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鸽育种理论:种鸽配对区分A与B
A鸽有显性强势遗传的特性,是我们常说的血统鸽。B鸽隐性弱势遗传,一般称之做桥鸽。这两种鸽子遗传特性之间是均匀过渡的,选种鸽的时候选两个极端,A选遗传特性最强的,B选遗传特性最弱的。A+B的后代其羽色、体型、性格等均像强势遗传的A,B的特性一般不遗传给下一代,因为最大程度的遗传了A的基因,好鸽率非常高。A+A跟B+B的后代就复杂了,体型、羽色各异,甚至会出现跟AB截然不同的羽色体型,此搭配好鸽率十分低。A+B的后代里面有A也有B,跟赛绩、体型、羽色等无关联。冠军鸽里面既有强势遗传的A鸽也有弱势遗传的B鸽,如留种,仍选两个极端。
欧洲不少名家掌握着直接鉴别出A鸽的能力,具有鉴定A鸽能力的强豪一般是用强势遗传的A鸽去鉴别未知的B鸽。B鸽的鉴定是靠配对后观察其后代获得的,搭配不同的鸽子其后代特性均不随显现自己特性的亲鸽一般就是B鸽,这种鸽子几乎每个鸽友棚内都有,不同的是隐性特性不一样,最好的那种是直接不遗传自己特性的种鸽。
即便是在欧洲,能直接鉴定出A鸽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不能掌握这一技能的人中有高人就想出了另一种方法,异色配。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一般会将羽色遗传至下一代,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的后代一般不显现自身羽色。根据这一特点,可用已经鉴定出来的B鸽去验证找出A鸽。已经验证出的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去配引进鸽、赛绩鸽(异色配),从后代羽色上判断是否是A鸽。异色配还可上推鉴鸽,后代出了成绩,与成绩鸽羽色相同的种鸽一般是A鸽,羽色不同的种鸽一般是B鸽。
品系繁育: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交配自己后代的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可最大程度的遗传A的优良品质。对引进鸽最合适,能快速建立新品系。同品系内A+B(包括姊妹鸽互配),能提升品系特性,防止品系衰败退化。
杂交使用:如果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跟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都是来自于稳定的鸽系,其后代出成绩的概率就非常高。品系能力越强,成绩应越好。
引进A鸽注意事项:同品系内成绩好的A鸽一般较成绩差的A鸽遗传能力要强。不同品系之间的A鸽,品系越好,A鸽越好。单关成绩好有偶然性,要选多跑鸽或者直系内经常出成绩的鸽系引进A鸽。
A+A,B+B有时也能出赛绩鸽,不过好鸽率十分的低。A+B好鸽率最高,欧洲赛鸽强豪们应该就是使用的此理论育种。以后有时间我会举例论证其正确性。
二、用孟德尔定律印证:种鸽配对区分A与B
下图描述了孟德尔的经典实验之一,这里他用豌豆杂交实验说明了他的遗传概念。
孟德尔认为子一代的遗传性状来自于亲代父本和母本,然后再把这些性状传给子二代,而不是在子代那里混合起来的。
纯合的父本(圆豌豆)和纯合的母本(皱豌豆)杂交,每个亲代产生一种配子,S 或 s,杂交之后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都是Ss,而表型都是圆豌豆。
当子一代进行自交时,它产生两种卵细胞,S和s,还有两种精子,S和s。这些配子按照四种途径随机结合形成子二代。其中的三种的表型都是圆豌豆,而第四种是皱豌豆。所以两种表型产生的比例是3 :1。表型是皱豌豆的基因型只可能是ss型,而表型是圆形的豌豆的基因型中,有一份是SS,有两份是Ss型。因此在子二代中,有两份是纯合体(SS,ss),有两份是杂合体(Ss)。
由于表型为圆型的豌豆有两种基因型SS或Ss,所以我们称圆形的表型相对于皱型来说是显性的,皱型相对来说是隐性的。
咱们在这里用强势遗传的的A鸽替代圆形豌豆,用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替代皱形豌豆来套用孟德尔定律。
套用在赛鸽育种上就是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去搭配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其子代才能显性出A的特性。但是F1只显现强势遗传特性的这一状况到了鸽子身上会有些许差异,因为有些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本身就没有孟德尔实验用的样本纯。其基因中偏重一个羽色的,后代往往只显现一个羽色,基因中混有其他羽色的,也有可能会显现出来。
不论是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还是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其本身也都是F1,它们之间配对也就是A+A或者是B+B,都属于F1自交的范畴。它们之间所携带的可重和显现的基因太多,并且其状况远远复杂于孟德尔杂交产生的F1。孟德尔杂交获得的F1根据其自身携带的可重合的基因,有1/4几率翻出基因完全等同原配对的圆粒豌豆或者皱粒豌豆。鸽子之间的F1自交就相当复杂了,好多种鸽本身就是杂交鸽,可重合显现的基因太多,有可能是1/4也有可能是1/8更有可能是1/16,总之再翻出你所要求的种鸽的特性的可能性很小,通俗讲就是好鸽率很低。
F1自交后代好鸽率极低,所以要尽量避免F1之间配对繁育。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再次在F1中寻找显性强势遗传特性最强的鸽子(也就是A鸽),去搭配一只隐性弱势遗传特性最弱的鸽子(也就是B鸽),其后代才能稳定的显现出你所要达到的目标。
众所周知杂交一代F1是最强的,这一点不止体现在赛鸽育种上,其它的动植物都适用。使用最广的是杂交农作物,袁隆平院士培养的高产水稻就是杂交稻。现在农民种庄稼都是种杂交一代F1,如果再用杂交一代去留种,第二年的产量必然很低,也就是说用F1自交留种达不到要求,种庄稼的农民都知道。
总结一下,就是赛鸽育种尽量避免F1自交的情况出现F1也就是避免显性强势遗传特性的A+A或者隐性弱势遗传特性B+B之间互相配对。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每次配出的鸽子都是F1”。用显性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去搭配隐性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稳定的获得F1杂交一代。
套用孟德尔定律,F1自交出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的概率很低,而多数鸽友都是在用F1自交,就出现了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稀缺的现象。棚内种鸽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的数量决定着赛绩的好坏。强豪们的鸽棚我没去过,我估计其种鸽棚内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与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的比例大概是在1比1左右。本地鸽友的鸽棚我养鸽的时候去过几家,棚内A鸽数量多的鸽友,即便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素质不是最高的,成绩也很稳定。那些棚内有1、2只,2、3只A鸽的棚,则偶有赛绩鸽出现。棚内没有像样的遗传特性强的种鸽的鸽棚,出现赛绩鸽的几率最低。
国内的赛鸽虽说近年来有所提高,但形成鸽系的不多,品系繁育才能作育出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相互比较一下:同一地区的鸽子,县城的往往不如区市的。不同地区间的鸽子,经济条件好的强于经济条件差的。赛鸽传统的区域强于后期新增的区域。但是跟欧美比较还是差了很多,这点从引种方向上就能看出。
把以上这些相差的原因做一统计的话,应该还是A鸽率和A鸽质量在起作用。我是通过观察本地鸽友的鸽子推论出来的,推论的依据就是,棚内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比例越接近1比1的鸽户,其成绩越稳定,A鸽素质越高成绩越好。
我估计赛鸽发达的国家在拼强势遗传特性A鸽的质量,我们却还在拼A鸽的数量。产生如此大的差距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育种理论不完善造成的。
大家对“指定配对”这句话应该不会陌生,许多到欧洲买鸽的鸽友都曾遇到过“指定配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具备扎实的配对育种理论,以及十足的把握,他们是不会去“指定配对”的。正确的育种理论在比利时荷兰不说是尽人皆知吧,总之应相当普遍。
套用孟德尔定律,强势遗传特性的A+A同弱势遗传特性的B+B都不产生过高的好鸽率。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指定的配对中应该一只是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另一只是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
也许有人觉得育种很深,其实不然。F1能体现杂交优势,我们在育种的时候就朝这个目标繁育即可。最难的是鉴鸽,其次是通过品系繁育获得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
三、赛绩好的记录鸽具有强势遗传的特性?
有许多鸽友认为赛绩好的记录鸽一定都是强势遗传的特性的,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好的子代一般是显现强势遗传特性种鸽的特征,但是这些子代却不都是强势遗传特性的A鸽。如果都显现强势遗传特性,那养鸽就不是那么难了,直接买来冠军鸽做种就行了。为什么有的冠军鸽不能作育出好的子代?
你购入一只冠军鸽,通过作育发现,配过好多只鸽子后,其后代成绩均不理想,那么这只鸽子多数属于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不能作育出好鸽的主要原因是“你的棚内没有配得上它的鸽子”,这是引用的一位欧洲强豪的说法,具体是哪位强豪我忘记了。这句话很经典,是欧洲一位鸽友邀请鉴鸽能力很强的名家去购鸽时名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即保全了鸽主的面子,又打消了购买者的愿望,因为这是一只B鸽。这只冠军鸽即便是弱势遗传特性的B鸽,它所遗传的体质也达到比赛夺冠的要求了,不能作育出好鸽的原因是你的棚内没有遗传特性超强的A鸽去搭配它,或者是棚内A鸽的基因都没强大到遗传至后代还能夺得冠军的程度。如果你再仔细观察这只冠军鸽的后代,就会发现其后代无论羽色还是体型,往往都翻不出这只冠军鸽的特性。
同样还是这只冠军鸽,如果是到了欧洲强豪的手中,作用就很大了。强豪们养鸽一般都是品系繁育,品系繁育就要用到近交。一段时间后,该品系的体质会退化。引进一只冠军鸽或者是类似的遗传品性弱,但是体质好的B鸽,既能拿到赛绩,又能改良体质,还能保障自家鸽系血统纯正,总之好处多多。
相关论坛帖子链接:
种鸽配对区分A与B 赛鸽育种理论
用孟德尔定律印证种鸽配对区分A与B
种鸽配对区分A与B例证1:穆利门的黄金配对
种鸽配对区分A与B例证2:改变乔治.波里命运的一羽种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