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dshueusa在2007-7-23 2:44:38的发言:我们养鸽的人最爱侃鸽子。话闸子一打开,口水多过河(应该用成语“口若悬河”比较文雅)。
其实,我们大多在消磨时间,有用的东西少之甚少。究其原因,我们的养鸽之道缺乏数据。没有数据,很难有实实在在的结论。
不久前拜读了一篇关于如何鉴鸽的文章。作者当然是想教你如何挑选赛鸽。可读完之后,一头雾水。我想,再读十篇,百篇这样的文章,你也成不了鉴鸽高手。作者谈到龙骨:好鸽子的龙骨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作者谈到肌肉:好鸽子的肌肉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作者谈到头部:好鸽子的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作者谈到翅膀:好鸽子的翅膀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作者谈到。。。。。。
很明显,这样的文章缺乏数据。它的内容只是一种空想的杜撰。它缺乏一种实实在在的结论。然而,类似这样的文章充满了书刊杂志,甚至,充满了网络论坛。鸽文越写越模糊,哪里还有什么概念?哪里还有什么定义?
鸽事的复杂给我们采集数据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但是,我们想过要收集数据吗?鸽事的复杂委实让我们难以找到某种规律,但是,规律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不然咱们还相信唯物辩证法干甚?
总有些鸽人客观上表现得比你强,有的甚至强N倍。他们一定依循着某些规律行鸽事,他们绝不可能只是一群幸运的宠儿。
N年前我扦队到一个茶场。场党委马书记在接见我们的报告中,多次用到了“可能。。。,也可能不。。。”的并列句。他也许没有意识到那些话几乎没有意义。但他一定知道,他不需要对那些话负任何责任。这种句型后来成了我们知青点的笑料,“今天中午可能有肉吃,也可能没有。”再后来,也成了我和我老婆之间的家常笑话。“老婆,我今晚可能准时回家,也可能做不到。”
许多人常说鸽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然不可“言传”,你聊什么聊?既然不可“言传”,你写什么写?
我们都要多个心眼了。咱玩鸽子非得玩出点数据来才行。我们要用客观的实验去否定和证实那些已被“公认”的学说。不然,再向天借五百年,我们也只能蒙在鼓里玩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