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论坛里看到大家议论湖北正大杯的事,于是想起幼鸽飞千公里这个话题。
幼鸽飞千公里,没有人能肯定的讲一定不行,别的鸟类可以在出生后几个月就飞越几千公里的迁徙路程,鸽子为什么不行,这是对鸽子心肺功能以及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的一个挑战,或许我们可以发掘并培育这样一种鸽子。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比如湖北全省,必然会有鸽子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这样一个比赛则正是把这些鸽子挑选出来的最好方法。只是比赛之后鸽子的去向却值得商榷,年复一年,优胜好鸽都四散而去,真正留在本主手中继续征战或者承担育种大计的又有几只?年年如此,岂不是湖北鸽友年年都在为大家做贡献培育好鸽?而自己却只得到区区几张钞票?如果是我培育出的好鸽,必不能让别人花几个小钱就轻易买走,因为买走的不只是一只鸽子,而是我辛苦培育出的最好的成果。我还要留下它继续比赛,用来年甚至其后几年仍然优异的长距离赛绩来证明此鸽没有因为幼鸽时飞千公里而油尽灯枯,证明此鸽便是我们苦苦寻觅的那一只白乌鸦。个人认为只有到了这一步,才能算是为培育适应千公里赛程的幼鸽品系找到了一个好的开端,但仅仅也就是个开端而已!如果轻易卖掉,就算我还拥有它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大堆又如何?聪明人也必然不会舍本求末!更不会为了几个小钱而年复一年的去重复毫无结果的游戏。
除了对赛制的讨论,以及鸽友如何决定优胜鸽去向的讨论,我们更应该去讨论幼鸽是否能胜任这种比赛,这是我们行事的根本出发点。
欧洲人更愿意相信鸽子要到完全成熟以后才能胜任超长距离的比赛,他们有幼鸽,一岁鸽,老鸽的分组。也有人送一岁鸽去巴塞罗那,但最终名列前茅的绝大多数都是两岁以上的老鸽,而幼鸽则是不允许参加这种距离的比赛的。现代赛鸽运动源于荷比,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事实证明他们的水平领先世界。他们的成功说明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也说明他们对鸽子的认识是正确的。举个例子,耐久能公司老董事长诺尔迪斯迈可生前曾说过,赛鸽应该作为一个嗜好,淳朴爱鸽人的迷你鸽舍里更容易找到好鸽,因为他们把鸽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有人出高价买鸽,如果太太不同意便坚决不卖。不能排除欧洲人过于谨慎了,但是我们更该回头想想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去培育这样的鸽子?为了到台湾和南非去赢钱?去各大公棚赢钱?如果仅仅是为了赢钱,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作为一个养鸽人踏入此门的初衷?
看着一只幼鸽破壳而出,茁壮成长,小时候能从三四百公里的地方飞回来,长大一点可以飞到六七百公里,成年以后可以于千公里之外凯旋;就如同为人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上学读书,工作,成家立业,立足于社会,这都是多么光荣和伟大的事情!硬把自己的孩子逼成方仲永的父母,是不是根本不配为人父母?换作是你,会舍得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卖苦力为自己赚钱?会舍得自己的子孙都沦为别人手里不问死活的赚钱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