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对成功运作的公棚全年绩效做一个分析,让我们参赛者看看从收鸽开始至决赛结束,各个阶段的损失会有多少?又有多少鸽子能坚持到比赛结束。
在公棚数据最全的《中国信鸽信息网》上,找了9家数据完整的春赛公棚,(涵盖参赛费1399-13888元的低-中-高档次公棚,即便是随意选择,却也有一定代表性),把各个时期公棚公布的真实数据用Excel表格反映出来,方便读者赏阅、分析或总结。
其中:
一、“逐羽查棚”时间除开尔春棚公告时间是12月9日外,其余棚都在11月3日-18日之间。这个时期公棚自查存棚羽数,离次年3月份训放时间还早,没有作假意义,数据应该有较高可靠性。
二、所有“失格率”,都是以公棚最后公告的收鸽数为基准核算(除慧能春棚是9月18日外,其余棚公告的收鸽羽数清单时间都在8月份)。通常公棚习惯按每关上笼羽数为基准核算归巢率,本文则不这么做,因为鸽子从进棚开始,赛鸽之间就已经开始形成了竞赛。首先是得活下来,其次是别游棚,然后是训练不丢失,才有机会进入比赛环节。
所以,这么算下来最后决赛的归巢率极低,失格率巨高。按这次收集的数据分析得出,决赛平均当日归巢率仅百分之六点几,二日归巢率才百分之十多点。换句话说,幼鸽从入棚开始,能不伤病、不丢失坚持到上决赛站的平均只有23.6%,相当于4羽只能1羽进决赛,平均每10羽只有1羽能有决赛归巢的概率,更别说获奖几率了。
在公棚赛中,以比赛上笼羽数为基准核算归巢率不真实,总不能认为收2万羽,决赛上笼3千羽,当天归巢2千羽,就把那很小范围获得的67%吹上天吧。那没了的、失格了的1万8千羽不算鸽子吗?
三、收费站归巢鸽数并不等于收费羽数,下站初赛、资格赛或速度赛上笼数才是交费羽数。这个数据汇总显示,大约平均有8%左右的鸽子被鸽主选择放弃了交费,无论哪个棚,总有不交费的,概莫能外。
今年起举办公棚赛,新规需要公棚方交押30%保证金,目的应该是提高入行门槛,维护参赛者利益。但全面取消参赛保证金或报名费,平心而论,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这对公棚方不公平。本来就有8%左右的弃权鸽不交费,等于这些鸽子公棚出钱白养了。在实际执行中,如果这类鸽数量太多,公棚赛举办方会无形增加运作、赔钱风险,一旦促成其停赛、退赛,那这批鸽子就全废了,参赛者利益也会受损。
体育比赛或其他业界的比赛,哪个不交报名费?个人保证金可以不交,报名费应该多少象征性地给一点,权当交一部分饲养费了(比如每羽交100-150元,算是全程饲养管理费的一半)。这样,虽然没多少约束力,但是可以作为公棚一部分运作费,减轻半数以上公棚资金压力,毕竟优质、实力强的公棚还是少数。若逼得实力稍差些的公棚捉襟见肘,养不好鸽子,做些小动作,交费后再飞就大批掉鸽子,最后吃亏得还是参赛者。
四、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得出,公棚运作各阶段平均损失率分别是:
收鸽饲养阶段病亡率:13%,
原《中国信鸽公棚信誉等级评选办法》中划定:收鸽饲养阶段损失率10%内的为优秀,春棚收鸽期适逢夏季,鸽病太多,损失率自然会比秋棚大些;
开家游棚率:18.87%-13%=5.87%;
收费站前训放丢失率:35.30%-18.87%=16.43%;
从收鸽到收费站训放,平均总损失率为35.30%;
第一关丢失率(180-200公里):56.71%-35.3.%-8%=13.41%;
决赛上笼率:23.60%,当日归巢率6.18%,二日归巢率10.62%。
就算将开创决赛成绩去掉(遭遇强逆风,非正常赛况飞行),剩下8家公棚当日归巢率也才6.93%,二日归巢率11.83%。春棚鸽子不好养,损失率是会比秋棚大一些。
即便如此,是比赛都有意外,开创决赛遇风,吹丢了太多精英;慧能400公里站遭遇其它放飞鸽群冲撞,也损失不少鸽子。两次铩羽提醒我们:意外可能无处不在,送鸽不宜只认准一个棚,苹果别放一个篮子里,否则就有可能遇上亏血教训呐!
在9家公棚中,决赛归巢成绩达到10%以上的只有西安的金鸽源和慧能,尤其是金鸽源,决赛当日归巢率14.77%,二日归巢率18.25%,非常抢眼!在前4位决赛绩效最好的公棚中,排名第1、2、4的也都是西安的公棚,不但飞的是有一定难度的山地赛线,而且还都是采取“先探视、再开始训放100公里站才收费”的方式。事实说明这种提前探视的方式不能主观被诟病,毕竟人家的绩效确实排在后探视公棚的前边。
这里并不是刻意推崇、提倡“西安探视”方式,同是陕西的棚,饲养期间的损失率也有很明显的差距,不管怎么做,归根结底还是得把鸽子养健康了。采用哪种方式探视收费,归公棚自己说了算,并不存在硬性规定。
至于这9家公棚盈亏情况,有兴趣的可以按以下方式从图表中摘取数据计算:
参赛费/羽X第一关上笼羽数-总奖金-各项总支出(低档-高档棚可以按300-500万估算)=盈亏
友情提示:9家公棚没有一个亏损的。获利丰厚的,多少拿出了些盈余,奖励了名次靠前的出围归巢鸽或加站赛获奖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