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赛鸽饲养者有责任和义务让自己的爱鸽发挥出本能的极限,有效的管理能使赛鸽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赛鸽之长处用种鸽之长处。要知道任何鸽子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评论一只种鸽的好与坏,标准无外乎是看它的基因是否遗传,能往下走几代。遗传好的基因同时也遗传坏的基因,所以一羽鸽子的短处和缺点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尽可能改善而已。
有些鸽友会很自信的说明把两系或两系以上的种鸽改良的如何如何好,诸如外观何等雄壮、结实,眼砂如何漂亮,骨骼和肌肉如何紧凑合理。但经过若干年后,他会发现当年老系鸽的耐翔吃苦能力或快速爆发能力,也随着外观的改变而消失殆尽。观念转变快的鸽友会马上反省沉思,或立即开始新的引种计划或在老品系基础上找出高代或高辈分鸽子,进行近亲交配以巩固老系的优点。如果观念转变慢的鸽友还会沉醉于昨日的辉煌与喜悦当中,认为今日的失败只源于一时的失误,我的改良品系是最优秀的。前者也同时会思考当时的选配究竟是对还是错。
詹森鸽的肌肉、慕利门鸽的骨骼、杨阿腾鸽的羽毛,这是所有鸽友都认同的赛鸽优点。大家之所以认同,一是三位大师的威名及对鸽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二是此三系鸽80%以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三是优势遗传非常稳定。但仔细研究也都有各自的缺点,以詹森系为例,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正因为有非常良好且极具爆发力的肌肉,使得詹森系在速度赛中一马当先,或前十名中有6-7羽是詹森系。
风云变化莫测,当遇到难天或环境非常恶劣之后,鸽友友会发现前五十名中只有3-5羽“称”纯詹森系赛鸽。有些鸽友会认为自己的詹森或克拉克在逆风或闷热天气中表现很好,但是难度指数继续升级还是会落得迟归或一去不返的下场。举一实例:我家的马克迪库克种鸽,父亲是金牌利蒙治省赛冠军,国家赛五名,KBDB中长距离全国三位,平辈国家赛前十名有三羽。此鸽的子孙后代极具发挥,在地方赛和公棚赛获冠亚军及十名内超过20羽以上,保守估计所获奖金已超过15万以上。此鸽后代手感可用“七松八垮”来形容,来我家鸽友看鸽人数不下数十人,没有鸽友喜欢此类体型。
此系鸽骨架结构不舒服,龙骨该收的位置不往上收,但是十分硬朗、紧密。臂骨厚实善于飞翔,赛距从300-1000公里绝不落后,尤其难度加大,此系鸽更加彪悍,破群而飞,善飞多观赛和公棚比赛,此系鸽在公棚即使只有1-2羽,鸽主心里也非常有底,最末也能混个尾奖,不会让你空手而归。本市格林鸽舍有几羽冠亚军及前十名都是出于此系。谈及此处想到了在台湾获得巨大成功的势山系,可以说站无站相、卖无卖相,外形丑陋、眼砂不漂亮、羽色还不好看,但就是凭借自身优势——耐翔,在世界赌资最大的台湾鸽界站稳了脚跟,并成为台湾的主力品系之一。
记得学历史时曾了解美国发动南北战争,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格兰特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总统却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到应该送他几桶。”林肯总统并不是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只有格兰特能够带领军队取得胜利,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格兰特将军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为什么世间的管理者很多,而真能发挥他人长处者却不多?以林肯为例,为什么他要在指派了三位总司令之后,才能学会用人所长的道理?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往往以为他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因赛设鸽,而在于因鸽设赛。所以通常是先有了某一只优秀鸽,在物色某个赛事适合它胜任,这样的步骤往往引人走入歧途,比赛尚未开始自己已输在起跑线上了,自然难免都是平平庸庸的参赛者了。
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作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立棚引种之前就要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确定自己鸽棚主攻方向是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或是公棚赛(包括公棚地点及难易程度),之后再有针对性的引种。对于现在的中国市场来说,引种并不是大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者心中是否有数,观念决定成败,哪些鸽子在哪个赛距能为鸽主带来贡献,哪些鸽子即使淘汰对整个鸽棚不会带来任何损失。有些鸽友处理劣质鸽是不够坚决,造成鸽满为患,却又不知如何下手。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想此羽鸽子今晚就病入膏肓,明天死掉了,你会不会心疼会不会手足无措。以此来对整棚种鸽逐一推算。
很快你就会发现哪些鸽子被列入淘汰对象,哪些是你重要的主力军。不要因为鸽子的样貌、羽色、眼睛、性格及小缺点轻易淘汰,而应该更客观更科学的建立在实战基础上,组织属于自己更实战的品系,逐渐巩固优势使强者愈强,卓越的管理者懂得并重视贡献,因为他们了解贡献等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