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养鸽者来说,其粪便的各种变化都显示鸽子的健康状况,细心乃至正确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还是有必要对其机理心知肚明。
鸽友们都知道粪便的外观显示出鸽子的健康状况,这需要密切地观察。然而,为了了解其机理,正确解析粪便的外观,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追根溯源。
粪便是鸽子肛门的排泄物。肛门之前是泻殖腔,内连输尿管和肠道。鸽子即使完全禁食(不饮水,也不食种籽),也会排便,只是量较少,但却是事实,这属于正常情况。因为粪便中另含极少的水份,以及肠道内壁的坏死细胞和胆汁。粪便看似黑黑的一小团(豌豆大小),顶上有少量白色的尿酸盐(鸽子不饮水,因此尿液极少),质地呈凝胶状,有粘性,新鲜的粪便会随着铲刀铺展开。鸽子经正常饲喂后,粪便的体积明显增大。
和禁食鸽的粪便成分相比,正常粪便中多了种籽料消化后的废物。我们已研究过谷物粮消化的原理,在此重提一下:谷物消化需经受液体的作用,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通过各个器官的研磨和揉捏运动,消化液(胃液、胆汁、肠液和胰液)促进了谷物的消化。消化运动使肌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循环系统积聚在肠壁上,再由肠壁“过滤出”有用的元素,然后将残留物留在肠道内。这些可消化的残留物包括水、谷物中的纤维素、胆汁、吸收性较差或无法吸收的矿物盐,这些物质都加入前面提到的有机废物中(坏死的肠道细胞)。当然,这些经肾脏排出的排泄物在体积上比禁食鸽的排泄物大很多。在外观上,含水、但不溶于水的尿酸盐“盖”在上方,下方是普通的粪便。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粪便的成分是什么,任何影响其平衡的因素都会影响粪便的外观。首先,我们必须排除粪便的色泽,色泽的变化属于正常情况,除非另有其它原因:如饲料中豆类较少,尤其是当蚕豆含量少而玉米和小麦含量高时,粪便呈浅褐色;伴随着传统的饲喂方法,粪便转为棕绿色;如饲喂大量油菜籽,则变为黑色。色泽的变化仅仅取决于种籽外壳的颜色。正常的粪便密度均匀,底下是肠道的排泄物,上方是肾脏的排泄物(白色尿酸盐)。
肠道排泄物的密度取决于粪便中水的成分,因此取决于成分中水的比率。无论是什么原因,如一羽鸽子大量饮水,只要肌体正常运作,会造成尿多,水份的大量排泄(不溶水的尿酸盐被分离出来)。如肠道功能正常,由肠道形成的排泄物浓度就正常。但当尿液和排泄物在泻殖腔汇集,鸽友看到一大滩水(尿液)中的几粒粪便时,这种情况是嗉囔发炎的典型症状,是鸽子过量饮水以缓解炎症造成的。因为那时消化管空闲没有食物,如肠道情况良好,水经过的速度会很快(大约一小时),这就解释了鸽子为何会排泄出一滩尿液的原因。至于为何它们夜间在巢箱内排出的粪便会正常,那 是因为鸽子夜间不饮水。
肠道感染了寄生虫(球虫、蠕虫)或细菌后,会造成“活跃”的肠壁逐渐退化,影响收缩能力。由于肠壁渗透性变差,对水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也变弱。因此,如让鸽子自行进食,其结果或是其体重减轻,或是鸽子过量食用谷粮,致使粪便排泄量增多。那时水不易通过肠壁,因而鸽子几乎不排尿,于是积留在肠道的水在肠道蠕动下就与其他物质混合,产生松软的粪便,外观似牛粪。
以上是肠道发病的典型症状。根据胆汁分泌的多少,粪便还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或多或少带有绿色。当然,肝脏的病灶也是主要原因。绿色的粪便常见于毛滴虫症、毛细线虫症(蠕虫)和副伤寒(沙门氏菌病)。
对于尚栖息于巢盆内的幼鸽,它们的粪便状况自然取决于其父母的健康状况,如自幼鸽第一次吸食嗉囔乳,就有可能感染源自父母的毛滴虫、细菌、球虫的卵母细胞和蠕虫卵。但是,这类寄生虫性和细菌性感染的病情发展方式有所不同:自出生后第十天起,毛滴虫和球虫病会导致肠道紊乱;而沙门氏菌,如果尚未导致十到十二天的幼鸽在数小时内死亡,则会使它们排泄绿便;蠕虫偶尔才会导致问题出现(但是,六到八周龄大的幼鸽会出现症状)。
嗉囔炎症(毛滴虫症及其并发症)会导致幼鸽的父母过量饮水,因吸收过量的盐或有毒的化学肥料,致使血液中矿物质失衡而口渴,也会使它们饮水过多,最终巢盆内“发了水灾”。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鸽友首先应该先查父母鸽。对于鸽友而言,这是调查中最重要的步骤。尽管,失去几羽幼雏并不严重,然而种鸽的健康问题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春季,时间紧迫,鸽友必须尽快查明问题,以便开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