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鸽拍卖市场的感受
笔者经常到信鸽拍卖现场,每每拍摄拍卖会场景,每每记录详细价格公布网站后,心中有许多感受。
拍卖会高潮迭起。每到秋季各公棚赛事比赛完毕,各拍卖会场开槌和落槌,此起彼伏。北京拍卖市场的高潮还未落下,各省市的拍卖会也跟风迭起。频频传出高价交易。在这些耀眼的拍卖场景中,大款投资家特别活跃,他们凭借其远大视野、经济实力和敏锐目光,频频出手,为信鸽高价市场带来了勃大生机。
外籍鸽好于中国鸽的观念深深地印在中国鸽友的大脑里。过去的信鸽市场只在当地固定市场和名家名棚,来者大都是本地,偶而有外地慕名者。如今信鸽交易最惹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拍卖会市场。特别是近些年来,拍卖成交额持续飙升,一羽优秀鸽成交价数十万及至上百万元,不断刷新创新高,如一羽外籍鸽前年80万元成交,去年140万元成交等等,300万的成交价刷新了鸽友们的历史记忆。在北京,目前已有多家拍卖场地。如此红火的拍卖,与追逐洋血统鸽密不可分,也有鸽商企业人宣传的作用,没有中间商人的搭桥也就不可能有拍卖市场的。当然,洋鸽好于中国本土鸽,好于中国人养育的鸽的观念占主导地位,似乎根深蒂固了。
购买力旺盛。观摩各大小拍卖场,触摸各类拍卖鸽,如果你是高手你会发现,一般般平常常的外籍鸽,经过拍摄美化通过有意渲染和大力宣传,原本并不值钱的外籍鸽价格能够被拍卖的离奇的高。外籍鸽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那是买卖双方的事。走进拍卖现场,你会发现,小买家和大买家竞相举牌,购买力愿望十分活跃,购买力十分强大,购买队伍日益壮大。据估计,目前中国喜欢赛鸽的企业家投资数额数百万、数千万的鸽友非常多,他们不但资金雄厚,而且手中的优秀外籍鸽品种也非常丰富,其中不乏珍品。从一个拍卖现场可以看到高举牌号一举拿下数十羽外籍鸽者不在少数,可见他们的底气十足。这些社会名流和企业家对引导拍卖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
拍卖热情如此之高之因。过去的养育纯粹是为了自娱自乐,打比赛也是为了检验赛鸽的真实飞行能力,买卖放在最后。目前的养育的目的大变,首先想到的是回报率和升值率,当然加上给人一种信鸽文化雅兴的感觉。对于小鸽友说,投资引进只是为了不输钱,由于没有规模形不成大气候。对于企业家来说,赛鸽虽说是爱好,但已经成为很好的投资项目,有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很高了,引进的赛鸽升值率也很高。举例说明:某一企业家引进一羽超级冠军雄鸽,投资为60万元。其子代一羽卖出最低二万元,三、二年来,回报率已经超过了先期的投资。想想看,这羽超级冠军雄鸽一年配对十多羽雌鸽,不知道要育出多少幼鸽。当然他养育信鸽近千羽,种鸽群队伍庞大。所有打比赛获奖的血统均可报出这羽冠军雄鸽来。由此可见,投资赛鸽做买卖也必须得会做。有公开数据显示,投资回报再投资再回报,这大概就是拍卖热持续升温的重要原因。当然,引进高质和优秀的种鸽可以寄托自己的文化雅兴和陶冶情趣也是一种把玩的现象。
升值赚钱是大目标。大投资家有大投资家的做法,小投资家有小投资的活法。投资拍卖会的目的大致有三类: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次是文化情趣,三是兼而有之。所不同的是投资规模的大小决定其回报率和赚钱的多少。因此,侧重不同结果不同。当然,还有另外一些较多的人,先是跟着潮走,以小搏大作为赚钱的途径,随着岁月的走过和相关知识的增多,渐渐悟出道理来,产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因此改为情怀,被戏称为“穷鸽友中的富有者”。因而棚棚有外籍原环鸽,棚棚有外籍垃圾鸽的现象不足为怪了。
习惯思维的阻力。在养育队伍中,中小群体仍然占大多数,但就是这大多数被轻视,这是习惯思维所造成。中小鸽友是工薪阶层,由于资金和规模上的问题常常是小引进,但往往被轻视,这是多年形成的成见。哪些大企业家,他们规模大、资金多且周转快。由于经济社会是个向钱看的社会,因此,有钱就有好鸽子被“赋予”好信誉。其实,轻视甚至鄙视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习惯思维往往重有钱人轻中小鸽友,这个观念有失偏颇。事实上,从历史规律看,中小鸽友对赛鸽文化的贡献也不低于有钱人。千万不能小觑中小鸽友的引进。他们整体购买力不仅数量比大企业家多数百倍,而且质量也不差,有的甚至是稀世珍宝。所以,准确看待中小鸽友棚中的价值,使中小鸽友之间互相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对中国赛鸽的发展必会产生推进作用。
拍卖年交易额无法统计。笔者曾经报道过数个拍卖会成交价格,虽说只是报道,但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各拍卖成交额公布于众,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判断价格定位。但到目前为止,只有飙友俱乐部特比环拍卖价格自行公布出来了,其它拍卖会没有公布任何成交的相关信息。全国现有各种类拍卖数不胜数,估计市场交易额一年就有数亿元人民币,私下交易更是无法统计。据估计和推算,每场次按300-500万元成交额保守估算,价值就非常可观,这一巨大投资盘活了拍卖市场,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信鸽文化的进步。
表面风光背后痛苦。信鸽行业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行当,信鸽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飞鸟。它的价格不是按市场价格规律起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假”货大行其道,即使有真眼识金的本事也难以驾驶。引进后常常有种难以起齿的感觉。曾经有一位企业家告诉笔者。花钱引进道是很风光,很引人注目,但百多万元多次引进的种鸽,还不如自家的赛鸽呢。这是什么道理?不是说拍卖会都是好鸽吗?其实,好种鸽不一定能够生出好子代鸽。因此,引进后遇到许多推销不出去的“麻烦”。思想中的伤痕累累难以诉说。
炒作和跟风使部分人深受其苦。外籍鸽拍卖之所以火爆,除了赛绩外,最大的问题是盲目和无知地跟风,垃圾鸽检验几年后让许多购买者不是打水泡就是感觉心里堵得慌,虽然不说是受骗上当,但当时的好心情总是提不起来,这不是少数人的事。心中拍买的珍品不是珍品,甚至还不如普通赛鸽。杀也不是,送人也是可惜,真是不好办。
拍卖经济形成造就了一批引进商。他们引进渠道路数很多,每个商人都有每人的运作方式、宣传手段和造势能力,有的专打赝品的主意,有的专从海外鸟市场收购。当然,大部分还是直接到名家名舍洽谈走康庄大路。
中国的改良赛鸽已经成熟。近几年来,中国大举引进外籍鸽子,每年引进的数量已经无法统计。经过引进者的杂交和改良,经过这几年赛事的拼打,许多名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血统。但是,这些杂种品牌成为主系统后,仍然冠以外籍鸽系。事实上,中国已经不缺少好鸽子了。不以自己培养的血统命名,而是仍然叫卖外籍血统,主观上依然是当作外籍鸽国内炒作。这也为外籍鸽拍卖提供了宣传作用和创造了条件。因而,中国鸽的社会意义没有展现出来。
拍卖会仍在继续,垃圾鸽不会少。受益者仍会受益,吃亏者不在少数。外籍优秀赛鸽固然好,但中国鸽友自己培养的品牌不比外籍鸽差。
拍卖会喜与忧不均等,敢问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