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始于多久,本人没去考究,只记得它是人们工作之余的一种爱好,普及之广,很少有与之比拟的,几乎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养鸽,就有人赛鸽。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解决温饱的人们养鸽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以笔者所在的县级小城为例,2000年以前,每年售出足环不足两千枚,参赛鸽几百只,放到700空距,参赛鸽只有几十只,归者寥寥,甚至推光头。到了2000年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足环售出数逐年上升,到05年几乎达到了极致,每年售出足环数达2万多枚,700空距参赛鸽达到了近5000羽之多,归巢鸽也以500以上计算。
然而到了05年以后,这种情况却急转直下,足环售出数却在逐年递减,参赛鸽也少了许多,今年700空距参赛鸽只千余只。而市场上却出现了大批贱卖赛鸽的现象。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笔者认为,除了当地的赛制不合理(该观点本人已在《中华信鸽》2006年第6期中阐述)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参赛的成本增加。这当中包括饲料费的上涨,运输赛鸽费用的上涨,而且足环费会费也跟着大幅度的上涨。如果说前二项费用养鸽人不能左右,情有可原。而后二项由养鸽人的娘家人——鸽协来收取,那样大幅度的提高就不应该了。分析一下养鸽人的来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属于是中低收入人群,真正大富大贵的人家养鸽的不多。养鸽成本如此提高,有多少人能承受?于是,大家就只有走不养不参加的那条路了。
如此一来,这项运动岂不就成了只有少数有钱人参加的贵族运动?
呜呼,悲哉!原本蓬蓬勃勃的群众体育活动就这样夭折了,这恐怕是每个信鸽爱好者都不愿看到的吧?在这里我不禁要问,我们的赛鸽组织者和管理者到底是怎样看待赛鸽活动的?这项活动到底是贵族运动还是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中国信鸽到底将飞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