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上养鸽人》是我曾经做过的一个视频采访专题片,至今还可以在中信网的视频播客栏目中找到。讲的是退休回来的香港白领马维正先生的养鸽生涯和健康的退休生活。
那次,我们去厦门思明信鸽协会报道他们的特比环大奖赛,特意去了鼓浪屿,因为,人们用很多美丽的文字描述过鼓浪屿,悠扬钢琴声,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大家还不了解“海上花园、音乐之岛”之称的鼓浪屿上,还有不少养鸽人,赛鸽强豪。
我们在思明信鸽协会人员的陪同下,乘轮渡上了鼓浪屿岛,养鸽老前辈马维正先生迎接了我们一行,并引着我们上到了他的鸽棚。他的鸽棚建在他家老式洋房顶层,该建筑已经被定为文物而保存了下来,它正好建在被誉为有两大标志性旅游景点“八角楼”和“日光岩”的连线上,与“八卦楼”一巷之隔,站在历时近百年的老楼顶端,厦门美景一览无遗。
图:右一 马维正先生
我们架好了三台摄像机,围绕着一张小桌,品尝着他家的点心和名茶,听着鸽子的咕咕叫声,吹着舒适的海风,享尽鼓浪屿风情,请马老师讲述他养鸽子的故事。
马老师在他14岁读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了养鸽子,由于马老师就读的厦门二中,与他的小楼在同一小巷,校园中的铃声、嬉笑声、歌声在他家里听得清清楚楚。那个时候上学前、放学后,有的哪怕是课余短暂的十余分钟时间,总要跑回家上三楼顶看看笼中的鸽子,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好像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图:楼上两间鸽舍
出于对小动物的喜爱,上大学时马老师报考生物系,毕业后在厦门工作。直到1981年,马老师赴香港谋求发展,养鸽子的爱好也跟随他来到了香港。毕业后,养鱼、养花、养鸟,马老师全都玩过,这些爱好被相继放下,唯有养鸽子保留了下来。对于精通生物的马老师来说,养鱼、养花、养鸟过于简单,养鸽则不同,就像没有谜底的迷,怎么玩也玩不烦,年年有盼头,一养就是一辈子。
图:马维正在介绍鼓浪屿鸽子归巢赛线
到香港后,马老师在他租的七楼顶端养起了鸽子,打比赛,交鸽友,虽然离开了厦门,对鸽子那份情结依然未变。由于早些年香港就以国际贸易著称,通关方便,与欧洲各国有紧密的经贸往来,那个时侯欧洲赛鸽名家阿列维什和亨得利先生等经常到访香港,所以马老师很早就引进了欧洲铭鸽,并带回大陆,分给大陆好友,为厦门信鸽运动与国际交流发展做出过不少的贡献。
马老师棚内的阿列维什名血据说是福建省里数一数二的好鸽子,不论公棚赛还是协会比赛,都飞出了无数的优异成绩。马老师棚内主要有三路鸽子,即:阿列维什、罗杰富利卡和克拉克,其它血统的鸽子也有,那是为了回血过桥用的。因为,马老师育种主要是采用回血,当发现过度近亲时再杂交一下,目的是保持赛鸽实力的稳定性。
马老师讲信鸽比赛比的是养功,现在,厦门的这条赛线比较稳定,因为,在这条赛线上已经飞了20多年了。但是,在厦门打比赛比在香港难打,香港是每年十月下旬开始比赛,那个时候鸽子毛都换过了,厦门这边十月一日就决赛了,训放必须在八、九月份进行,那个时候鸽子都还在换毛,那样是很难掌握的。另外,厦门赛线的地理条件与香港赛线的也不一样,需要找到适合这条赛线竞翔的鸽子。
马老师在厦门三个协会的比赛中,曾经获得过700公里冠军、1000公里亚军、500公里团体冠军等优异成绩,属于厦门大佬级的资深赛鸽家,根据他的比赛经验,要在厦门这条赛线上取得好成绩,必须找到适合的赛鸽品种,养鸽人常说的是一个是种,一个是管理。平时给鸽子多喂一些活菌,帮助清理肠道和提高食物吸收能力,那样做可以看到鸽子的粪便是成型的,是健康的。另外,在比赛期间给鸽子多补充一些蛋白胶原类的保健品,帮助提高鸽子的体能和保障鸽子体能消耗后的尽快恢复。
马老师从香港退休回来,在厦门养鸽子打比赛已经许多年了,已经有过太多的名誉和成绩,养鸽子对于马老师来讲,更多的是健康,马老师说他看见鸽子就有精神、就健康。我们也祝愿马老师养鸽更加快乐,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