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数载,无甚成绩(汗颜),也无甚交往(无悔),却感触良多(窃笑),写出来与大家共赏,或许它也是藏在众人心中想说而未能说出的话。不足之处,敬请补正。
愈是养鸽愈是感到难,其难在以下三点:
一难:难飞。在养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不明白在困扰着人们:为什么好好的鸽子在正常的家飞中,却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为什么短短几十公里的训放却回不来?这些在老国血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成为今天的现实。当真正的比赛到来之际,不知是称其为“残兵败将”为好,还是称其为“剩”者为王的“精英”为好的这些赛鸽,又来了一次“大浪淘沙”。在比赛中大范围失鸽之后,其中所“剩”不多的鸽子才是真正的“胜者”。在此语境中,归巢的快慢已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归巢成为首选。呜呼!悲哉还是喜哉?
二难:难养。此难养非彼难养,是专指防不胜防的各种鸽病的发生,而通过当前赛鸽抗病能力差这一现象,其背后又隐约投射出赛鸽品质及体质每况愈下的事实。为什么会如此呢?它是由人为造成的恶性循环,是由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君不见,赛鸽越放越近,且只敢晴天放,导致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差,天气稍一起变化即造成不归。另一方面,由于身体素质好,抗逆性强的老国血退出历史舞台,以及如同“饮鸩止渴”一样,人类在比赛中为追求高额奖金而不惜大量使用各种药品,更为加剧了赛鸽品质、体质及素质等方面的下降速度。人们以自己的主观短视选择了赛鸽,同时也品尝了由此带来的恶果。当人们想以高科技手段,即制造出用以弥补这种恶果带来的不利的各种名目繁多的药品时,非但没有提高赛鸽的整体水平,反而使其情况更加恶化。但“江山不幸诗家幸”,当赛鸽将药物当食物来吃的同时,却催生出了一个庞大芜杂又充满暴利的鸽药市场。
如今的鸽病之多似乎已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只要我们看看鸽刊上那些铺天盖地的鸽药广告就知道了。同时它也难免不让人产生疑问:我们鸽子的体质真的到了弱不禁风的“病秧子”的程度吗?与此同时,对于鸽药的选择和使用,又成为广大鸽友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我们常讲“对症下药”,鸽子也是生命,同样适用于此,前提是我们必须知道它易患或已患的是什么“症”,其次才是选用什么样的“药”预防和治疗。然而,我们鸽界缺少的是在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遑论有什么值得信赖的“权威人士”,你无人可以获得帮助。在鸽药的生产及流通领域,有什么监管单位为其把关和负责,又有多少值得鸽友信赖及推荐的品牌产品,这些都无从知晓。由此造成的后果只能是我们鸽友自己“无师自通”,犹如“瞎子摸象”似地扮演着医生的角色,装模作样地拿着注射器,为鸽子摸不清穴位地进行注射……或是看着标注不清,用法及用量百般琢磨不得其解,同时又半英文半中文的产品说明,以一种“想当然”的所谓“剂量”为鸽子下药……
我们说,缺少在赛鸽防疫及检疫方面的制度保障,要想创立一个国家的赛鸽品牌是很难的。试想一下,无论是国家赛还是地方赛,当成千上百只服用过兴奋剂或处于亚健康及发病状态的赛鸽掺杂其间一哄而上地装笼之时,这样的竞技状态能够体现出比赛的真实水平吗?家庭作坊式的防疫水准能够保证那些原本应该成为优秀选手的赛鸽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吗?如果不能,创立一个国家的品牌赛事又从何谈起?没有品牌赛事,赛鸽品牌又从何而来?
如果把比赛比做一场战斗的话,鸽子就是那冲锋陷阵的战士,当战士负伤了或缺少弹药和武器,该怎么办?这时就需要作为“后勤”保障的鸽病防治的手段及相关的鸽药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够跟得上,而现实又如何呢?……
另外,我也希望那些有经济能力去欧洲赛鸽强国采风的鸽友,不要总是将镜头对准那些大师们,在我们仰慕这些大师风采的同时,也不妨将他们在打造品牌赛事,诸如在鸽病防治及检疫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采撷”过来,以飨鸽友。相对于大师们的风采,这些东西可能看起来没那么“光鲜”,却甚为有用,可为打造中国的品牌赛事起到“采它山之石以攻玉”的借鉴效果。
三难:难缠。此谓不指别的,而是特指国内鸽界糟糕透顶的人文环境。无论是身边所处的小环境,还是整个鸽界的大环境,莫不如此。“酱缸文化”的内耗效应甚至会导致一些成长环境不同,心理素质较弱的鸽友萌生退意。
在今天的鸽界,诚信已成为稀缺之物,从鸽子交易弄虚作假的欺诈行为中,不难看到这一点。另外,鸽友之间的平等交流已为攻讦和谩骂所替代。我有时甚感纳闷:养鸽之人怎么如此“好斗”呢?!咱们是不是上辈子有仇啊?!平等交流成为不可能,相应地,宽容和理解自然也成为鸽界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难飞、难养、难缠,此三难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困扰着中国鸽界,成为培养品牌赛事及赛鸽品牌之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