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地·公棚·协会·俱乐部·商城·拍鸽·鸽业·论坛·博客·日记·百科·分类·鸽问·积分·图库·鸽圈·播客·会员区
中国信鸽信息网
中信网
手机版
中信网
在线铭鸽展售
鸽具饲料展售
本能的回归
2004/1/14 8:12:03
分享

    无论从历史的还是现实的角度观察,我认为中国的信鸽竞翔爱好者们,对信鸽习性的认识比较全面,而对信鸽与生俱来的能力,即“本能”的认识,仍旧是相对肤浅的,这从一些人对信鸽训练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清晰地凸显出来。

    与李梅龄大师同时代的前辈们,大抵都认为信鸽是凭眼力和记忆力异地归巢的。据此认识,他们训练信鸽有个“原则”,即每一站之间距离不能太远,下一站点要能从空中“看到”上一站点,让被训信鸽逐站接力式辨认记忆地形地貌和方位,熟门熟路的归巢。正因为如此,“李鸟”和它们的先祖虽然都是定向能力优秀的信鸽种系,上海至南京区区260公里路程,也要把它们不厌其烦地训放10站之多。目前,从训放领域比较,我们已经提高了认识,起站50——100公里已属平常,虽不多见大家从理论方面阐述这大跨步、成倍翻的训放方式之原理,在客观上,这种行动已经否定了信鸽靠眼睛辨认地标,然后记住,依此归巢的陈旧观念。咬文嚼字地讲,是在训放领域和对信鸽归巢依据方面,大家已承认或默认了“本能说”。

    问题并没有全面而彻底的解决。拿幼鸽开家来说,不少鸽友还是习惯于将它们置于笼内“看天”,看到翅膀硬了,身体壮了,不耐烦了,在笼内直蹦直撞,还不敢轻易放它(们)出来,以至终于解禁时,一飞冲天,头也不回,好的站在远处楼顶一天不回来,闹玄的好几天不见踪影,有的竟至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吓得主人更不敢轻易放手,刻意增加“看天”期限,这是恶性循环。国外同行们有专门的幼鸽棚,20多天大的幼鸽离开父母集体住进去,无成年鸽干扰,自如开家。咱们条件有限,怕老鸽啄打幼鸽,不利于幼鸽恋巢开家这是客观因素。实际上,无论有几只幼鸽,开家时尽管把它们放在棚外踏板上,暂时不让老鸽出棚,它们自会顺利学乖,关键在于是否对幼鸽认棚本能有理性的认识。不少鸽友特别是新手,把幼鸽开家当成全部管理环节中的一大难题。其实,从幼鸽起飞之前规律性的表现所体现出来的,其固有的认巢本能,可以在理论上指导我们顺利进行幼鸽开家操作。不少鸽友介绍过,有的幼鸽“道行”很大,,一个毛茸茸的肉蛋送给鸽友,在彼处由义鸽喂大,开家时竟飞回老棚来了。未曾“看天”的幼鸽,不足满月送至本市的公棚参赛驯养,公棚集体开家时,幼鸽飞回了出生棚!它甚至不知道出生棚的外观是什么模样,只是停在原棚附近张望,它有“感觉”。据笔者观察,幼鸽都有“道行”,只是多数情况下没有机会显示而已。首先,幼鸽在未开家前,对自己出生地的位置已有本能的感知,这种感知分狭义和广义两个范围,而且是三维空间式的,即它们有的是立体感觉,而非仅用眼睛看到什么平面表象。先说狭义感知,幼鸽20 多天大,会迫不及待地溜出巢箱活动。低位巢箱的幼鸽,一时回不去,,会煽翅躲避成鸽的啄打,或暂避于一个黑暗低矮的角落,伺机逃回自己的巢箱;高位巢箱里的幼鸽,一旦飞落下来,往往因为翼软回不去,但它伸颈仰望,跃跃欲试,显然知道自己所居巢箱的位置和高度。个别聪明的幼鸽,会借助别的巢箱和棚内踏板等突出物,逐层登高回到自己的巢箱。我棚曾有一羽30 多天大的幼鸽,首次出棚,尚未看天和起飞,因老鸽啄打,从7层楼踏板上飞跌至楼下,它用了多半天时间,借助1——6楼各家开着的窗扇,一层层呈“之”字型飞归楼顶自己的巢房,这全靠幼鸽满月之前在棚内已建立的,对生活过的巢位从位置和高度方面本能的感知,使其可以返回居地。不少已经开家的幼鸽,仍然双双回到老巢栖息,只要亲鸽不驱赶,它们会在老巢生活较长一段时间。广义的感知,即是此前提到过的例子,移至别棚,幼鸽感到了异地与原棚的位置差,可能的情况下,翅膀硬了,可以飞行了,它们会本能地飞回原居地。这种例子很少,条件合适,通常幼鸽会主动地熟悉新居地,在异地开家。公棚收鸽只限30——45天左右的幼鸽,道理当然也是为了防止大龄幼鸽飞走。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某日棚中飞来一羽约40天大的无足环幼鸽,只在我棚中呆了不到半天,笔者将它和另一羽刚刚开家的幼鸽(发育不够理想),一同送给本市一位患病的亲戚补养,对方信佛不忍杀生,将两只幼鸽放飞了,直线距离约3公里,自己棚里繁殖的那一羽幼鸽,当即飞了回来,那羽引来的幼鸽,次日中午也飞回来了。这事说明幼鸽定位能力不可轻视,它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感知和建立起某地的方位感,决定是归返此地还是依位置差飞到自己想去的棚舍。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作用是指导实践,并且可使后来的实践少走弯路。我们现在摸索到的“经验”,已是欧美翔界同行数十年前已经经历过的东西,封闭、缺乏交流、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故弄玄虚和师徒秘授,使我们重新吃下多少别人嚼烂了的馍。仔细观察自己棚中的幼鸽吧!它们固然缺少成鸽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有的只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表现,就是这朴素的本能表现,却使我们对信鸽的认识,能拂去道听途说、孤陋寡闻的浮尘,得到归真返朴的透彻真知。幼鸽凭借本能,能够非常顺利地开家,它们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有很准确的认识。能飞出棚,并不等于能上天。第一步,它们会自己飞出站在棚顶,细致观察周围景物,辩识并记忆己棚形状及周边标记,这与前面所言的天然方位感并不矛盾,位置是已经确定了的,这个阶段,是利用视觉熟悉棚舍外观,棚门在哪儿?形状如何?活络门的位置?如何进去?大量的观察表明:幼鸽开家当天的“没有回来”现象是正常的——贪玩儿的幼鸽傍晚确实回到了自己的棚舍——这对它们来说并不困难,只因天色昏暗,导致幼鸽心慌而找不到棚门,乱钻乱扎,终究只好在棚顶或周围一处它自选的角落宿夜(主人看不到)。这不过说明棚位感已经建立且牢固,棚门却还未记熟。第二步,,开家的幼鸽往往会飞到附近一幢最高建筑物的顶端突出部,一站就是半天或一天,延颈四望,既居高临下观本棚全貌,也熟记棚舍周围建筑地形与本棚的位置关系,幼鸽看得很执着,很扎实,因为这些信息要使用一辈子!这一切未臻完善,幼鸽并不张狂,遇有风吹草动,鸽群轰然而起,“火候”不到的幼鸽,往往呈蹲踞状,并不贸然跟群起飞。即使是故意轰赶甚至燃放鞭炮,它们也纹丝不动,对顺利归巢没有把握时,它们不肯轻举妄动。某日,我棚有一对出棚幼鸽在棚顶“观天”,尚未自行起飞上天。傍晚,远远看到一只幼鹰向鸽棚俯冲下来(姿势和速度都不行),成鸽们在鹰到之前闪电般飞走,待我匆忙赶到鸽棚前,一对未起飞的幼鸽也不见了。鹰再凶也只能捉到一只,另一只呢?待鸽群回落,两只幼鸽均不见踪影。直到次日晨,才见一只从附近楼顶的烟囱后面探出脑袋,它曾本能地逃窜并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自己;另一只则被发现独自以很差的姿态在空中久飞不落,躲闪鹰隼使它们被迫提前起飞,对降落方式的和本棚外观均不熟悉,使它犹疑而久飞。幼鹰捕技不佳,使它俩逃过一劫,本能的躲鹰、本能的隐蔽、本能的提前起飞逃生……,是本能救了它们。若有鹰一类猛禽在天际盘旋,起飞的幼鸽,会无师自通地紧密汇入鸽群在空中快速盘旋,集体防鹰袭击;翅膀还不硬的幼鸽,则会快速步行逃回棚舍躲避,刚刚起飞但飞技不佳的幼鸽,会本能地收拢翅膀扶摇而下,落棚逃回。真正被鹰捉去的鸽子很少,然而鸽子确实怕鹰。“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格言,虽使用频度颇高,我认为这句话在时间概念上跨度很狭窄,出生几天后的牛犊,就应当是怕虎的了,或者说已经知道怕虎了,因为虎狼等猛兽的形象是遗传在牛犊的头脑中的,是本能。说到鸽子,鹰隼等猛禽的形象,也是天生存在与它们头脑中的,是与生俱来的基本“软件”,本能的知道害怕,因此而躲避。头脑中没有遗传信息的形象,鸽子的对待方法很不相同。笔者的鸽棚位置,在民航机的降落航线上,高度较低的大型飞机放下了起落架,从鸽棚上空掠过,鸽子很安详地偏头注视一下,便不再搭理,没有鸽子报“警”。即使噪音更大的直升机超低空编队飞过,人都感到明显的音波和震动波,鸽子也不起飞躲避——所有鸽子的头脑中均未遗传有飞机和直升机的形象和声音,这些天上的铁家伙不是猛禽,鸽子对它们不具备天然的、本能的恐惧感。老鹰形状的风筝,飞行时翅膀煽动频率较慢,习惯在空中滑翔的大型鸟类则不行,这样的形象类似于鹰隼,鸽子对待这些形象的处理方法与对待真正的猛禽一样。

    本能的表现很多,也颇具一致性,比如无论是国血超远程品系,还是属现代品系的台鸽、欧美日本信鸽,竞翔途中当日未能归巢者,或者死条种鸽逃飞在外,夜宿时都会选择高大的建筑物顶端突出位置,并且都拒绝栖息于树木;棚大鸽少,棚内最高处的黑暗隐蔽巢格,为鸽子的首选,过于敞亮的巢格,活条种鸽仅占据它当作临时栖息地,不肯在里面絮窝产蛋繁殖——不符合本能规定的安全繁殖条件。最有价值的本能,当然属于信鸽的远距离归巢能力,怎样因势利导加以有效利用和促进,恐怕也是鸽友们最为关注的。本文的核心目的,是在初步建立起“本能”的思维体系之后,与众鸽友在这个焦点问题上进行探讨。

    围绕归巢本能这个课题,信鸽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有些表现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说信鸽是否能夜间飞行,对信鸽中远程归巢成绩的影响是直接的。天亮后发现放飞的信鸽已归巢,是夜间回来的?还是天破晓时回来的?未直接看到,不好下结论。夜间观察棚内鸽子的表现,有助于推断鸽子夜间是否可以行动。总体上说,暗夜中鸽子的视力很差,要在夜间靠视力行动,应该是极其困难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可能。切断光源,鸽子的步行立即显得犹豫,它们翘着脚,伸长脖子象夜盲鸡那样用小碎步踽踽潜行,还要经常碰到物体上。可它们在黑暗中要飞回自己的巢箱,准确率却相当高,现象表明:黑暗中鸽子仍有良好的三维空间感和准确的位置感。夜间摸黑捕捉未进棚的信鸽,一把没抓牢,或警觉性高的鸽子黑暗中感觉到“危险”临近而起飞躲避,在空中是没有问题的,转多少圈儿也离不了巢棚左右。欲降落时便狼狈了,连扑带跳磕磕碰碰,真是凭感觉可以飞行,凭视力难以降落。无论白天黑夜,此理相通,德国科学家早年所做的实验,已相当明晰地说明了问题,不过我们或者未曾知晓,或者对其关注不够——用毛玻璃纸蒙住信鸽的双眼,让它们只有模糊的光感,不能清晰地看清景物,将鸽子异地放飞。蒙住双眼的鸽子最终能飞回自己巢棚附近,降落在菜地里,却不能准确找到巢棚。推理:“夜行鸟”是怎么回事?参加比赛的鸽子,黄昏时已飞到巢地附近,天黑后凭良好的位置感逐渐飞临自家巢棚,或利用城市灯光加上自家巢棚的灯光返回。更大胆的想法是,有些鸽子确实能在暗夜中看清景物,因为迁徙中的鸟类许多是在夜间飞行的,而鸽子的近亲斑鸠,也能在夜间飞行,网斑鸠者利用它们夜行的习性,天亮前将网子支在山头附近的树丛间,拂晓前斑鸠习惯地飞往山头高处歇脚时,便撞网被擒。依此类推,鸽子的祖先和现在仍保留迁徙习性的鸠鸽类鸟一样,当初同样具备夜行能力,自从人类驯养了鸽子,用进废退,鸽子的夜视夜行能力长久不用千百年后逐渐退化。极少数量的夜间能飞行归巢的信鸽,是夜视力未完全退化或者出现返祖现象的缘故。棚中出现“夜行鸟”现象的鸽友,也坦承并非全部都是夜行鸟。还有更、更大胆的设想——鸟类对其生活与迁徙的广大地域,均有本能的、随遗传而来的经纬网络地图,无论其身处何处,它们都知道自身在这个网络的什么部位,哪一个点上。比麻雀个头还小的候鸟柳莺,迁徙季节要飞越渤海,它们无师自通的知道从哪里起飞,也知道对岸有多远,从哪里登陆,还知道什么时候应当上路呢!更低等的生物如蜻蜓、粘蛾等等,也知道这些,否则它们怎么敢向茫茫大海进发?此刻,本能的、遗传而来的网络路径信息,比眼睛重要的多。说得更透彻一点,在夜间,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的长途飞行,是用“脑”辩向识途而不用眼的,我们现在只好说那本能的储存位置是在脑部。类同我们人类,梦境中脑海里会出现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景象和事物,那是我们祖先亿万年来的复杂经历,以遗传信息的方式,一代一代储存在我们的脑海中。芬兰“诺基亚”公司摄制的“探索”电视科普系列节目,有很精彩的叙述:美洲的柳莺春季北迁,夜间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飞越水面直线距离约1100公里的墨西哥湾,抵达美国南部海岸的得克萨斯州。可悲的是,成功飞越海湾的柳莺,在黑暗中数十万计的撞死在海岸边的摩天大楼上。千百万年来沿袭不变的遗传信息,只告诉它们海岸在哪里,距离有多远,何时飞渡,却无法增加和充实近百年来,人类已经能够建筑摩天大楼、电视观光塔的信息内容。现实证明,这一千多公里的路程,鸟儿是夜间凭感觉沿遗传信息走完的,直至它们群体中的大量成员撞楼而死,它们并未使用眼睛!这个道理,与白昼竞翔的信鸽,凭本能的感觉测知巢地方位而回归一样,视力在飞临家门之前,不起关键作用。这也同时表明,信鸽赛前训练的作用在于锻炼它们的胆量、适应笼具、练习远距离飞行的姿态、节奏和耐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和促使它们反复印证本能经纬网络中的方位感,训练它们熟练地运用本能“地图”顺利异地归巢,而决非促使其使用眼睛识记地形地标。

    既然这网络地图篇幅足够大,理论上,鸽子也因遗传而都携带这种地图,为什么各种距离上都有鸽子不能归巢呢?最简明的解释,还是用进废退。观赏鸽、肉鸽的定向本能因不需要而基本上退化了,何况它们当中的某些种类,因极端的变化,连飞行这样的看家本领都不具备了,何以异地归巢?不少信鸽的定向定位本能也在退化中,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无论放远放近都有丢失现象。其次,许多未归信鸽在归途中并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很明白家在哪里,还有多远,不过途中又饥又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如同飞机,完全具备飞抵目的机场的飞行性能和导航设备,只是中途燃油耗尽,需要降落加油。信鸽往往在“加油”时被捉,因为家养的信鸽喜群居,习惯寻找人工构筑的、有鸽群活动的巢棚,在同类中寻找食水,遭擒的可能性很大。笔者的一羽96年春季出生的雨点雌鸽,99年5月份放翔千公里,2000年3月归巢,当时左翼有4根被刮过的主翼羽尚未更换,显然是在归巢途中曾被俘,打了条圈养着,日久认为已经“开家”了,解困后按固有的经纬网络地图飞行,终于在离家10个多月后回到己巢。但凡放路进棚信鸽,喂足食水,状态正常时放飞,有一部分会继续飞行顺利归巢,原因就是这样。500公里竞翔,被擒之事少,700公里也少见(不谈中网),自千公里级开始,参赛鸽要丢掉多半,但还在人们能够容忍的范围内。利用信鸽的归巢本能开展竞翔活动的距离和信鸽作为家养的驯化鸟类,离巢之后,由体力、毅力加归巢本能共同构成的归巢欲望的结合点,或称极限点,经国际信鸽竞翔界一百年来反复检验,其上限在1000公里左右,这是一个合理范围。再远,已非这种家养鸟类归巢的适宜距离了,好比剪断了线的风筝,不可操控了,竞翔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终究会被全体竞翔者放弃。

    至于利用本能因势利导促进信鸽竞翔事业发展,笔者认为种和训尤为重要,经反复筛选淘汰后存留的优良品系信鸽,竞翔能力更强,源于其遗传的经纬网络地图更为清晰,方位感强烈。训练环节,将它们的归巢本能反复地强化与激活,得以熟练自如地运用,竞翔心理也更趋稳定,表现的归巢率高,航线感清楚,飞行路线直,节省时间不走弯路,在身体状态正常的前提下,分速自然会高,鸽子的本能作用得到最佳的体现和发挥。

    原载《中国赛鸽》2000年第2期。
文章很值,赞赏一下
发布时间:2004/1/14 8:12:03
下一篇
上一篇
发表评论
表情
登录
匿名评论
选择表情
所有评论(4评论
中信网友
4楼
养鸽子真的不是很复杂:选好种,配好对;养大养壮,然后利用它本能参加比赛。当然这需要时间。
2008/9/21 12:15:38
4
回复
战神吕布
0楼
如你所说,我们养鸽子根本就十分简单了,鸽子靠本能就可以直线回家,比赛鸽子我们比赛什么啦?肌肉,爆发力?哈哈,细思量——老套, 狗屁文章?
2004/2/5 13:05:08
4
回复
水煮鱼
0楼
不错,有理,有据!
2004/1/29 21:04:36
4
回复
飞天战将
0楼
收益良多!~
2004/1/26 21:17:20
4
回复
更多评论正在加载中…
首页关于我们推广方式客服中心意见建议网站导航APP下载

Copyright © 2000-2024 ChinaX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0755-28156678、28156809 传真:0755-28156678
我要投稿 建议反馈及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证编号:粤B2-2004037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902002110号

楼主
登录发表评论回复,APP可随时查收消息提醒哦~
回复
匿名
中信网友
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