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围城》写的是人世间婚姻圈的故事,圈外的“不知深浅”拼命往里冲,圈内的也有在“曾经苍海难为水”之后,“看破红尘”往外突。人间百态,鸽界也能反映出来,公棚就是鸽界的《围城》。
从中国大陆诞生公棚赛制的那天起,参赛者与公棚之间,公棚与管理者之间,就一直存在着比赛运作是否公平、公正和如何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等问题,似乎谁都有各自的一番“道理”。时至今日,这种现状在短时间内可能还会延续下去。
在鸽界这个公棚圈里,我既站在圈外,也站在圈内,因为我既是参赛者,也是经营者;即便两个都不是的时候,我亦还算是管理者中的一员。可以说,对这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相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能算是了解比较全面的一个。今分别站在三个不同立场的角度去解读公棚圈内、外的故事,目的是希望能对圈内和圈外的朋友们能起到些“端正认识”、“加深理解”的意义,最终实现公棚圈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大陆的公棚赛为什么会格外火爆?
若干年前,当大陆第一家公棚在武汉开业并连续举办了两届比赛之时,谁能想到,仅仅几年的光景,上海东方(前身为中国公棚)、北京爱亚卡普,以及后来的北京中科、惠福、侨友等数家公棚,如雨后春笋般撅地而起,并一发不可收拾地迅速在中国大陆扩展到现在的100多家;仅北京公棚的数量, 就足以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公棚总数比个高低。为适应对公棚赛事的迅猛发展,2002年的《信鸽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还专门增加了公棚赛规则。促成中国大陆公棚赛事如此火爆,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顺应参赛者的需求
中鸽协自1984年成立以来,在赛制的设置上都是顾及全面的,每一年的全国赛事(通讯赛)和多次修改的《竞赛规则》,哪个赛距都有,并没有弃长扩短的意思。然而各地的实际赛事活动却自己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境外速度鸽导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竞赛模式。于是乎,当天比赛见输赢的中、短距离赛事开始风行,比赛多了,鸽友们自然对此也乐此不疲。协会生存是靠集鸽、设奖收费维持的,为顺应“赛鸽市场”的这一变化,也就必然逐渐将对会员来说是饲养周期和比赛归巢时间相对较长,对协会来讲支不抵收的长距离赛事安排得少些,中、短距离的赛事设置得多些;不这样,赛事活动就搞不起来。显而易见,如果要追究赛事上的这种不平衡发展的责任,首先应追究参赛者,是参赛者们自己选择了这条路。
虽然速度型外血鸽最适宜参加公棚赛,但这还不完全是导致公棚赛风行的主要原因,能让公棚在中国大陆飞速膨胀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我们的国情。
速度鸽和公棚赛制源自欧洲,按理说欧洲应该有更多的公棚,但欧洲却只有极少量的公棚,原因是欧洲有良好的养鸽条件和相对比较平衡、相差无几的训赛水平。中国大陆不同,绝大多数鸽友不具备养好鸽子的经济条件和住所条件,也缺乏私训交通工具和客观存在着训、养水平上的差异。
举个例子,凡台湾高水平操鸽手进驻的城市,正常情况下,重要赛事获得头奖或囊括高位名次的机率非常大。可见常规赛不是在赛“鸽”,实质是在较量参赛方的操鸽技巧;而这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多的可支配时间,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大陆鸽友来说,这根本做不到。于是,多少有一点经济实力的鸽友开始把参赛目标转向公棚;公棚毕竟较量的是鸽子本身的质量,只要作育的合适,谁都有一战成名的希望。这些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所获得的成功,随即吸引了更多人羡慕的目光;这样,像滚雪球一样,连带的参赛者就越来越多。
(二)地方赛事相对太少、太小和缺乏吸引力
地方赛事相对太少、太小,不能满足一些鸽友参赛和扩大影响的欲望,也是鸽友考虑把赛鸽送往公棚的因素之一。特别是一些会员相对偏少的地方,一次比赛参赛数仅几百羽,获得一个市、县级范围的比赛冠军又能怎样?会有多大的名气和商业价值?而要想获得更大声誉的捷径,就是把鸽子送上公棚之路。更甚者,还把鸽子送到国外公棚打比赛;一旦在国外重要的公棚比赛中获得高位名次,就算无“利”可图,也还有名;尾随这个名声后面跟来的,紧接着就是利。为此,各地涌现出了不少“职业”的公棚赛专业户;再不及者,在相当多的城市,鸽友们安排作育计划时,重点考虑的繁殖对象,也是公棚赛用鸽。
(三)公棚赛是信鸽比赛活动中唯一具有可观赏性的赛项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信鸽比赛不能被公众广泛认知的重要原因,是它的不可观赏性。常规的比赛鸽子回的是各家各户,数量分散,也没有几个人能看到。而公棚比赛时,鸽子集中回的是一个地点,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鸽友可以齐聚一堂,边等鸽边交流鸽经;既使没有参赛的,也不放弃这次观摩比赛、感受激情和结交朋友的绝佳良机,这是其它任何信鸽比赛项目都不能相比的。而凡是看过公棚比赛的,不管是参赛者还是其支持者,要么获得了享受,引进些自己满意的获胜鸽;要么得到些感受,即便是失败者,也会一往无前,总结教训,明年再战。因为养鸽人都掘犟的很,谁服输哇?
年复一年,一场决赛下来,公棚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一般都多少会有些赢利,而且只要运作成功,来年收鸽还会更多。既然公棚有这么多人送鸽参赛,又似乎有比较大的扩展市场,介入这个行业,执意要钻进这个圈开公棚的人也就会越多,公棚业就这样被高速度地膨胀起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