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困惑
前几天接到廊坊一同行小兄弟的来电,主要咨询了一些公棚在选择教练方面的条件,说心里话我对这些“千篇一律”的话题也是“深有体会”。现大致整理如下,算是问题剖析也好,明确目标也罢,希望能对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一、要求存棚率
不可否认,存棚率确实是老板和教练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个百分比直接关系着老板、教练和参赛鸽友的名誉和利益。从管理方面来说,存棚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左右成败的方面太多了,比如:鸽棚的环境硬件、饲料、疫苗以及日常药品的质量、教练的养功、饲养人员的责任心等等,并不是教练一力扭转的局面。所以盲目地承诺存棚率并不太实际。当然了,如果各方面都达到要求的话,路训前存棚率达到87%-90%并非多难的事情。我说的是实际数据,而非表面数据。
二、工资数额
网上确实有重金招聘的公棚,但不少公棚的承受能力都在三万以下,虽说不能以工薪的多少作为能力的衡量标准,但只有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才能够“招得人才”。比如某棚首届收鸽近六千余,因为聘用没有公棚管理经验的亲戚任职教练,而造成大批伤亡,最后没办法了只能求助兽医。“亡羊补牢”的结局造成了多大的损失?最主要的是失去了基础优势!仅仅是为了节省那几万块钱。
三、工作履历
大羽数的饲养不同于模式化的东西,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尽管履历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东西要数悟性。举个例子来说:有的人养了一辈子鸽子,到头来还是懵懵懂懂,始终在某个框框里徘徊不出。而有的人养了几年或者十几年却卓有成效,甚至时有所悟。履历和能力绝对成正比吗?并且老一套的东西早已远远跟不上发展,这些落伍的管理模式如何能比现代化的电脑管理更有成效?再比如:中、小型公棚的教练就等于半个兽医,禽病有很多疾病的外表症状都比较相似的,经验判断如何与现代化的检验手段相媲美?(常见的病菌都有特殊的体表特征。)
综上几点,我认为:凡事没有绝对性,只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够奠定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