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赛鸽“养多容易,养少难”
兵不在多,而在精,精兵强将方显锐气,这是一句军事术语,但仔细琢磨,对我们饲养赛鸽颇有一定启发。
在鸽友闲聊中,我们会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唉!不知怎么搞的,紧控制,又爆棚了,真是养多容易,养少难啊!”。根据本人的教训,认为越养越多,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运作失控所造成的。
一是引种多。我们鸽友刚开始,多数都是由一两对种鸽起家。经过作育,训放参赛,一看自己的鸽子飞不出成绩,就动心了,下决心引种。先是三五对地引,子代经过实战,仍然飞不到人家前面去。这时往往都不从自身作育技巧找原因,总认为鸽子种气不硬,在强棚先强种地导引下,形成了一个源源不断地引种,致使种棚里的鸽子越来越多。
二是配对多作育的崽子多,种鸽多配对必然多。花钱引进的老种鸽,子代飞不出成绩,是个非常烦心的事,像一件破棉袄,穿上不顶衣,扔掉舍不得,只好重新倒配,寄希望新的崽子放光。新进的种鸽又要互相搭配,这样一来一去地折腾,最少又是十多对的配对。开春每对按三窝蛋孵,到五六月,赛鸽棚最少要增加四五十羽鸽子,加上春季参赛鸽子,棚里少则七八十羽,多则过百羽。
三是心慈手软留的多。对迟归鸽子缺乏全面分析,淘汰不狠,总想再给一次复放机会,留棚继续饲养。对新作育的崽子,眼力不强,挑选不严,往往是良莠不分,一律留之。就本人而言,在淘汰这一关键环节上存在的问题较多,一味认为作育一羽幼鸽不容易,轻易淘汰,唯恐“刀下有冤魂”,常是心慈不舍。
四是血统的困扰。引进的种鸽多数都是名鸽的后代,这一对是某某系,那一对是某某系,作育出的崽子只就是放不动,也舍不得淘汰,认为好血统鸽子对我们低收入的人来说,花钱购买,淘之可惜。
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实现养少养精。
群大弊多,负担重。棚里种赛超过百羽,按中等饲养水平计算,每月的小料费用最少得150多元,加上药物费用,每年仅这一方面的开支接近3000余元。当然这对有经济实体的朋友来说,是一个无所谓地开支,但对大多数低收入鸽友来说是一个比较重的负担。还有负重地投劳投工,管理样样都得到位,否则广种无收。
群大棚小,易患病,要想养一棚健康鸽子也很困难。这是弊端之二。密度过大,互相拥挤,今天感染这病,明天感染那病,防不胜防,经常用药,自身免疫力下降,这样的群体很难承担辛艰的比赛重担。
由此可见,“精兵简政”,势在必行。办法有二:
其一,下狠心把那些只吃食,不跑路庸俗之辈,清理出棚,丢包袱,减负担,少养精养,这样坚持下去,比赛或许还能拿个好成绩。“一手拿刀,一手领奖”,这也可能是成功者的总结,他们的做法听起惨忍,实则不过。我的好友杨国斌先生,淘汰鸽子很有见地,作育崽子数量不少,精挑细选,稍有缺陷,将其列入“菜盘”。等到协会训放时,不足20羽,赛绩十分突出,2009年春秋两季夺取了500公里精英赛,700公里决赛两个冠军,700公里分速达到了1213米,和西安市协会同级别的三名并驾齐驱。真乃精兵强将,其做法值得借鉴。
其二、改变引种观念和配对作育方法。种鸽越多,品系越杂,越难玩出名堂。无钱不引,有钱宁可出高价引一羽高品位种鸽,也不可低价引十羽俗辈之货。去别人棚多学管理经验,少索购鸽,功夫要下在自己棚中的基础种鸽上,勤摸索,善总结,培养自己的优秀配对,这样离成功将会越来越近。另外,配对作育,从种鸽地调整到种蛋地观察,要细之又细,改变不分好次,见蛋就孵,出鸽就留的做法。孵出的崽子先天不足,不管品系多么高贵,都应毫不含糊地淘汰。这样才是实现少而精的途径。
以上拙文,权属有感而发。养鸽群大群小,都是因人而异,有的善于以多取胜,有的善于以少取胜,各有己招,。所谈肤浅观点,有的可鉴,有的根本无用,这才是真。本人是一位普通信鸽爱好者,出于多种原因,崇尚、羡慕、追求以少取胜,然而,这又仅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写于2009年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