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风云》纪录片
导演:沈可尚(左)
历时:近2年 预算:9万美元
最难忘的镜头:幼鸽破壳而出、贴着赛鸽飞行拍摄
成绩单:2004年入选国家地理频道绽放真台湾纪绿片、2006年金钟奖非戏剧类导演奖
半年的调查、七个月拍摄、九个月的剪接,才完成这部合计花了近两年时间的赛鸽纪录片。《赛鸽风云》不仅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台湾鸽子的一生以及相关产业的纪录片,也让导演沈可尚在二○○六年摘下金钟奖非戏剧类导演奖。沈可尚在二○○四年国家地理频道首次来台征选纪录片主题时,提案拍摄赛鸽,经过国际团队初审并逐一面试、提问,经过四关,最终脱颖而出。
“赛鸽,总归一句话,金钱的交易数量庞大,几百克的鸽子可能让人一夜致富”,刚从法国坎城国际影展回台湾的《赛鸽风云》制片、前景娱乐总经理黄茂昌回忆,当初国家地理频道要找的便是够符合台湾文化特质,又能吸引国际观众目光的精彩故事。赛鸽,因此雀屏中选,独得九万美元(约合新台币二百六十万元)的拍片预算。
难以想像的是,这位金钟导演为了拍摄赛鸽纪录片,租轻航机、小舢舨船,几乎海、陆、空可以运用的手法全都用上了;不只要排除万难,为了这部纪录片,沈可尚还两度濒临丧命边缘。纪录片中,许多赛鸽飞翔的画面不可或缺,偏偏比赛当下不可能靠近赛鸽拍摄。但是以国家地理频道要求的规格,不可能漏掉这些高难度的经典画面,所以,沈可尚只能想办法,在赛后四处搜集被淘汰的两百多只鸽子海上放飞,租轻航机空中拍摄。
惊险!出海拍放飞镜头,两次差点没命
由于鸽子的飞行速度与方向难以捉摸,只有一次出动要价两万元的轻航机勉强能捕捉到画面;还有一次,沈可尚租了一艘小舢舨船,打算距离沿海二十分钟就放出鸽子,从海空各自捕捉画面。没想到开了十分钟,还没到放飞点,开始落下大雨、视线不清,船老大仍用直觉续航,一小时过去,看到一艘中国籍货船才折返;但,不到半小时,没油了。“一开始都不怕,但是到了晚上六、七点,天全黑的时候,在海上真的很夸张,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你身在全黑的黑中,你真的就是零视觉”,沈可尚说,当天早上七点出海,九点多确定没油,白天尽管讯号全部中断,还想说会有来往船只看到。偏偏一到晚上,船上没水、没食物、没保暖衣物……晚间九点多,淋了整天雨、晒了整天太阳,船上的女制片助理已不支倒地;十点多,不只沈可尚,连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船老大都慌了,担心顺着洋流,不知漂到那里。
“快十一点,一大片黑中,远远就看到破了一个洞,那个洞越来越大,接着听到直升机声音……,我们就拿打火机,所有会发光的(东西),探照灯就越来越靠近,最后就照到我们。”接着不到十分钟,两艘海巡的船依序救上沈可尚等人。原来是轻航机上的摄影久候导演不归,跑去报案。“‘海巡署’的那个船上,太温暖了,‘海巡署’弟兄还煮那个面线给我们吃,我们已经饿了一整天、晒了一整天、渴一整天”,问他那碗面的滋味,沈可尚答:“超好吃的,真的眼泪快要掉了。”
又有一次,死神也向他招手,那是在货船拍摄万只赛鸽同时放飞的壮观画面时。那一天,超过十级的海浪,上船拍摄的沈可尚,和另一位摄影要顾六架摄影机,突然一个浪下来,为了保护摄影机的他被急甩出船外,“看到海(就)在你底下”,好在船大副一把抓住沈可尚的皮带头,他才捡回一命。“我的信念很简单,我就是要赚大钱,我就是要赢,为了赢这件事情,我可以付出很多很多”,尽管拍赛鸽已是六年前,沈可尚仍忘情不了那些鸽主跟他陈述的心情,以及赛鸽人的生猛世界与搏命人生,“他们喝酒喝到烂醉如泥,早上五点还是可以起来练鸽子。”
▲沈可尚当年涉险进行海上克难拍摄工作,《赛鸽风云》后来在160个国家和地区放映。 难关!主角海选,五十位鸽友有九成拒绝
纪录着赛鸽人搏命人生的他,为了这部纪录片,自己也跟着搏命。而这些社经地位不高的小人物,愿意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与拼劲,也带给他震撼。这个纪录片的完成,都是建立在完全没有经验可循的基础上,就像是他在海上遇难一样,必须摸黑前行。一开始,沈可尚在挑选并说服适合的职业赛鸽手愿意接受拍摄、成为影片主角就吃尽苦头,这是因为鸽友自认这项“职业”较不光彩,且不愿透露金钱内幕或训练秘诀,最担心的还是拍摄过程会惊动鸽子的生活。“每只鸽子都背负千万奖金身价”,黄茂昌解释,拍摄作业时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比赛结果,要想用直击方式贴着鸽子拍,无一不是冲突。力求突破鸽主心防,沈可尚先透过多管齐下海选,共接触超过五十位鸽友,其中九成都是见一次面就无疾而终。“宁可带你去喝酒,讲说麦啦(不要)”,沈可尚说,影片主角经辗转介绍,见面喝过三、五次酒博感情才答应,不过包括摄影机如何藏、某些环节禁止拍摄等禁忌,彼此仍约法三章。
拚劲!为了破壳画面,三天三夜不离鸽巢
除了在鸽子出生前就把摄影机藏在巢箱中,每当鸽主训练时,沈可尚等人不只都要在场,甚至每次还要穿一身白,且最好保持不动,以免敏感的鸽子发现鸽舍有陌生人不敢回巢。有一次,为了拍摄小鸽子从鸽蛋里破壳而出的那一秒钟画面,他们居然花了足足七十多个小时等待,整整三天三夜,人不离鸽舍。因为鸽主不愿意提供沈可尚拍摄种鸽交配、生蛋等画面,他只好自行当起了养鸽人。他们在嘉义大林租了一栋月租六千元的透天厝,自己养起鸽子。“好不容易拍到它们交配,每一个鸽友都跟我说,几天的几点去拍就好,不用在那边等(生蛋)”,沈可尚回忆,第一次因为鸽子被过度打扰,提早生蛋而失败,再从头来过。
收获!电影逃兵找回拍剧情片的养分
“终于蛋生下来那刹,拍到……,因为你不知道小鸽子什么时候啄开(蛋壳),又是等待”,不懂生态的他笑说,鸽友讲的时间,和真正出生时间差了七十几个钟头,让沈可尚和摄影都无法好好睡,只能轮流等随时可能有的破蛋瞬间。等小鸽子破壳,和沈可尚一路在纪录片拍摄领域的心情一样,一件事要做到极致,等待,是一切元素中最磨人心志的。
一九九九年,就以大学毕业制作作品《与山》拿到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并入围坎城影展的沈可尚,却因成名太早,一股脑逃入广告界。没想到,大学时对纪录片没半点兴趣的他,二○○四年因为陌生的鸽子和纪录片结缘。出生台南、自小在台北长大的沈可尚,因为长期在嘉义蹲点拍摄赛鸽,更坦率面对自己,解开了远离台北的恐惧感,并学会如何传递真实,又透过戏剧性让观众往下看的说故事方式,给了他后续拍剧情片的养分。“好莱坞大场面、大制作电影,实际播出与拍摄时间的比例约为一比二十”,“政大”广电系副教授陈儒修指出,此类田野调查的纪录片,最难的便是不可预测性极高,一般剧情片能透过事前排练减少拍摄时间与成本,纪录片却是真材实料。黄茂昌观察,《赛鸽风云》确实是沈可尚重新思考观众的一个起点,一个他人生的转折点。
“纪录片(中)真实人生发生的故事,有时候比真实人生还精彩得多,那是你怎么想都想不到的”,留小平头、戴黑框眼镜,脚踩着黑色漆皮帆布鞋的沈可尚,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电影人生,也因鸽子,有了全新的视野。
图文转载: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