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鸽棚中有多少赛鸽,鸽主肯定把棚中的赛鸽分为一流和二流,或者是三流。引进也好,自己培育也好,肯定会做出这样判断:哪羽是优秀鸽,哪羽是次好鸽。对棚中的赛鸽进行分类是有益处的,便于掌握、控制和使用。其实,所谓的一流和二流,就是确定了棚中赛鸽的主体和次体。
当参观朋友鸽舍时,便会发现他们有种鸽棚、赛鸽棚、保姆棚等等几个棚。每一个棚有数十羽赛鸽。假如问起种鸽棚里的鸽子时,便会发现,种鸽也会分成若干类,即一流和二流的种鸽。回头看看阳台的小棚,这里也有十几,二十几羽赛鸽。在这几十羽中,鸽主也会把它们分成若干的类,只不过没有大户那么地自由地分棚罢了。
给鸽子分类,确立主体,进行组合,进行品种血统的选择和分离,具有重要价值。我们鸽界的先辈们和高手,无不是这样做的。对比他们,找到自己的起点位置,是可以少走弯路的。
鸽棚中有了主体,就有了自主权。主体的主流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控制培育的能力如何?这都要求运用自如。如果不对等的控制会困扰主流的发展。如果一味地迅速扩张,如果不为长远发展作操作,会埋下许多的隐患。因为,不以自主为基础是缺乏自我的。培育自己的品系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掌控自主权?结论是“干中学,从实践中来,从现在开始”。
为此,有几种模式可选。一是从零开始,从一开始,所有的事情就都由自己来做,自己选种,自己配对,不听从他人。优点是始终控制主动权,缺点是有可能碰的头破血流,恐怕是失败再失败。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二是模仿,从模仿开始,逐渐个性化,优点是时间短,进步快,缺点是复杂化成份多,易受影响和干扰;三是过渡,利用现有的条件,取得积累、边学习边积累,从零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系,成为主流和主体,最终创立独立的自我品系,优点是可以因条件而展开,缺点是需要克服合作伙伴的障碍;四是跟风,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结伴而行,优点是充分分享别人的经验,缺点是命运不在自己手里。
以上四种模式,没有一种是完全式的。任何一种选择,既有它的好处,又有它的坏处。要想争得自主,只有靠实践,靠竞争来得到验证。当然,主体的使用,不可忽视次体的潜在能力。
有的鸽友,总是不断地引进,不断地淘汰。今年引进了,处理和淘汰去年前年引进的,没完没了。这样永远也成为不了主体,永远培育不出自己的品系。
确立鸽棚中的主体非一日一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