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2002比利时巴塞罗纳全国冠军育种
家中琐事渐完,终于可以重静下心来整理久违的鸽事。买来三个月不曾细看的鸽刊,尤以《科学养鸽》03年第二期的比利时巴塞罗纳全国冠军获得者珍.彼得.波加尔的介绍令我心动提笔,有话要说。
早就知道去年的欧洲鸽坛,绛色鸽大行其道。自己偏好此类,加之对西翁鸽及相似鸽系情有独钟。鸽刊中凡有关于西翁鸽和绛色鸽育种的资料也颇为留意。特别是前几日在中信网上看到鸽友上传的这羽B98-2415326砂眼绛雄的照片,就对此羽颇为好感,今日再看其作育血统,耳目一新,惺惺相惜之感由然而生。
因为一羽实际意义上的近亲作出鸽能够在上万羽的经典大赛上拔得头筹,其背后折射出养鸽理念上的意义,远比所谓赛鸽理论家们的长篇宏论来得有意义得多。许多“马后炮”式的赛鸽育种文章,由于把育种和比赛描绘得过于玄妙而使人最终不得要领。但,不论怎么说,胜利的的确确是存在的。它就在那里,它像个上帝之手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场比赛,它的金手指倒向谁一边,谁就会成为赛场上的骄子。不过,即使是那些成功者,也许还未真正目睹过它的真实面孔。这就是育种。
一句话概括这羽冠军鸽的作出过程。
本身两羽亲近血缘,同母异父作出的雄鸽与同父异母作出的雌鸽互配而成。
如果非要如圈中一些好事者用他们的所谓先进理论指点江山的话,这羽冠军鸽早就该成为餐桌上的一碗清汤!
其一∶品系太老,鸽子太纯。从其曾祖代看起,除最年轻的曾祖父80-2660646是八十年代鸽外,其余始源种鸽皆为七十年代未期作出鸽,祖代鸽的作出,全部是亲鸽在非最隹育种年龄(七—十年龄)作出。且有两羽鸽77-2234245雄和79-2664630在其曾祖代反复出现。曾祖代八羽鸽,两羽鸽分别以三次的出镱率在血统作育中出现。可见鸽主在育种比赛上的功底和不惧近亲的实践。因为,这样近亲的鸽子,鸽主充其量是试验放飞,一般鸽主是不会投入到此类赛事中的,更不要说拿冠军了!
其二∶种鸽太老。配对年龄上的差异还出现在冠军鸽本身的作出,十一岁的老雄鸽配七年龄的老雌作出冠军(不排除套旧脚环的可能,但以欧洲养鸽风气,概率极低。)
其三∶翔绩太差。据其他刊物报道,此鸽三代内皆为血统配对,无翔历。
分析血统。这羽巴塞冠军鸽应该说是一羽以音布利区为班底,用欧洲古典传统鸽融汇而成的鸽子。
音布利区系是一直驰骋欧洲鸽坛的“红色战车”,他在长程赛上的实战效果令人神往。而同样值得我们留心的是处于育种源头的77-2234245“白尾号”之子——由韩森(欧洲鸽人叫此名的太多,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所说的鸽鼻祖)×西翁×司翠克鲍特混血而成的马特尼系。这羽鸽分别配对两羽雌鸽——同系统的马特尼系雌鸽79-2622619波尔多国际冠军亲姊妹和音布利区系79-2664630安哥拉姆后代作出二雄一雌展开下一步育种。
从最早在血统中出现的77“白尾号”之子到98年冠军的作出,四代延绵,时空跨过二十一年光景。我一直以为只有在中国大陆,才有一些食古不化的养鸽人在玩技术。不想在它的发源地还有人在做如此有个性和成效的事情。
这羽名鸽是亲鸽自由配对无意而作呢?还是鸽主有意而为我不知道。但在现在这个养鸽子求新求异的圈中,很多人已不大重视鸽子的作出过程了,强调的是作出的技巧和结果。这是鸽人间人生观、价值观和对赛鸽、对育种观念不同的差异。我思考是不是需要在每一次看似平凡的作育和配对里而寻求在理念和鸽系中有所创作,在育种上有新的开拓呢?是不是要在这个不择手段追求功成名就的鸽圈中保持一种“平常心” 而专心于自身素养的完善和超越呢?我相信任何人的心性和心境都会反映在他的鸽技之中。
记得多年前一位鸽友与我谈及他为何弃养音布里区系(品质非常好)时就说过。此系鸽伴随绛羽遗传的深浓鸽眼常常让自己无所适从,不知道配合对向应该如何把握而放弃对这一品系的发展。今天比利时巴塞罗纳全国冠军获得者珍.彼得.波加尔横空出世却告诉我们许多、许多!
这就如和一位高明的棋手下棋,虽然自己总被击败,但也有机会领略妙招。在我的鸽友圈里,与我同等年龄、有同等经历的人,也和我有同样的体验。赛鸽育种能带来这样的快乐,但是必须产生于真正的大师,就象珍.彼得.波加尔这样级别的人物,时下中国的养鸽家,谁达到这样的级别?恕我直言,能够带来养鸽快乐的东西,只能是我们智慧至高的产物。比这再低一档的东西,只会给人带来痛苦;而低档货,都是出于功利的种种想法。
鸽界很早就流传着长程鸽飞的是血统,短程鸽飞的是管理,我佩服和敬重那些“宁要一只近亲的二、三名,也不要一只杂交冠军”的鸽主。培养长程冠军鸽实际上是鸽主在磨砺鸽系时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短程冠军鸽是磨损了鸽系的本性,也是一个培养鸽主赌性的过程。
也难怪冠军得主敢在夺冠后把鸽子以天价卖出,并放言∶“虽然冠军鸽已卖出,但只要做好育种工作,认真淘汰,并做好舍内的保健工作,想再得一次冠军,应该还是会有机会的”
写到这里,我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具有这种神奇能力的人和鸽的感染和影响。看到他,顿然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无论国血、外系原来赛鸽可以这样育的!感觉放松了,就像是长久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轻松无比。
我发现现在的养鸽人在越来越频繁的比赛中很长时间理不清头绪,以为现代赛鸽就是这么一种人、财、物的打拼,并为自己打不起昂贵的比赛而自惭形秽。这种倾向使很多人执著地迷恋进而迷信进口鸽、迷信药物,总是想在鸽系和赛鸽的层面上寻找比赛的制胜之道;这种倾向使大部分人随时担心自己在赛鸽领域的领先地位被动摇,便不断地以追求更多更新更强的赛鸽去消弥这种担心。在这种心态的导引下,日趋繁复的赛鸽系统与实战所要求的简洁原则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站在鸽的因素那一边。他们宁可把比赛当成与对手在鸽系实力上的比拼,而不愿更多地把它看做是勇气和勇敢、智慧和谋略的较量。他们相信只要詹森不死,一代代欧洲强豪没有沉睡,胜利的大门就会一直向他们人敞开。如此自信使他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与其说比赛是沿着鸽系和赛鸽这一固定轨道上的角逐,不如说它是一场不断改变方向、具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球赛。穿上阿迪达斯的队服和耐克鞋,并不能成为NBA赛埸止的明星。
珍.彼得.波加尔的成功告诉世人,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理解,在使用每一鸽系时穷尽其潜能,而不必像熊瞎子掰苞米那样,只会不断地用新鸽系去淘汰旧鸽系。在今天,单一鸽系的独立使用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想象。组合鸽系(请允许我这样说,组合与杂交是两个决然不同的概念)的出现,为各种新旧鸽系以及培育新鸽系的匹配使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无数事实证明,鸽系的综合运用甚至比鸽系的保持培青更能推动赛鸽的前进。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羽巴塞罗纳国家冠军本身,而是赛鸽发展和使用中的系统化趋向“有什么赛鸽打什么比赛”与“打什么比赛作什么赛鸽”,这两句话道出了传统比赛与未来比赛的明显分野,也点明了在两类比赛中赛鸽与育种的关系。
自有赛鸽以来,人们一直遵循的一条不成文的通则就是“有什么赛鸽打什么比赛”。往往在先有了一种赛鸽项目之后,才开始形成与之匹配的育种和操作管理方式。赛鸽在前,育种随后,赛鸽的演变对育种的演变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这里固然有时代和鸽系的局限因素,但也不能说与每一代赛鸽育种专家们都只考虑赛鸽自身性能而不论其它的社会利益趋使因素。
“有什么赛鸽打什么比赛”就其本质而言是消极的,因为它的潜台词所折射的是一种无奈,但我却无意贬低它在今天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这种积极意义就是立足现有赛鸽,寻找最佳育种。换言之,就是力求找到最能与既定赛鸽相匹配的比赛环境。
养鸽人对赛鸽与育种关系的不自觉或被动适应,预示着为了达到目的的自觉或主动选择。从而使其性能发挥达到极致。今天,从事比赛的人已经在有意无意间完成了从消极向积极的过渡。只是有一部分人仍然误以为这是落后的养鸽人在无奈中唯一可能也可以采取的主动。殊不知就是比利时这样的世界头号赛鸽强国,也同样需要面对这种无奈,即使独步天下,也未必就能用清一色的现代高新赛鸽去打竞翔费用愈来愈昂贵的现代比赛。只不过在新旧赛鸽的选择搭配方面有更多的目标罢了。
如今日益开放的赛鸽市场,多元的赛鸽供应渠道,为赛鸽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余地,多品种、多性能、多代次赛鸽的大量并存,为赛鸽间的组合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广阔也更可为的基础,只要破除把赛鸽基本属性固定在老鸽系和新鸽系之间的惯性思维,就可能化腐朽为神奇;如果以为打经典比赛就一定要靠庞大的财力和鸽系支撑,一味迷信这类赛鸽的神奇作用,反倒会化神奇为腐朽。
只有那些流星划空般的育种天才,才能独步一时地打破常规,突破局限,创造性的将可资采用的全部育种材料组合在一起,擂响鸽事实战的隆隆战鼓。用中国的一句传统语言来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话听上去虽然很玄,但却是对正确使用组合手段唯一准确的解释。只有理解了这一点,一种超越于众多育种方法之外的新理念,新思考终将水到渠成,终成正果。这就是万法归一。甚至是育种的终结。除了组合本身无所羁绊的超越,谁也无法想象还有什么育种能够超越出组合之网。
没有永远正确的育种,只有永远正确的规律。正确的规律并不能包胜不败,胜利的秘诀在于对规律的正确运用!
结论就这么简单,但肯定不会出自简单的头脑。
附:比利时巴塞罗纳全国冠军血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