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定力和怀旧在育种中的体现:26年磨一剑,一路鸽子到于今……
1985年,我引进了一羽足环号为84,217的雨点黄眼雄鸽。这羽鸽子是时任中国信鸽协会竟翔部部长,上海市信鸽协会主席张顺奎先生2300公里玉门父亲老白条的近亲直子,是百分之百的国粹李种鸽(详情见拙作《赛鸽者成功之路》“李梅龄种的改良与发展——张顺奎”一章。山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发行)。
此前我曾利用多种形式引进鸽子,大都是过眼云烟。没想到此次引进的这羽鸽子竟和我结下不解之缘,儿孙成群,直到老死鸽棚。
时间既久,这棚鸽子沾亲带故,具有共同特点:外形中等,雨点居多。肌肉柔软,目光犀利。抗病力强,耐粗饲养,敢打敢拼,不死必归。英雄辈出,已连续发挥七代。于是我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天水系。
引进217时,其父老白条已12岁,但仍不失大将风度。体型中等偏大,眼沙厚实,相貌凶狠。握在手中,腰部丰满,肌肉柔软,沉中有浮,感觉极佳!谁说国血手感不如外血,那是没握到好国血!它配其女所生的这个儿子,除了身材略短外,其他各部与其如出一辙。
我随即找到王吉成兄,说明想引进几羽千公里鸽。文革初期我便跟吉成兄养鸽,我第一只苏州放北京的千公里鸽就是托吉成兄买来的,当时千公里鸽的价格是10元一只。
吉成兄听完我的来意,略一思忖说,前几天我刚给朋友进了一批千公里鸽。我带你去一趟,看是否能让他分让几只。
到了那朋友家,我在客厅落座。吉成兄和那朋友进了鸽棚。少倾,两人一前一后从鸽棚走出,吉成兄指着笼里两羽鸽子说,这两只就行。
只见雄鸽中小体型,球型面沙,瞳孔收得很小;雌鸽体型稍大,淡黄色平面细沙。
回来后我让它俩先抱了一窝,随即分开。
我用217配千公里雌,只出一窝便拆对。但仅此足够。它们的头蛋雌86,2311一年后获济南市鸽会焦作400公里10名,两年后获济南市鸽会死亡赛线天水1020公里综合季军,雌鸽冠军(全市只归5羽)。
不经意间摸准了砝码:育种从一羽近亲雄开始——《詹森育种原理》。
(下篇预告:老国血再次上演新神话——实例育种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