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争“鸽眼论”久矣。
这个话题,原本大家各执一词,难分高下。不过,近来一些鸽眼论大师的文章很是热火,其言之凿凿,仿佛只要会看鸽眼,冠军就唾手可得。既然如此,为何还有许多鸽友还在苦海中久久挣扎呢?难道是他们都懒,不愿意认真学习吗?
我尝试探其究竟,只可惜笔者资质愚钝,看了许久也没看出什么名堂。云里雾里之下,一扫评论区:哈哈,英雄所见略同。不过我还是很好学的,孜孜不倦地几十篇文章咽下,不仅没有解答我心中疑惑,反而一个新的疑虑滋长起来:
“鸽眼论”真的有意义吗?
(注:我这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鸽眼,而是对于唯“鸽眼论”是从的“大师们”提出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疑虑,也欢迎各路大师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看法。)
“眼”之学说,古已有之。从一些词语当中便可观其端倪:泉眼、风暴眼等等。“眼”对于全身部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是看人,我们都会下意识地“首观其眼”,更何况是一只鸽子呢。
不过,“首观其眼”并不等于“只观其眼”,一字之差,意义可谓天翻地覆。既然“鸽眼论”早已发展成一门高深的“学问”,笔者作为一位“外行人”,自然不好置喙。不过,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寻一下:
要成立一门学说,究竟需要哪几点?
一、确定的科学依据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震古烁今的“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这是我们现在的常识了,可是这个伟大发现,在当时却是无人问津,甚至连他的支持者,都被当做“异端”处死。为什么?
因为没有科学依据。
没有任何数据可以表明,地球是绕太阳转的。直到1609年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说明什么?没有科学依据,一门学科是难以广泛地深入人心的。
同理可得,“鸽眼论”有已经出成果的科学依据做理论支撑了吗?如果没有,那是否有大量的试验数据佐证这一观点呢?
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数人在看鸽眼的同时,也会根据这只鸽子的赛绩、血统、骨架等等因素共同商定,鸽眼只是其中一部分。如若“鸽眼论”真的如此神奇,那么赛前从送去参赛的几十羽或百羽鸽子当中,只需看眼,不就能识别真英雄?更有甚者,甚至不用摸到鸽子,看眼嘛,照片就可以了啊!“大师们”只需远程操控,端坐于电脑前,手指轻点,获奖不如同探囊取物?温酒斩华雄也不过如此了。
一个没有科学论据做支撑的“学问”,最多也只能作为“假想”、“推论”。我们该做的,是积极关注学术研究成果、多方实践证明自己的假想,而不是仅凭主观臆断,以及少量实验过程不明的“成果”,就大肆宣扬,甚至妄下定论、夺人耳目。做学问,最重要的是严谨啊!
二、可定量的判断数据
好,现在我们退一步:假设“鸽眼论”已经得到证实,那么我们下一步该做的,就是让学术成果惠及大众,用科学的发展真正改善人们的生活。请问,“鸽眼论”要如何普及呢?
我摘录两段话,大家大概比较一下,哪一段文字更好操作:
“看鸽眼的砂形、色彩、结构、内线口、眼志等,看鸽子眼神等透出来的精、气、神、韵。这样结合整体看鸽选鸽,你就会选看出好鸽。”
“由3条有限的直线首位互相连接的图形,内部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对于我这样一个“鸽眼论”小白,想要快速上手,无非就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现有的“学说”,实在是晦涩难懂。什么“鸽眼清澈闪亮,光洁,通透,光彩照人”,太难操作了有没有!能不能更具体呢?比如:内线口半径多少?底砂何色为佳?
当然,我只是举例,目的是要有可操作的依据。而不是“清澈”、“明亮”这类主观性很强的词语。就好像说,如果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不是“两直角边相等,直角边夹角,锐角45°”,而是诸如“小角锐利”、“大角中正”之类的词——
基础数学怕是发展不到今天了。
说了这么多,一句话总结:学问学问,必要有科学在前。如果仅凭经验、直觉就能作为行事的依据:那司机开车不用驾照,胆大就好了;医生看病不用考试,穿个白大褂就好了;写文章更简单了,资料都不用查了:
瞎蒙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