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现在看来可能是老话长谈了,内线口理论可能对现在很多养鸽人来说是很陌生的话题了,其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我国内线口理论,对远程、超远程鸽的培育和挑选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内线口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完成了对各种形态的分类,以及不同形态与鸽子性能之间的关系,这种以超远程赛制为目的的线口种类的划分方法,为我国的国血鸽系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短、平、快”赛制的引入,大量进口鸽外血鸽的涌入,建立于超远程赛制基础上的内线口理论受到很大的冲击。内线口理论成了“明日黄花”,经过数年的尝试、摸索,人们对进口外血鸽的理解变得客观、公正,“短、平、快”赛制也逐步滑入了理性运作的轨道。
人们认识到比赛除了第一要素“快”以外,还需要“来”,还需要耐力、耐气候等多重功能的赛鸽类型,这些特性的需求正是我国老品种鸽绰绰有余的。老品种鸽的品质正逐步成为热衷于“短、平、快”赛程的养鸽者的一种选择。回头再寻找优秀老品种鸽时,内线口理论像是一件丢弃的工具,重新又被捡了起来,重新探索其领域。我个人认为内线口理论适用与国血,它也应该适用与其地鸽系,大家都知道詹森和别的世界名家的鸽子,他们配对都不看鸽子眼睛吗?我认为名家们是全面了解、吃透了自家的鸽系,所以他们不用看鸽子的眼睛,更谈不上内线口了,从而使我们走入了一个误区。
现在的地方和公棚的多元的赛事体制给了内线口理论新的生命力。被不断修正、扩充的内线口理论像鸽眼的其他理论一样,将会为每一个养鸽和赛鸽者鸽舍中鸽子品质的改善作出很大的贡献。
本人认为内线口即品性圈、质圈,内线口是睫状肌的最内圈,也称作前端睫状肌。位于瞳孔边缘,是由两层很薄的肌肉层组成。第一层呈放射状排列,位于眼志圈后面,功能是扩散瞳孔,可称作瞳孔扩散肌;第二层由呈环状排列的肌细胞所组成的肌肉层,环形包围瞳孔,功能为收缩瞳孔,可以称作瞳孔括约肌,两层之间有散在性的色素层。内线口宽度为1.0~2.0毫米,有很多人称眼志为“线口”, 因是眼志最内的一环,便顺理成章被叫作“内线口”了。
内线口的收缩、扩大,直接决定了瞳孔的大小。我们所见各种内线口的色彩差别,只是有两种是冷、暖两种色彩的变化而已,内线口大多为棕黑色和铅灰色色调。
观察内线口,应采用5倍以上的放大镜,本人认为12倍的钟表放大镜最为合适。现在鸽眼专用的各种放大镜,有的还配备了灯光照明,省去了观察鸽眼时对合适光线的依赖。
观察内线口最好在阳光下进行,在早晨和下午的斜照光线下观察效果最好。观察时要注意转动位置,使光线充足的照射下来,这样鸽眼各部位都能一一看到,做能清楚分辨眼志、内线口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