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观看高水平的马拉松比赛的时候,电视转播的镜头往往一直都对准了其中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这些领先的运动员。他们整齐的奔跑节奏和均匀的奔跑步调,总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在两个多小时的长途奔跑中,有些运动员从第一梯队跌到了第二梯队,甚至跌出第二梯队。而极少数的运动员能够从后面的梯队达到甚至超越第二和第一梯队,这些运动员都属于那些保存体力型的,善于在最后时刻发力。到最后,第一第二梯队的运动员往往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大家是不是觉得和赛鸽没什么关系?那好,下面看和赛鸽有关系的。
相信很多人都观看过公棚的信鸽比赛吧,那么是不是很多比赛冠军鸽都不是单独归巢的,而是和一些同伴一起到达的呢?这种情况在公棚赛的信鸽中还是相当普遍。和马拉松比赛的道理是完全一样,其原因就在于信鸽比赛同样存在着“跟跑”现象。当然这不是信鸽主观意识上的一种策略,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你可以看到在家飞的时候,信鸽就是成群结队飞行。信鸽放飞以后,这个群体大都会向正确的方向飞行,这时整个群体只有一个梯队。他们会以一个均匀的速度飞行,而不是越飞越快,就算其中有谁速度加快了,后面所有的信鸽也会尽全力加快速度跟紧,使得整个梯队看上去保持速度一致。很快,有信鸽体力跟不上了,第一梯队的成员开始逐渐减少。飞到最后接近家的时候,体力最充沛的一些信鸽所组成的第一梯队就成了前名次的有力竞争者。而那些掉队的信鸽又组成了一个个的小梯队,这也使得信鸽竞赛的归巢呈现出了一波一波的情形。同样,赛距的不同对赛鸽耐力的考验也是不同,有些信鸽或许能坚持300公里不掉队,但是有些却能坚持400或者500公里甚至更远。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信鸽300、400能飞好而500、600却不行。赛鸽耐力除了先天遗传以外,最多的,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靠你的本事。
信鸽在竞翔中是不会像马拉松运动员那样合理规划赛程的,他们自身有多大能力就会使多大劲。而他们能有多大劲,这完全取决于他们的主人你对他们的饲养、管理和训练。飞不出好的成绩请先不要责怪信鸽本身,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对信鸽各方面的管理、训练都到位了没有,因为这是赛鸽运动的基础。如果你没能首先把信鸽管理、训练好,那么你的信鸽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再好的信鸽也发挥不出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全部的能力,很多人花大价钱引进了各种好赛鸽却飞不出好成绩的,大部分是由于这个原因。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做个这样的实验。你把自己的信鸽交给当地的赛鸽名家饲养和放飞,这些信鸽在他们手里肯定能飞出比在你自己家更好的成绩。
所以说,人的因素完全可以左右信鸽飞行的分速。同样的信鸽,要发挥出他们最大的能量,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训练的方法,如果你不重视这一点,那么你再有眼光,拥有再多的好鸽也是徒劳。这也正是科学在赛鸽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个人观点 共同探讨 延陵鸽舍 杨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