸽鉴鸽能力也非同一般。陈道尊在养鸽的同时,并未放松学业。不久,他便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四川大学历史学院。

    大学期间,陈道尊如饥似渴地在学海书山中畅游,文化积淀更加丰厚。几十年以后他还写过一首《川大行》:“烽火狼烟掩碧空,落英飞坠激流中。浪花淘尽少年梦,峨岭依然夕阳红。”课余时间,陈道尊还热衷于声乐练习。也许是身体上蒙古族血统的特殊构造,或许也是与生俱来的歌唱天赋,陈道尊西洋美声的发声方式非常标准,其声音的穿透力很强。当时电影院正在放映《夜半歌声》,著名男高音沈湘演唱的主题曲“夜半歌声”传唱一时,陈道尊就学着沈湘的方法,反复磨练自己的歌唱技巧。他的音乐造诣和歌唱水平,也达到很高水平。


(音乐家-陈道尊先生)

在不断增厚自己文化艺术底色的同时,陈道尊也一直培养训练着自己的爱鸽。遇到周末学校放假,他总是迫不及待地赶回家,打理鸽棚的环境卫生,调理鸽子的内外健康,梳理鸽子的配对繁殖。返校时,他会挑选几只鸽子带到学校放飞。 

杏坛吐芳华,鸽棚度春秋

    大学毕业以后,陈道尊进入当时的民国政府部门任职,其舅父是国民政府华阳县县长,而陈道尊也因才华出众颇受重用。正是这段经历,让陈道尊此后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悲烟苦雨。1949年成都解放后,鉴于陈道尊人品良好,做事清白,人民政府仍然安排他去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中学任教,担任华大附中的美术老师。从此,他在美术教师的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1953年,附中搬迁到成都市青龙街,更名为成都市第十三中学。陈道尊一家也随后住进青龙街33号教师大院,这一住就是42年。


(“成都13中地图”--陈道尊指导美术学生手绘本)

    当年的青龙街33号院落,青砖青瓦、矮墙土路显出旧时朴实低调风味;绿树野花、浅草候鸟一派闲情逸致景象。陈道尊写过一首《小诗》描述:“小院深深曙色迟,金银花下雨丝丝。穿梭乳燕来回急,梦外诗情梦里诗。”1997年因扩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青龙街33号大院整体拆迁,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历史不会忘记,在这个幽静的老成都院坝里,曾经住过一位学识渊博的养鸽名家。

成都市解放后不久,成立了一个叫做人民合唱团的民间组织,陈道尊担任指挥。五十年代中期,某次陈道尊在街上忽然情绪大好,放声高唱了自己的拿手歌曲《夜半歌声》。正巧被旁边一位中央乐团的老师听见,这位出差成都的音乐家听了陈道尊的歌声后大为赞叹,力邀他去北京从事专业音乐工作。陈道尊认真考虑后回复那位老师,自己放不下一家老小,也放不下那一棚鸽子。他的爱鸽之情,由此可见一斑。陈道尊还是回到三尺讲台上,继续着自己中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生涯。陈道尊的学生、著名画家叶星生回忆起,有时候陈老师在讲解列宾等外国画家的作品时候,会用标准的美声唱法表演一首《伏尔加船夫曲》。



(陈道尊画作“梅花图”)

    鸽子象征和平与智慧,是中外画家喜爱的题材。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都画过风格各异、姿态独特的鸽子形象。有的画家更是常年观察研究鸽子的生活习性,如为1955年世界和平大会作过的《双鸽图》的著名工笔画大师于非,还有被徐悲鸿称为“古今画鸽第一人”的张书,他们笔下的鸽子,形神皆备,活灵活现。但是,既为养鸽高手,又兼绘画行家的人毕竟不多。陈道尊正是这样的跨界能人,他笔下的鸽子,或回目顾盼,或侧头兼听,或耸肩休憩,皆展现出鸽子内在的生命律动。如他五十年代创作的工笔画《玉环红叶图》,观众的眼神在与画中鸽子的目光交流契合的一刹那,画面中的两只玉环鸽仿佛已经跃然纸外,在蓝天中自由飞翔,在鸽舍中忘情追逐了。


(陈道尊工笔画-“玉环红叶图”)

    玉环鸽是中国北方的观赏类名鸽,陈道尊实际生活中,饲养的还是那些能参加比赛竞翔的信鸽品种。他尤其重视超远程信鸽品种的发现、引进和培育,并依据四川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很早就有意识地培养善于翻山越岭、穿云破雾、吃苦耐劳的川鸽品种,这方面他不愧是四川鸽界的先驱者。

即使在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陈道尊也没有放弃自己对鸽子的痴爱。他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不忍心让爱鸽们缺食断炊。当时“极左”思潮猖獗,养鸽还被视为玩物丧志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受到批判。一些鸽友把自家的优秀品种寄养在陈道尊家里,他就发明一种用红薯颗粒、糠壳、灰面和红土搓成的“营养丸子”来喂鸽子。非常时刻,甚至还把这些鸽子藏在抽屉里和床底下得以逃脱厄运。

磨难见真性,竞翔出佳绩

不久后,“文革”运动开始。由于个人历史原因,陈道尊被打成“牛鬼蛇神”,关进了学校的“牛棚”反省改造,有时也被红卫兵们拉到学校操场“陪斗”。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把那一棚爱鸽,找机会分别托付给自己的学生向前和刘秉桓代为饲养管理。

    虽然身体和精神遭受摧残,但陈道尊仍然保持自己高洁的人品。他在一首《幽兰自叙诗》中写到:“不与众芳夸艳色,仆本山中宿草根。愿借东风魂一缕,散侬清气满乾坤。”在那段孤苦的岁月中,陈道尊艺术追求的步伐也没有停止。他每天倾力临帖习字,书法技艺提高了一大截。尤其是狂草,形成了自己笔势磅礴,潇洒飘逸的风格。或奔雷坠石自在雍容,或龙飞凤舞豪放不羁,无不令观者动色而心驰神往。改革开放以后,陈道尊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员,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尤其受到日本观众的喜爱。



(陈道尊篆书书法作品)

回首这段坎坷的人生经历,陈道尊不怒不怨,他平静地提及两件事情。一件是最不幸的事,就是自己珍藏的一幅张大千山水画被红卫兵烧毁了。另一件幸运事,是自己精心培育的几路优秀血脉得以保存下来,让成都地区的远程鸽系,有了高起点的种鸽储备。

1968年在时任成都铁路局武装部张兴全的牵头下,以铁路系统众多鸽友为基础,在城北荷花池成立了“成都市火车北站地区业余信鸽科研组”,陈道尊是成员之一。“火车北站信鸽业余科研组”同城里青龙街刘光华为首的“成都市业余信鸽爱好者”是当时成都仅有的两个群众信鸽组织,在文革艰难的政治环境中,他们都想方设法巧妙组织少量信鸽比赛活动。19719月“林彪事件”过后,中国社会的政治气氛稍有缓和,“极左”狂潮有所收敛,陈道尊可以暂时被“解除管教”回到家里生活了。刚回家的那几天,望着空空如也的鸽棚,他不禁黯然神伤。说来也奇怪,过了不久,他以前送去出的鸽子竟有几只陆续飞回了老巢,这让陈道尊欣喜若狂,他又可以和这些大难不死、恋家念旧的爱鸽们朝夕相伴!

在陈道尊住家的青龙街上,上个世纪50年代起刘光华主政的“蜀华楼”茶铺被一条叫羊市巷的小巷横穿而过,附近居民称作“穿茶铺”。陈道尊有空就会来这里坐坐,和一帮三教九流的鸽友们聊闲事,吹鸽经。其中经常来穿茶铺喝茶聊鸽子的就有鸽事组织者、铁匠艺人刘光华、省委办公厅的钱国超、华西医院药剂科曹成俊、十四中体育老师姜顺通、制衣厂裁缝杨锡光、战旗文工团中提琴演奏家樊三立,还有市三医院的外科医生张道容,市话剧团的灯光师肖泽君等。文革开始不久,“破四旧”中“蜀华楼”茶铺被拆,鸽友被迫迁徙到奎星楼“老虎灶”大茶铺喝茶聊鸽经。文革前,陈道尊在成都鸽界率先摒弃了日渐退化的本地老品种,从重庆引进辗转来川的上海李梅龄的“李鸟”和汪顺兴的“吴淞尖嘴”等中国优秀长距离鸽种。当时有些人对此不理解,甚至讽刺他“端起金饭碗去讨口吃”。陈道尊心中有数,一笑置之。他知道,一旦时机成熟,这些优秀的超远程赛鸽,一定能披荆斩棘上赛场,为主人争得荣誉,打造出不死必归的川鸽金字招牌出来。


(1960年代陈道尊引进汪顺兴吴淞老桃花种鸽)

文革后期,重获自由的陈道尊有了机会以寻回的几羽老种为起点重新建立自己的鸽群,与此同时他又加紧引种步伐,以“李鸟”和“吴淞老桃花和尖嘴系”为主血,直接走向上海,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种鸽布局。1972年春,陈道尊写信给上海浦东上钢三厂的知名鸽友李士鑫联系,了解他1969年两只张掖归巢鸽的情况,并在当年夏天委托学生刘秉桓到上海花120元重金购买了李士鑫1969年张掖赛浦东区冠军灰色雄鸽。这只灰雄的后代发挥很好:一只麻砂雄获得成都市1973年秋夏陕西凤县赛第13名;一只灰砂雄获得成都市1974年夏季安康赛第30名;一只灰砂雄获得成都市1976年春季重庆奉节赛冠军,一只麻砂雌同赛获得第5名;一只麻砂雌获得成都市1976年春季重庆渠县赛第24名,同赛一只灰砂雄获得第25名。


(陈道尊引进,浦东赛鸽名家李士鑫1969年上海飞张掖浦东冠军灰雄)


(陈道尊1973年赛鸽获得凤州13名荣誉证书)

陈道尊还同徐仰德联系,并通过他继续引进汪顺兴家里飞过开封、郑州等吴淞尖嘴优秀名鸽。引种后,他在自家后院扩建了种鸽舍,并自己动手设计打造了先进的配对箱,还制作了精美的雕花门窗。每日早晚,陈道尊都手持竹竿,挥舞小红旗强制鸽群家飞训练,口吹鸽哨招呼鸽群回棚进食。那几年,是陈道尊养鸽生涯中比较惬意的时光。他舒心地写下《春日即景》:“堤柳新晴肥绿枝,风波叶影万千姿。纷飞白絮俨然雪,落入香巢燕不知。”


(上世纪70年代陈道尊先生规范而温馨的鸽舍内部图片)

1978年下半年,陈道尊专门给李梅龄的儿子李天圻写了封信,表达了欲再次求购“李鸟”的愿望。陈道尊的小女儿带着此信见到了这位“李伯伯”,并从李家鸽舍花100元购回了一只有李鸟西宁6名血统的雨点金眼雄鸽。1979年华东三省一市玉门联赛成功举办轰动国内鸽坛,杭州鸽友陈忠良的一只雨点花雌鸽获得杭州市冠军、浙江省冠军及联翔20名,陈道尊委托当时的省体委领导,老鸽友贺锡庄,利用出差开会的机会,花100元将此鸽购回成都。


(陈道尊引进1979年三省一市玉门联赛浙江省冠军联赛20名雨花雌)

与此同时,陈道尊也很重视本地鸽友之间的品系交流。他先后在成都市鸽界名流、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杨通六家里引进一只陕西秦岭归巢的麻砂雄鸽,在成都市远程名手火车北站派出所民警解全囤家里引进一只从空距900公里的河南洛阳飞回成都的麻砂雄鸽。


(陈道尊引进的当时成都最远距离归巢鸽1972年洛阳冠军荣誉证书)

这批鸽子经过陈道尊的精心饲养和配对繁殖,其后代同样发挥出色:1980年在成都当时最大信鸽组织铁路系统“火车站地区信鸽协会”举办的春季700空距陕西铜川比赛中,一只麻砂雄夺得冠军,一只麻金雌鸽获得季军,一只麻金雄获得第4名。 700公里铜川夺冠是陈道尊赛鸽一生的顶峰,在那个绝大多数成都市鸽友还没有一只“翻山”归巢鸽的年代,能一个赛季勇夺700公里冠军、季军、殿军的成绩,也体现了陈道尊赛鸽在同时代的“技冠群雄”的强大实力。





(1980年陈道尊爱鸽勇夺成都市700公里比赛冠军、季军归巢证书) 

鸽哨声不绝,悠悠唤诗魂

八十年代后期,陈道尊完全退休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诗书画创作上。他担任成都银杏诗社编辑,成都晚晴书画社顾问,是锦水书画院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省市老协书画会会员,生活诗意闲情。在那首《九九感怀》诗中,他这样写到:“过眼烟云一梦中,半生碌碌了无功。清风明月等闲度,秋叶春花自在红。愧乏铁肩担道义,唯持晚节对苍穹。呼鱼夸鼠非吾志,书画诗词娱老翁。”


(陈道尊书法“九九感怀”)

养鸽方面,陈道尊把重点放在保血留种上,参加比赛的次数日渐减少。但他关注赛鸽的热情并没有减少。1983年成都市历史上首个信鸽刊物、东城区信鸽协会主编的信鸽之友》问世,也是请德高望重的陈道尊题写刊名。同样,在国内鸽坛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火车头信鸽协会刊物《鸽友》杂志,从1990年至1995年其间有24期的封面都采用陈道尊的题字。



(陈道尊提写书名的成都信鸽历史上第一本协会内部刊物)


(享誉华夏的“鸽友”杂志连续24期使用书法大家陈道尊先生的题名)

晚年的陈道尊,如自己诗中所言:不问世间名与利,山中霜雪洁吾尘”,性情愈加淡然。但他有个最大的愿望,就是举办一次个人诗书画展,这个心愿在1993年完成了。当年88日,“陈道尊个人诗书画展”在成都百花潭公园里面的慧园隆重举办。前四川省委书记、省诗书画院院长杨超亲自到场剪彩,成都书画界许多名人雅士也到场祝贺。成都著名的民俗学者、十三中退休语文教师冯水木先生也赶来道贺。冯水木坦言,陈道尊的学问和人品,在学校是获得众口称赞的。



(1993年陈道尊诗书画展)


(陈道尊和文人革命家,原周恩来政治秘书、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同志)

19951125日,陈道尊因患呼吸道疾病去世,驾鹤西去,享年77岁。噩耗传来,家属亲人泪奔,朋友学生痛惜。陈道尊的学生李兴辉,现在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当时写给恩师的挽联是:“道德早传薪火,绛帐春风,尚留耳畔船夫曲;尊师尤忆寒窗,烛灰遗影,痛彻门墙薤露歌。”陈道尊留下的那一棚爱鸽,重病前3年,他特地将最后的22羽全部托付给自己爱鸽知己兼弟子、德阳广汉市的巫发信,叮嘱他一定要呵护传承下去这些他一生钟爱的优秀品种。在新主人的呵护下,它们的后代定能踏入经典的川陕赛线,承继新的挑战。令人欣慰的是,30年后的今天,如今已92岁高龄的巫发信,仍然精心饲养着两百多只这些当年优秀赛鸽的后代。2002年,一只雨点砂雌还获得全国信鸽通讯大赛1千公里级别火车头信鸽协会亚军。20212月,巫老将棚中4只优良的李鸟和吴淞种鸽送给了笔者,他衷心希望这些“国血”品种经过杂交改良能再现往日风采。陈道尊如果知道他的那些爱鸽还有如此传奇般的后续故事,在天之灵亦会欣慰无比吧。


陈道尊两代爱鸽弟子再聚首:92岁高龄的巫发信同王波手持陈老传下来的老品系留影)


(陈道尊赠弟子书法作品,30余年过去了,至今在巫老客厅高挂)

生前,陈道尊给自己的书画斋室取名“天放室”,并留有《天放诗稿》一册存世。最后,他终于实现了“放名放利得天真,无牵无挂归自然”的人生宿愿。


在成都市西门繁华的琴台路上,有家闻名全国的珠宝首饰店“天和银楼”,招牌正是当年陈道尊题写的。如今,那古朴苍劲的4个大字,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一位痴情养鸽人艰难曲折的峥嵘岁月。

中国老一辈的养鸽大师,诸如李梅龄、汪顺兴、杨登元、张顺奎等,他们本身具有非凡的鉴鸽本领,独到的育种方式,出色的竞翔成绩。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留下专门的养鸽论著或是系统的文字记载。陈道尊是历史专业出身,搞研究做学问的学者气质很浓厚。陈道尊生前曾留下过几大本的养鸽笔记,那是他毕生养鸽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个养鸽人几十年如一日钻进钻出鸽棚的心血积累。只可惜,这些关于信鸽知识的真知灼见文字,在他去世后不慎被烧毁了,仅留下这一份取名为《博古鉴今,知前人之得失,而知今人之是非——谈谈成都养鸽的历史》手稿。在这份珍贵的手稿中,陈道尊精要地论述了成都几代养鸽人对信鸽的外貌鉴定、饲养繁殖、放飞竞赛等方面由浅及深、从粗到精的认识过程和演变逻辑。他首次考证了四川大竹县龙水镇的“桃沙鸽”,“能由八百华里的成都归巢,确属中国鸽的良种”,认为这是中国超远程赛鸽的最早品种之一。他也考证了四十年代名叫孙耀龙的中国人引进的日本信鸽“灰毛桃花沙”,认为这和后来的“吴淞鸽”存在血缘关系。他还考证了当年黄埔军校流落在民间的军用鸽“小白背黄金眼”,认为这和“李鸟”又有相近血统。同时,关于四川地区的赛鸽选种、赛季赛线选择以及赛鸽的运输、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见解。



(陈道尊完成于文革后期的信鸽类研究文章手稿)

陈道尊的大儿子曾告诉过笔者,他见过父亲制作过的不少精美鸽哨,其中有只鸽哨是用羚羊角制成的,非常精致珍稀,声音也特别悦耳动听。八十年代初期陈道尊被学校返聘,仍回十三中执教各年级学生的美术课。作为成都市十三中初八四级学生,笔者有幸躬逢其盛,亲受教益。那时,陈老师仍在饲养信鸽。回想当年,因为陈老师的鸽舍就在一街之隔,他家鸽群传出的哨声,一定无数次地传进过笔者的耳朵。

今天,当笔者和好友成都远程鸽舍李志刚一起,读着陈道尊手稿中这些泛黄文字的时候,那熟悉的鸽哨声仿佛又在耳畔徐徐响起。它们在伴奏着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歌颂着传奇般的宇宙生命轮回。笔者想起中国民间收藏家和书法家张钫写在自家书房的一副奇联:“谁非过客?花是主人!”是啊,时空悠长,自然恒在,这鸽哨声其实永远也不会消逝。


(备受尊敬的成都赛鸽前辈名人陈道尊先生同夫人和孩子们在一起)

----------------------------------------------------------------

友情提示:本文为中信网专供发布,个人版权所有,未经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很值,赞赏一下
发布时间:2021/3/10 19:32:51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专题
发表评论
表情
登录
匿名评论
选择表情
所有评论(26评论
手机中信网友
26楼
一提起陈道尊老师就不由得脑海里浮现出想象的三四十年代成都的景象。他挺拔修长的身材,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田径比赛。跳高时矫健身姿令人难忘。学校举行文艺汇演时他指挥毕业班同学的合唱,白衣白裤白鞋挥舞双手划出漂亮的弧形…。初中时陈老师教我美术,给我们讲俄国巡回派画家列宾,列维坦,说到动情处高唱伏尔加纤夫曲。高中时我仍然和他有很多接触,主要是谈音乐。他告诉我他虽然是美术老师,但是他在四川省立艺专学的是音乐。后来他又成了我小弟弟的第一个素描老师。我们常在青龙街他家小院里聊天,唱歌。他不时回忆起当年音乐界的活跃的年轻歌唱家,听喜欢的沈湘,还有当红的朱崇懋,魏鸣泉和韩德章。他是三四十年代的文青。从他身上看到那个时代的风貌。
2021/3/19 5:33:48
4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25楼
陈道尊老师还教学过我的音乐咧。张德勋敬告之。
2021/3/17 22:15:33
4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24楼
陈老师一生坎坷,含辛茹苦。但是他的字画和音乐方面的造诣,堪称师之鸾凤。
2021/3/17 19:20:29
3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23楼
哀悼纪念道尊老师!陈老师是我13中初中美术课教师,儒雅翩翩,学识深厚。至今难忘他给我们介绍展示列宾的名作“伏尔加河畔纤夫”的神情。陈道尊老师安息!
2021/3/17 17:26:17
6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22楼
陈道尊老师教我绘画,刻章至今难忘
2021/3/17 13:28:54
3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21楼
满满的记忆
2021/3/17 9:14:05
6
回复
中信网友
20楼
赛鸽历史,永存鸽心!
2021/3/12 10:56:19
3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19楼
养鸽只为娱乐,让尔等样人弄的神乎其神。可悲!
2021/3/12 8:20:39
3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18楼
不错,我们四川鸽友的骄傲
2021/3/11 22:00:58
3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17楼
666,收藏了,鸽界清流,敬佩!
2021/3/11 16:04:37
4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16楼
这才是爱鸽、养鸽、传承、发展赛鸽事业的人,值得佩服的养鸽人。
2021/3/11 15:00:11
7
回复
中信网友
15楼
信鸽文化的传承,前提是自身必须有文化内涵,而非物质利益至上。向鸽界老一辈学习!
2021/3/11 12:56:41
8
回复
中信网友
14楼
向老一辈前辈致敬,学习。现在养鸽九成多以上都是*徒。
2021/3/11 11:19:50
6
回复
郁仲山
13楼
幸福满满,养鸽子陶冶情操幸福快。
2021/3/11 11:17:14
4
回复
中信网友
12楼
当今难得一见的文章,图文并茂,有根有据。
2021/3/11 10:53:47
3
回复
中信网友
11楼
一篇记录四川赛鸽名人历史的美文。
2021/3/11 10:20:12
3
回复
中信网友
10楼
向老一辈前辈致敬。
2021/3/11 9:22:39
5
回复
669029
9楼
金典美文,这就是文化传承,给人以熏陶,心灵享受,百年成都鸽史如泣如诉,文人美德代代传承,彰显成都历史名城风采。向老一辈文化人致敬,向作者致敬。
2021/3/11 9:10:23
6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8楼
震撼人心的历史巨著,收藏拜读
2021/3/11 9:05:25
3
回复
中信网友
7楼
5楼说得对,过去是爱鸽人养鸽子玩鸽子。现在是*徒养鸽子,玩鸽子,或者说过去的爱鸽人现在也变成了*徒。
2021/3/11 9:00:33
6
回复
中信网友
6楼
僰,读音:bo.波的二声,簿
2021/3/11 8:57:48
3
回复
中信网友
5楼
现在这样的学者型爱鸽人少了。。。
2021/3/11 8:57:23
8
回复
中信网友
4楼
僰族,一个把历史沉淀在悬崖上的民族,一个在华夏边陲开疆拓土几千年却又突然间销声匿迹了的民族。僰人悬棺,一个消亡民族的历史见证,一部被历史的风霜冻僵了的民族文化史。 向老前辈致敬!!谢谢作者王波同志。
2021/3/11 8:53:12
5
回复
四川鸽友
3楼
不愧为文化名人,致敬老前辈。
2021/3/11 8:45:35
5
回复
手机中信网友
2楼
好往事,能多见到作者的文章!
2021/3/11 8:42:01
5
回复
中信网友
1楼
向老一辈前辈致敬。
2021/3/10 20:49:26
8
回复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方式客服中心意见建议网站导航APP下载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我要投稿 建议反馈及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