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千公里和超远程》一文的最后,谈到了对超远程比赛的看法:“……有条件地保留1500公里左右的超远程比赛,保持中国特色,保留国血精华;坚决抵制1500公里以上的超远程比赛,真正把赛鸽做成‘运动’而不是血腥的‘屠杀’或道貌岸然的‘自然淘汰’。”
文章发表后,极少数鸽友对全文的观点理解片面,认为文章仅仅在鼓吹“不赞成超远程比赛”。在此,我除了重申“重点发展长距离比赛”的观点外,本文着重就“超远程比赛”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如有表述不当和遗漏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朋友的意见,并经本人深思熟虑后,我认为有必要对前文有关超远程的观点稍作修正。
第一,前文提出“保留超远程比赛”是正确的,但简单机械地用“是否超过1500公里”作支持与否的判定则有失科学。
比较合理的“超远程”空距范围应该大致确定在1300—2000公里。少于1300公里难称“超远程”,这是常识。但是查阅权威资料发现,中国信鸽协会审定的《信鸽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本身对信鸽竞翔赛的规定就有漏洞。“3.长距离(800-1000公里),4.超长距离(1500公里以上)”,这里对1000—1500公里空距的比赛未有明确的定位,增加了定义的学术难度。参照2011年江苏省联翔兰州1500公里超远程比赛来看,苏北徐州地区的实际比赛空距仅为1200多公里,也被统称为了“超远程”。而超过2000公里的比赛则大大增加了赛鸽归巢的难度,我坚持认为,一味追求“飞得更远”,终不免沦为“血腥的‘屠杀’或道貌岸然的‘自然淘汰’”。
第二,具体解释一下何谓“有条件地保留”。前文所谈的“有条件”,也正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科学发展”。
一、就超远程赛事组织方而言,首先要选定合适的赛线。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苏浙沪地区超远程放飞的西北赛线已被公认为“黄金赛线”,毋庸赘言。但是事实表明,该地区组织放飞西方赛线(以成都1600公里左右为例)或南方赛线(以香港1200公里左右为例)的超远程比赛是不太成功的,个别赛事的归巢率甚至低于西北赛线2000公里级别的比赛。这就充分说明了选择一条好的赛线对于发展超远程比赛的重要性。大陆其他地区在组织超远程比赛的时候,赛事组织方一定要本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运用科学测绘、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手段,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超远程赛线。赛线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赛鸽飞返沿途的气候条件、山川地貌、水食分布、天敌状况等诸多因素,千万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定,要有一颗对所有的比赛参加者和赛鸽负责的心。
其次,要在合适的赛线上选择恰当的赛距。我一直认为,超远程比赛不是司放地越远越好,不是赛事越艰难越伟大,而是要真正把超远程当成“比赛”和“运动”,把赛鸽当成“运动员”!设想,如果一场超远程赛鸽的归巢率低于1%(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比赛),那就不是比赛了,而是纯粹的冒险和赌博。相信绝大多数鸽友都会同意,超远程“比赛”不是超远程“试验”,用一个轰轰烈烈,数以千计的赛鸽为代价的举动,去测试鸽子的飞行极限,这无疑是盲目的。我的观点,赛鸽运动的两个关键词是“归巢”和“速度”,二者应该有机结合,而绝不是仅仅去考量一羽鸽子拼尽最后一丝气力究竟能飞多远!归巢率在10%以上的超远程比赛才能算是比较合适的赛距。这也是我在第一点推断1300—2000公里这个超远程比赛合理空距的依据。2011年江苏省联翔兰州1500公里和上海市联翔兰州1750公里比赛的赛鸽归巢率,正说明了一条成熟赛线和一个恰当赛距对超远程比赛的重要性。
最后,要及时总结比赛的成败得失,不断调整和完善比赛规程。一场超远程比赛结束后,赛事组织者应该尽量掌握详细的归巢数据(包括归巢总羽数,地区分布,时段分布,鸽龄分布,性别分布等等),认真分析赛事的成功或失败之处,做好后续的科学研究,为今后再次举办类似的赛事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据我了解,不少人不太热衷于超远程赛事的原因,一是超远程赛鸽的饲养成本较大,一两年内常常较难见成效;二是超远程赛事自身存在着较易作弊的弊端,极少数人往往绞尽脑汁去钻空子。以较为常见的AB棚为例。这种作弊方法的效果在中、短距离比赛中不太明显,且容易被发觉。但在超远程比赛中则相对而言较易得手。赛事组织者一方面要针对各种作弊手法积极研究对策,另一方面也要在如何正确引导会员们的比赛心态上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二、就超远程赛事参赛者而言,首先当然是要严守比赛规则,坚决与作弊等各种丑恶现象说“不”。在主观思想上净化超远程的比赛环境尤为重要。
其次,要了解自己,了解赛鸽,选择棚内确实具备超远程实力的选手参赛,而不是盲目地去“碰运气”。现实中经常会听到鸽友们有这样的说法:“这羽鸽子是‘拖拉机’,千公里飞了几次就是不快,也不掉,干脆上超远程去碰碰运气吧。”不可否认,赛鸽运动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但“不确定”不意味着“不科学”和“撞大运”。短距离类型的赛鸽有没有飞超远程的?肯定有。几个月大的赛鸽有没有飞超远程的?肯定有。500公里都没飞过的赛鸽有没有飞超远程的?也肯定有!但这只是个案,有很大的偶然性,绝不是常态。想要在超远程比赛中常有斩获,不进行赛鸽定向培养是较难成功的。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事实上在出征超远程的赛鸽中,有多少羽具备这种竞翔能力呢?又有多少是那些赶鸭子上架去撞大运的选手呢?
最后,中国的赛鸽界应该努力留住具有中国特色的超远程比赛和赛鸽。这是中国特色,是我们的传统,更是世界赛鸽运动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这方面的话题,鸽友们已经讲得很多,我就不啰嗦了。此外,超远程赛鸽在中、短距离比赛中的育种价值,也为越来越多的当下参赛者所尝试。很多交送公棚比赛的鸽友喜欢在部分赛鸽中掺杂1/4或1/8超远程赛鸽的血统,以防在条件艰苦、气候恶劣的比赛中颗粒无收,也不失为一种实验方法。至于具体效果如何,只能是各人心中有数了。
三、对于像我这样目前不养鸽的信鸽爱好者或是普通市民而言,支持科学发展超远程比赛能做的似乎微乎其微。不过,本着热爱的心去关注,以冷静、客观、不夹杂私利的态度进行讨论,本身就是超远程比赛魅力的体现。要是能做到不捕杀赛鸽,交还鸽主或放飞受伤、生病的天落鸟,那就更好了。
衷心希望中国超远程赛鸽比赛能科学、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