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写了多篇有关信鸽制种、训赛的文章后,清夜扪心觉得有一大问题是赛鸽运动中的重中之重,不吐不快。
偌大一个中国三十万以上的鸽友,几乎是欧洲鸽友总和的四倍,少说也占全世界鸽友的近半数,可悲的是,长此以往中国鸽界,难以竖起世界名鸽的大麾,更难叫响世界名人的盛誉,悲哉!哀哉!
中国近现代鸽史上虽有李梅龄、汪顺兴等公认的大师,但终究难以跨出国门,享誉世界。不是我们人不行,是我们脚下的地不平;不是我们鸽友无能,而是中国鸽会各级领导,还没有意识到、落实到、固定经典赛事,是产生名人、造就名鸽的重中之重。
“猛将起于士卒”、“一将成名万骨朽”,自古杀场出英雄,王者是战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战场和战事才是产生猛将的舞台。各地鸽会经30多年比赛,应该已经基本摸清,并应该定下了最佳赛鸽线路,也应根据地理、气候诸条件确定下了赛事日程。
中鸽协也曾连年举办过500公里、1000公里国家赛,固定经典赛线条件已基本形成。但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固定的经典赛事至今仍未形成。纵观欧洲鸽史,名家都是某一经典赛事的常胜将军。詹森飞近,杨阿腾飞远已是定论。
巴塞罗那经典赛程70年不变,马赛、波品那、波城、波治、查特鲁、波罗那几十年不仅赛程不变,连集鸽、放鸽日均不变。这样近百年固定下来的经典赛事,不仅有利于几代鸽主,几十代赛鸽手法和赛绩的纵向比较,更有利于后代鸽友,不断总结,集合几代人的智慧和努力,去提高对某一固定赛程、赛线的信鸽种养训特殊规律性的认识,对系统研究和促进信鸽运动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长此以往各项赛程特有的制种、训练、赛飞、调养、秘诀得已固定形成,各个级别的专家、王者也就会应赛而生了。无怪乎詹森家族几十年来,只放中短距离赛程,形成了:体型偏大、龙骨偏厚、肌肉饱满、眼底透亮、适配性很强、速度极快的品系特征,被天下鸽友所钟爱。而杨阿腾系善飞远程隔日赛,在1000公里级别一统天下数十年。其中杨阿腾系中的斯宾号,更是连续多代有12羽王鸽,夺得巴塞罗那国家赛和国际赛的冠军。
没有固定赛线和经典赛事的形成,就没有詹森的短程鸽系,就没有杨阿腾享名于世;没有了经典名鸽的詹森和杨阿腾,当然也就不会屹立于世界赛鸽之林了。再往远说,没有成百年的经典赛事,比利时、荷兰、英国也就难以立足于导世界赛鸽运动的巅峰了。
反过头来看看中国鸽界,七八十年代盛行2000公里超远程;九十年代后转入千公里、700公里;再10年又风转500公里短程赛,短距离公棚赛又风行于世。十年一变,从基层鸽会到中国鸽会赛制和赛程的转换,变乱了中国鸽界。
诸多鸽会一经换届,三五年东西南北线就会颠倒一次,弄的鸽友只得追风。每兴一个赛程,每变一条赛线就会牵一发而动千钧,鸽友们为应赛,大多会淘汰一批鸽子,还逼得放弃刚刚摸到门道的种养训技术,只得另起炉灶再升堂。长此以往反复无常,中国鸽界终因鸽会赛事的多变,长期不得安宁,长期不得发展。
固定赛事看起来是小事,实则“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鸽会的决策就决定了鸽事的生命。试想让马俊仁今天教100米运动员,明年改教800米运动员,后年再改教跨栏,恐怕马俊仁就不会教出王军霞这万米长跑的冠军了吧,马俊仁这位名教练也不会享名于世了吧?!
袁伟民带出了,连夺六冠的中国女排,可谓叱咤风云。可让他改行去管了足球,却成了败军之将,教训也是深刻的。
所以,赛程、赛线的朝令夕改,实质上破坏了中国名家、名鸽诞生的机制,违反了世界信鸽运动发展的规律,也是中国鸽界难以突破产生名家、名鸽的瓶颈所在。只有中国各级鸽会,认清固定赛事、重中之重的迫切性,尽快固定经典赛事,中国鸽界才有希望,中国名人、名鸽才会冉冉升起,光耀世界鸽坛。
否则,中国鸽界走向世界只是一句空话。
术业有专攻,成业在于精!
要尽一事,必观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