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云南赛线上的赛鸽以“桶子型”骨架为主,归巢速度慢且赛后恢复时间长。200公里、300公里的比赛后,鸽子往往显得极度疲惫。然而,时至今日,赛场规则已变,“小炮弹型”的鸽子——那些没有爆发力、体型不是三角形或梨形的鸽子——几乎无法获得好名次。 而公棚在饲养管理和调理手法上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精准控制鸽子的兴奋度、科学配比粮食营养成分以及大规模统一化的管理标准,让赛鸽的整体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现在,鸽子归巢时都是速度极快地从天而降,像老鹰俯冲一样干脆利落。毫无疲惫之态,反而精神抖擞。再加上,再加上好鸽占比多,送公棚的基本都是鸽友们经过精挑细选的潜力选手。
那么,资格赛、预赛和决赛中,究竟哪一站最难飞?答案是预赛。
预赛赛线穿越山区,云南山脉庞大,加上距离、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放飞点更加难以抉择。许多公棚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山坡或山沟作为放飞地点。
再加上各地海拔差异明显,预赛空距多在200-300公里左右,赛程不算太长,但某些赛段(西线)甚至存在高达1500米的落差,极大地增加了飞行难度。
也正如云南当地俗语所说:“十里不同天。”天气变化无常,风向突变、三月雨季以及秋赛大雾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经常打乱比赛计划,导致丢失率上升。
因此,预赛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