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老家不远有一位养鸽子的老师傅,姓董,六十多岁,高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身体虽然瘦些,但十分精神,面孔上总带着和善的微笑,言语上也从不和人争辩。几年前从交通局下辖的公路管理站退休下来,真正过上了“与鸽为伴”的“修仙”(董师傅老伴语)的生活。
在我的家乡,方圆几十公里,董师傅养鸽子比我出名。提起养鸽子的,老人小孩都会告诉你,车夫山职业高中旁边的“老董”或“董老头”养的鸽子“厉害”,“能送信”,“用汽车带到徐州,自己都能回来”。
据董师傅自己说,他自九岁开始养鸽子,至今已经将近一个甲子,除了中间参军在部队的几年,这一生就没有离开过鸽子。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虽然那时他家里的鸽子除了少数几只“飞来的、过路的套着脚圈的信鸽” (董师傅老伴语)外都是家鸽。他自己远在部队,也不忘写信给家里的父母,让他们千万别把他心爱的鸽子给吃了。
董师傅说,早年间因为爱鸽子,他和人打过架;因为爱鸽子,摔坏过偷猎鸽子的人的猎枪;因为爱鸽子他,脱光过夏夜里潜入他鸽棚偷鸽子的孩童的衣服,让那孩童光着屁股回家叫家长……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信鸽事业迎来了春天,董师傅也开始全部养上了真正的信鸽。那年月,信鸽比赛多是中长距离,在董师傅家的鸽棚喝水的、要饭的、歇脚的、借宿的多是那些老国血。董师傅留它们在家里住上一年半载的,甚至三年五载的它们还会不告而别,还带走了董师傅的丝丝牵挂。
“这些年跑来的鸽子不恋老家,你养它个三、五十天,选个配对,顶多出窝小鸽子,再赶它都不走。你别看它戴的脚环比以前的多了,颜色也好看多了,膀子上的印章不老少,不恋家!”董师傅说。
由于董师傅的年龄所限,他很少参加鸽会的比赛,所养信鸽就是为了自己的爱好,按眼下的话说,为了“养眼”。用董师傅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看着高兴就是了,别老呆坐着,那老年痴呆症就来得快了。”虽然是快七十岁的人了,董师傅每天五点半到六点起床,然后就是养鸽人每天的必修课——放飞爱鸽、清理鸽棚、换水、喂食……
前两天,在董师傅的鸽棚中,看着董师傅的那一棚百多羽宝贝,我给他提了一点建议——精简机构:年事日渐见高,体力、精力都会有所下降,太多了就会照看不过来,费用也会很高,机构精简后,可以少而精,可以照顾重点。董师傅欣然接受,表示会尽快落实。
我希望有一个身体棒、精神好的董师傅一直在养鸽子的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