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比赛,是一项群众体育比赛。福建三明的一户下岗职工家庭7年来居然靠养信鸽维持了一家子,照料老人,孩子上大学,全靠卖鸽收入、比赛的奖金。
男主人郑昌旺说:“这些年来,是信鸽养活了我们一家子。”
郑昌旺1978年从福建林学院木材机械加工专 业毕业,分配到荆西贮木场设备科工作。他从普通技术员,一直干到工程师、科长。他从小就喜欢种花养鸟。1981年,他去徐州出差买回2只良种信鸽,养在宿舍阳台上。以后,这2只信鸽又与台湾、香港的良种信鸽交配,繁殖下一代,这些信鸽一直繁育到20多只,每年参加放飞比赛,都取得不俗成绩,为他赢回许多奖杯。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木材流通体制放活,贮木场失去了辉煌。2000年,荆西贮木场撤销,场地用来建粮食周转库,职工全部下岗置换身份。郑昌旺的妻子柳淑芳也从三明纺织厂下岗,夫妻俩只领了2郾2万元的置换身份安置金。这年,他的儿子考上龙岩师专;他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患心脏病,天天得吃药,什么事全赶在一块,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一下子让他犯了难。荆西社区居委会为他们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熬过一阵子。闽南的同学邀他去那边工作,老郑思前想后,婉言谢绝了。
一阵鸽哨传来,他的目光停留在空中这群小精灵身上:何不发挥专长,靠信鸽养活全家。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他在宿舍五楼的顶层阳台上用旧木板搭建了鸽棚,把楼顶停用的蓄水池也改成鸽舍开始优良信鸽培育。居委会干部从社区图书馆找来科学养鸽的书籍,从网络上找来饲养信鸽的资料送给他参考。荆西劳动保障事务所还在附近的棉花厂为他的妻子找到一份工作。老郑当即退出了低保,他说:要把这钱让给更困难、更需要的人。
几年来,郑昌旺的信鸽越养越多,越养越好,现在已经发展到3群、160多羽。他还加入市信鸽协会,定期进行信鸽放飞训练,参加比赛。2000年,他的一羽信鸽从江西新余放飞归来,获得三明、永安两市总冠军,得到8000元奖金。这羽冠军信鸽有人出价4000元求购,他舍不得卖,而是留下作为种鸽。冠军鸽的儿孙辈们也在比赛中屡获佳绩。下岗以来,老郑的信鸽在每年两次比赛中都有斩获,获得前十名的功勋信鸽共有50羽。
他把饲养信鸽的收入作了合理安排,出售乳鸽的收入用于购买信鸽的饲料:玉米、小麦、绿豆等,每年约收入开销6000多元,收支平衡;出售种鸽的收入用于购买每年两次参加比赛的每只50元脚圈;获奖的奖金全部用于一家人生活开支。几年来,他的信鸽参加各项比赛获得的奖金就达十几万元。他感慨地说:“信鸽成了我的衣食父母,这几年,都靠信鸽养活我们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