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使距离震中约30公里的核桃坪基地圈养的63只大熊猫有1只死亡、1只失踪;基地有18套大熊猫圈舍毁坏、14套严重受损;交通、水电、通信网管等基础设施也处于瘫痪状态。基地圈养大熊猫生存面临食物供应紧张、圈舍严重不足等困难,同时受到次生灾害发生的威胁。根据疏散方案,除已转移的8只奥运大熊猫外,中心将在1个月内分批把核桃坪基地的27只今年配种的雌性大熊猫、种公兽和部分大熊猫宝宝转移到雅安碧峰峡基地,并把19只大熊猫临时寄养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和番禺野生动物园等具备大熊猫饲养条件的单位,另有去年出生的7只大熊猫幼仔将暂时从核桃坪基地转移到卧龙镇政府至卧龙小学之间的安全地带饲养。
从“国宝”的临时寄养,和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大熊猫要在浙江某些竹林产区安家,使我想起我国大熊猫的保护规划和应急机制是否存在?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到1993年,我国已建成保护区700多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多处。截至2005年底,我国自然保护数量已达到2349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14994.90万hm2,约占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的14.99%。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占保护区总数的10.34%,地方级保护区中省级自然保护区773个,地市级保护区42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912个,初步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由此看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之快。
曾培炎副总理会见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代表时的讲话(2006年10月27日)中指出:“我国生态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与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应当看到,自然保护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保护区保护的力度还不够大,存在着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一些保护区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经济开发和建设活动过度,科学和文化等功能发挥不足;保护能力相对滞后,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法规不全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倍加重视。
当我国经济腾飞的时候,自然资源的保护已被各级政府提上议事日程。保护人类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指人类社会采取的措施,其目的在于合理利用、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使环境免受污染和破坏,以建立人类社会最适合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但是,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立法上来讲,仅依赖于1994年10月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 (1996—2010年)》,和《全国环保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9-2030年)》等法规;然而,这么重要的管理系统,从政府职能上讲,还是由国家环保部牵头,存在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多头管理的现象。连征集一个自然保护区徽章图案发个文件则需好几枚公章效应。环保部门有权“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禁止进行影视拍摄和大型实景演艺活动”,如行政执法,涉及面更广。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梦想我国政府早日颁布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法》、国务院设置能独立行使职权的“自然保护部”,在有法可依的指导下编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